請慎行退出機制
----如今證券市場大吹建立“退出機制”之風,滬深交易所又實施了新的特別轉讓規定,即PT股在轉讓日不設跌幅限制,但仍保留5%的漲停限制。我認為,我國上市公司出現的大幅虧損可分為兩類:一類確實是經營不善、投資失誤、或天災人禍造成業績下降,直至扭虧無望。這類公司由于市場的原因被淘汰出局,投資者也只能心平氣和地承擔風險,因為這是證券市場必然存在的風險。
另一類則完全不同。比如近幾年披露出的棱光(《財經》雜志曾披露此事)、活力28、猴王等都是因為其大股東把公司當成“提款機”,致使公司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結果出現資不抵債局面。特別是棱光,今年更淪為ST一族,基本上已被大股東“掏空”了。如果棱光未來重組失敗扭虧無望,淪為PT一族,進而退出市場,這種風險該不該由全體股東(包括中小投資人)共同承擔呢?誰會心平氣和地承擔這種風險?
在股權結構不合理、大股東行為得不到約束的時代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不應是一個“退”字就解決掉的,因為倒霉的還是中小投資人,造成了更大的不公平。如果退出機制實際達到的是這種效果,那還是緩行為妙。
----北京 王星
為何不廢止土地征用制度?
----讀了《財經》2000年6月號“失去土地”一文,有些感想。
在我看來,“土地換皮鞋”不一定就不對,在關注“為此支付的土地代價”時,我們應該看土地的價值是否得到了最大的釋放。真正應該關注的倒是一整套土地批租的評估、拍賣、審計、監督機制,以及土地征用制度和嚴格的利益懲罰機制的建立。可以考慮建立類似于英美和香港實行的土地基金制度,明確土地全部歸國家所有,廢除土地征用制度,任何自然人、法人可以通過競拍向國家購買土地的使用權。在拍賣之前,由社會中介對競拍者的土地利用方案進行評估。拍賣土地使用權的收入上繳國庫,對相關利益群體進行適當補償。這樣,既可以避免土地流失,又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省國家資源,杜絕盲目圈地占地等違法現象發生。
----襄樊 雷劍
反過來看“入世”
----這半年,有關WTO的利好消息紛至沓來。但我們如此迫不及待地要進入世貿,是否值得?
----首先,中國在作出“入世”的決定時所表現出的“沉不住氣”,就是一步錯棋。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可由于“入世”的心情過于急切,給了西方人要價的機會。結果證明吃虧的似乎是我們。“山姆大叔”在給予我們PNTR時所附加的條款就是最好的說明。美國人將PNTR視為給中國人的恩惠,得到的同時必須付出代價。對此,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外交辭令式的譴責。
----雖然世貿有一攬子“游戲規則”要求成員國遵守,但這些條條框框早已成為少數強國的“遙控器”,他們可以借此玩弄種種“政治手腕”。相比之下,反擊的聲音卻如此微弱。
----再看國內。盡管訂出了中國市場開放的時間表,但以現在的國情,這恐怕多半只是一廂情愿。中國無處不在的“關系網”和“官官相護,共同致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難以根治的“頑癥”。面對這些看不見的阻力,中國市場的開放究竟能走多遠呢?
----北京 朱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