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剛等
小王和小李戀愛多年,開始籌劃婚事。考慮到小王家人口多,住房擁擠,小李提出蓋好新房后再結婚,小王表示同意。于是,他們做了分工,由于小李熟人多,就由她負責辦理建房所需的各種手續,小王則負責籌集資金和準備建筑材料。一切進展得很順利,小李在家里人的幫助下,很快申請到了宅基地和建筑許可證,小王則籌集了足夠的建房資金和材料,房子很快蓋好了。由于各種手續都是小李出面辦的,所以在辦理房屋產權登記時,小李就登記了自己的名字,對此小王沒有提出異議。
天有不測風云,在他們正準備去打結婚證的時候,小李突遇海難死亡。于是,此房的歸屬權便成了兩家爭論的焦點。小王認為,此房完全是自己籌資建的,他為此負債累累,根據“誰出資,誰所有”的原則,房子理應歸他,李家沒有出一分錢,當然不能得到房子。李家則認為,建房手續是李家辦的,沒有手續,小王不可能蓋房,且房屋產權證上寫的也是小李的名字,房子應歸小李所有,并由李家繼承。雙方爭執不下,小王起訴到法院。
法院查明情況后認為,小李具備了擁有房屋產權的要件,房屋應歸小李所有。因為,申請建房的手續是由小李出面辦理的,小李以正常、合法的手續申請產權登記,并領取了房屋所有權證書。根據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60條的規定:“在依法取得的房地產開發用地上建成房屋的,應當憑土地使用權證書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申請登記,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核實并頒發房屋所有權證書。”因此,所有權證書是房屋所有權的書面證明和必要形式,這一形式小王不具備;再次,小王和小李并未登記結婚,房屋不能作為兩人的共同財產。
最后,法院判決:房屋產權屬于小李,并由李家繼承。鑒于小王在建房過程中花費了大量金錢,責成李家予以適當補償。
購買贓物能擁有所有權嗎
清民
1999年8月,李某聽說陳某有一輛8成新的摩托車想轉讓,于是與陳某取得聯系,經討價還價,兩人以4000元成交。摩托車有真牌真照,兩人也辦了過戶手續。但事隔不久,陳某因盜竊被抓,在審訊中,他承認自己在1999年7月偷了何某一輛摩托車,賣給了李某。何某經辨認,確認了這輛車確實是自己的,要求李某退車,李某則認為自己花了正常價格買車,而且也不知道是贓車,在整個過程中自己是無辜的,不同意退車。兩人爭執不下,于是起訴到法院裁決。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本案中,李某經討價還價,以比較合理的價格買下了這輛摩托車,應該可以認定李某購車是善意的。所謂善意是指購買人不知道出賣人無權出賣該財產,而且根據雙方進行買賣時的各種情況,購買人也不可能知道出賣人無權出賣該財產。在一般情況下,購買人可以取得該物的所有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善意取得”。但是,李某購買的摩托車不是一般物品,而是贓物,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槍支彈藥、麻醉品、毒品、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遺失物和贓物等不適用善意取得,因此法院判決:李某不能取得該車的所有權,該車應退還何某。李某的損失應由陳某賠償。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李某事先明知是贓車而購買,將以銷贓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