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員赫爾姆斯,被認為是國會里最最保守的議員。
人物報道14頂著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帽子的杰西·赫爾姆斯是美國反華政客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位,《加強臺灣安全法案》由他一手炮制,鼓動國會同意出售新式武器給臺灣他唱主角,此君還一直叫囂,臺海戰爭一起,美軍必須出兵“保護”臺灣,典型一副“山姆大叔”強權主義嘴臉。
言論出格臭名遠揚
在美國,人們罵他“白人種族主義分子”、“極右派”、“法西斯”……如果仔細檢驗赫爾姆斯過去在反墮胎、反同性戀、反黑白平權、反華以及其他各項議題上的言行,您會發現,外界替他貼上那些標簽,其實一點兒也不冤枉他。
赫爾姆斯現年78歲,來自美國“保守南方”的重鎮之一北卡羅來納州。二次大戰期間,他曾加入美國海軍服役,戰后回到家鄉,在北卡首府萊利一家報社和電臺工作。20世紀50年代初,赫爾姆斯先后做過兩位聯邦參議員的助理;1957年到1961年間,他擔任萊利市市議員;1972年當選國會參議員,而后一再連任至今。
赫爾姆斯自跨入政治圈后,便不斷以辛辣的言論來博取右翼白人選民的好感。在黑人民權運動高漲的20世紀60年代,赫爾姆斯通過主持電臺節目,鉚足全力“反黑”,痛斥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是“黑鬼流氓”。他當上參議員后,曾意圖阻止聯邦政府把當時已遇刺身亡的金的生日定為國定假日。北卡羅來納州大學(UNC)開始接納黑人學生,他說UNC是UniversityofNegrosandCommunists(黑人及共產黨人大學)的簡稱。他還公開贊揚南非白人政府實施的“種族隔離政策”,認為這項措施非常值得美國效法。
威脅總統大放厥詞
赫爾姆斯一直以白人保守傳統價值的捍衛者自居,而他的“脫線”言行已多到不勝枚舉的地步。一個比較著名的例子是,當年美國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游擊隊對抗左翼的“桑定政權”,有人向他報告游擊隊屠殺手無寸鐵的醫生、護士和小孩,他的回答竟是:“他們不過是共產黨,他們本來就該死。”赫爾姆斯提任參議員已超過1/4世紀,在這段不算短的時間里,他在一切能夠觸及的領域內,盡情發揮他的保守理念。例如他反對政府資助“國家藝術基金會”(NEA),甚至提出“國會有責任界定什么是藝術”這種荒唐的主張;他對美國的教育制度從來就沒有滿意過,曾在競選期間,抨擊美國的教育是“拿納稅人的錢,教導學生殺人和吃人肉”。
在整個20世紀70和80年代,赫爾姆斯一直拿黑人等少數族裔和共產黨作為攻擊的對象。90年代以后,他把攻擊的焦點轉向同性戀族群。
幾年前,美國軍方為同性戀能否參軍一事出現爭議,克林頓支持同性戀有參軍的權利,結果赫爾姆斯接受CNN有線電視訪問時說,克林頓不配擔任三軍最高統帥,還揚言克林頓若膽敢前往北卡,“最好帶著保鏢”,這一近乎威脅總統安全的言詞,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
赫爾姆斯的保守思想,常嚴重影響參議院的議事,其結果有時令人啼笑皆非。1997年,克林頓擬任命共和黨籍的麻州州長韋爾德擔任駐墨西哥大使。韋爾德能說流利的西班牙語,工作經驗豐富,且與赫爾姆斯同屬共和黨,理應獲得參議院的認可,但赫爾姆斯卻認為韋爾德在墮胎問題上立場不夠堅定,而且贊成大麻供醫療使用,“不夠資格擔任大使”,并拒絕召開任命聽證會,使這一任命案胎死腹中。問題是,墮胎和大麻跟當大使有什么關系?韋爾德任命案不過是赫爾姆斯以莫名其妙的理由反對的諸多案例之一。最近他和聯合國之間互有往來,起因是美國積欠聯合國15億美元會費,而赫爾姆斯反對交付聯合國這筆錢,他認為聯合國想拿美國的錢,就必須遵照美國的意見辦事。而他對聯合國所資助的一些活動,如防治艾滋病、提升女權等,一直持反對立場。有些評論家便毫不客氣地指出,赫爾姆斯過去在國內惹是生非也就罷了,而今卻跑到聯合國去胡說八道,把臉都丟到國外去了。
*((楊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