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癱瘓的病因是腦神經細胞受損傷而引起的中樞性癱瘓,而大腦神經細胞的損傷難以復生。因此,過去常常把小兒腦癱劃為不治之癥。小兒腦癱真的無法康復嗎?
腦癱的病因在大腦,癱瘓表現在肢體,綜合性治療就是從整體出發,治腦、治癱同時并舉,再輔以功能訓練。治療是基礎,訓練是關鍵,二者缺一不可。
對腦細胞損傷,目前醫學的發展水平還不能使其復生,許多人把希望寄托在腦移植上,但這是將來的事。我們目前探索的是大腦的可塑性和大腦細胞的代償功能的啟動。正常人參加工作的腦細胞只占腦細胞總量的8%~10%,有人預言,大科學家的腦細胞的動用也不超過30%,其余腦細胞都處于休眠狀態。所以,大腦的潛在能力很大,特別是在大腦的快速發育期,其可塑性更大,代償功能更容易建立。
如何利用大腦的可塑性去開發大腦的功能呢?
我們知道,神經功能主要是信息傳遞。大腦中信息通路有兩類,一類為主要通路,較易開發;而另一類為次要通路,較為曲折。當第一通路受阻時(腦損傷),第二類通路的開發就變得十分重要。治腦的理論依據也就在于此。科學研究證明,腦細胞的發育在胚胎18周時已達到140億之多,幾乎接近成人水平,其后是細胞的成長和相互間的聯系(突觸形成)。在出生后4個月時,神經細胞開始髓鞘化,4歲內基本完成,這個階段稱為腦細胞分化(即分工)和完善時期,其可塑性最大。抓住這一重要階段,為開發大腦的潛在代償功能,我們對病兒給予活血化瘀、醒腦開竅的中成藥--益腦片,并給予激光血療、氧離子透入、神經生長因子等,給大腦造成一個良好的營養環境,再通過針灸、生命信息治療等手段,形成一個良好的外界刺激,從而達到啟動潛能細胞代償功能建立的目的。
癱瘓的主要原因是大腦運動功能失靈造成的。我們根據運動姿勢異常的可修復性原理,用生物力學的各種方法進行治療。因為腦癱的運動障礙主要為肌張力不全(屈肌攣縮和伸肌無力,這是痙攣型腦癱的表現),病理性緊張反射(手足徐動型腦癱)及肌肉收縮無力。治療的主要方法是用超聲藥浴、穴位注射、按摩、手法矯治等方法降低肌張力,使肢體達到功能位置,給功能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功能訓練的目的是增加肌力,克服病理性反射,恢復社會適應能力,這是治療效果的鞏固和提高必不可少的關鍵措施。西方國家治療腦癱主要依靠的就是功能訓練。
為什么小兒腦癱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呢?
因為大腦的可塑性在4歲以內比較強,在大腦分工尚未定型時啟動其代償功能比較容易,一旦形成固定形態,再改變就較難了。另外從肢體運動功能來講,在3~4歲內,關節攣縮程度相對較輕微,手法矯治也較容易。所以,早期治療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們千萬別讓那種腦癱不能治的觀點所迷惑,貽誤了孩子的最佳治療時機。
十多年來,我們開展的\"小兒痙攣型腦癱的醫療康復研究\"課題,先后治療5000余例,初步統計,約有近2000名患兒減殘一度或已脫殘回歸社會。這項研究課題已于1998年底通過了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組織的專家鑒定,并獲科技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