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認識乒乓球,我還小,正上幼兒園,那時媽媽教我左手握拍,右手拋球,一個兩個地托球。媽媽說這樣可以鍛煉我的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但不管媽媽教得多耐心,我始終進步不快,最多能托5個球。
第一次在球案上打球,是1997年春節,在省體育館。那兒的案子真多,數數,15副。那時我上小學二年級,個子很矮,接短線必須跨到球網前。那個春節過得太有意思了,爸爸媽媽陪我打了好幾場球。大概就從那時起,我愛上了乒乓球。
我和同學打乒乓球,創造了與眾不同的規則。贏一局球,叫\"賺\"一根\"絲兒\";打輸了,就叫被\"鎖\"了。我們把人分成兩撥比賽,技術好的人被稱為元帥,元帥輸了球,可以由士兵來救,元帥得救,就叫\"開鎖\"。我總充當元帥,有我在,就能打得對方落花流水全軍覆沒。我有個\"師傅\",他跟我關系不一般,我的技術提高得很快,跟師傅的幫助分不開。他教我拉弧圈,發怪球,教我怎么聲東擊西,教我打吊結合,旋轉球和快球怎么迷惑對方,我從心里感激我的師傅。
后來,因為學習成績下降,師傅跟我發過火,還把我的球拍沒收了。她還揚言:平均成績達不到95分,以后休想摸一下球拍。
我不能辜負師傅。師傅把球拍還給我時,記得那次我的平均成績是98.5分。不過從此往后,我不敢瘋玩了。但師傅對我還不太放心,每次若是回家太晚,師傅不問我干什么去了,只是把手往我后背上一插,就能知道我打沒打球,好像在我身上安了監視器。后來我才明白,打球是要出汗的,汗出多了就會濕了后背,不打球,后背是不會濕的。我師傅真夠精的。
想知道我師傅的名字吧,告訴你: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