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與餐飲。在兩個毫不相干但同樣競爭殘酷的行業中撲騰,滋味是怎樣的?
----35歲的許鐘民用自己的業績找感覺。
----許鐘民現在擁有三家資產千萬元以上的企業。北京京南音像器材制造公司是1991年與中國唱片北京公司共同投資400萬元創辦的,目前的年銷售額是初始投資的5倍,去年利潤200萬元。京文音像公司成立于6年前,目前凈資產2000萬元、銷售額近4000萬元,在全國也數得上前幾位。而在京城很有名氣的潮州菜館“潮好味”三年開了6家,去年累計營業額近億元,利潤上千萬,而當初許的投資僅為300萬元左右。
----許鐘民做音像的直接原因,只是15年前他曾在一家生產磁帶盒的鄉鎮企業做推銷員。“我只念過幾年書,15歲就離開家鄉,在廣州、深圳一帶賣過大米,做過建筑工,和人合辦過服裝加工廠。那時我們甚至做過假冒的TDK磁帶。”其時蠢蠢欲動的珠江三角洲正在掙脫計劃經濟的繩索,到處隱藏著數不清亦黑亦白的掙錢之道。許鐘民曾被推到浪尖,也被傾至谷底,總之,“在別人很不友好的眼光中”生存著。
----盒帶推銷員許鐘民穿梭于北京、武漢等大城市的音像公司,一年跑下來的銷售額高達兩三千萬元,占全廠銷售總額的2/3。他是改革開放后中國最早擁有私人住房的那批人之一。
----許鐘民后來決定出走單打獨斗是他認為應在北京設廠,這樣可以節省原料和成品的運費,但這建議被老板拒絕。他將分得的部分股份變現后北上,再加入朋友們的投資共計200萬元,與出資200萬元的中唱北京公司共同建成京南音像器材制造廠,專攻磁帶盒、磁帶生產。不久,許又用300多萬元買下了北京中唱的那部分股權。
----與圖書出版業類似,中國的音像業也可大致分為“上游”出版、“中游”發行、“下游”零售三個環節。上中游傳統上分別由國有的出版社和復錄公司壟斷,民營資本80年代開始向“下游”逐漸滲透。目前“下游”已經基本放開。
----許鐘民向“中游”的挺進,起步與1994年與北京市文化局下屬的文化藝術音像出版社合作,成立北京京文音像公司。公司掛靠在文化局下面,名義上為集體所有制企業。在此過程中,許鐘民傾力建立自己的音像制品發行網。“這是個相當艱苦的過程。資金沉淀的壓力非常大。至今我們在外面的應收賬款長期滯壓千萬元以上。”目前,許鐘民在全國各地擁有近200家音像制品經銷商。這是一筆無價之寶。
----在“中游”試水的同時,許鐘民開始向音像“上游”挺進。1994年,許遇到了自己創業生涯中最重要的戰友與支持者、時任北京文化藝術音像出版社總編輯的張和平。借著北京音像寬松的創業平臺和政策牌照,許鐘民與張和平一起包裝起京文第一個當紅歌手——電視劇《過把癮》中的王志文。《糊涂的愛》唱遍大江南北,一盤制作成本幾萬元的卡式磁帶《再過把癮》賣出五六十萬盤。許鐘民沒想到,第一年不僅沒賠反而賺錢了。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并激勵了許鐘民的判斷與努力。崔健、郭峰這班國內一流的原創型實力派歌手紛紛與他簽約。“因為我是從發行做起來的,已經建立了四通八達的發行網絡,一個新的產品出來只需要裝進這個網絡即可。而且我們不僅生產軟件也生產硬件——磁帶盒、磁帶,低于別人的是綜合成本。”
----此后的京文又陸續與“零點”、“指南針”、“唐朝”等被市場鐘愛的歌手、樂隊簽約,負責包裝及發行。發行最成功的當屬1996年陳明的《寂寞讓我如此美麗》,共發行卡帶90多萬盒,僅此一筆生意的利潤就超過了百萬。
----在此前后,張和平調離北京文化藝術音像出版社。但失去鼎立支持的許鐘民從未停止為京文構造一個更加自由的“飛行空間”。通過種種迂回手段,京文最終與中國唱片深圳公司結盟,并享受到音像業與影視制作、出版、發行等更為寬泛的“政策牌照”。
----即使掃清了政策障礙,京文的“飛行”也非一帆風順。挫折來自于市場。多元化的娛樂選擇、日益高漲的制作成本、陸續加盟的競爭對手、瘋狂肆虐的盜版襲擊,加之MP3等網絡音樂在版權保護缺失背景下的勃發,整個音像市場彌漫著空前濃重的血腥味道。據估計,目前中國音像產業年產值大約在18億元左右,而這僅僅可憐地被擠在全部市場份額的5%~10%這一角落。實際上,中國音像市場的規模已達到300億至400億元,巨大的空間幾乎全部為盜版所覆蓋。業內人士介紹說,1996年以前,一盤“好帶子”發行50到60萬盤不足為奇,而現今哪家公司揚言發行超過20萬,甚至馬上會被圈內人斥為“謊言”。在如此低潮的市場中,即使京文這樣的供產銷一條龍的音像公司,也被拖入相互欠債的泥淖。
----許鐘民用“側翼進攻”代替了對景氣低迷的抱怨。1997年,“潮好味”酒樓開張了。他在其中持有85%的股份。餐飲業的特點是非暴利但回報穩定,“我只要7%至8%的利潤率,比一般潮州菜的利潤率還要低一半。”
----但是,許鐘民絲毫沒有減弱對音像業之鐘情,辦“潮好味”完全是“反周期而動”之舉——“主業”低潮時,邊蟄伏伺機而動,邊默默積蓄力量;同時瞄準可能迅猛盈利的“輔業”,為自己的“主業”貢獻營養。
----而今,隨著中歐順利簽屬WTO協議,中國加入世貿已成定局。“入世”后音像出版業的高潮將如期而至,這是圈內圈外人的共識。許鐘民已經為此作好了準備。今年年初,京文娛樂集團注冊成立,旗下包括“京文音像”、“京文影視”、“京文廣告”、“京文唱片”等數個獨立核算的子公司。這一切都將包裹在許鐘民的“大娛樂觀”之下:“《泰坦克號》的音像制品收入遠高于其票房收入,影視周邊產品開發和派生的力量是無窮的。”
----許鐘民眼下正在操辦的是即將開始的“環球”、“discovery”等國際品牌的中國獨家代理,以進一步拓展營銷管道。其實早在1995年,京文通過買斷發行權的方式,首次將“格萊美”、“NOW”等知名國際流行音樂品牌引入中國。而此次代理權,則是京文與全國100多家音像公司競爭后而得到的。他作為代理方,可得到音像制品25%的版稅,記錄片為15%。
----新鮮、刺激,帶著濃重投資風險的娛樂業,比在“潮好味”天天收錢更讓許鐘民興奮。他說已經決定辭掉“潮好味”總經理的職位,以后只做董事長。與“退”相應,他計劃投資2000萬元建立完備的音像倉儲配售中心,為未來的音像制品電子商務打下基礎。
許鐘民的創業之旅
----1964年生于廣東潮陽縣。15歲離家,早期從事建筑、服裝加工、磁帶制作等
----1991年與中國唱片北京公司合辦京南音像器材制造廠
----1994年創辦北京京文音像公司
----1995年首先將“格萊美”等歐美唱片引入中國
----1997年創辦潮好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現為京南器材與京文音像總經理、“潮好味”董事長兼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