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閱室里,丫丫的媽媽正在給2歲半的女兒挑選著圖書。一會兒,她拿著一本《世界著名童話》走到我面前。我看了看問:\"丫丫那么小,這些故事她聽得懂嗎?\"丫丫媽媽說:\"讓孩子從小多聽一些外國著名童話不是很好嗎……其實有時候我也不知道該借什么樣的書。您給我推薦幾本書吧。\"我從書架上拿出一本《小貓釣魚》遞給她,她只看了看書名,便不屑地說:\"我小時候就聽這些故事。現在都什么時代了,還給孩子講這個,太過時了吧!\"
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小貓釣魚》真的過時了嗎?
學前孩子都喜歡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等等,它們那小巧的模樣,會讓孩子幼小的童心中涌出憐愛。特別是2歲多的孩子,多數還生活在家里,最熟悉的是身邊的親人和從圖片上、生活中認識的這些小動物。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把這些小動物當成朋友,愿意用自己的語言和方式與它們接觸、交流。以小動物為主人公的故事更容易吸引他們。這些故事每一頁都是一個大畫面,畫面簡潔易懂,顏色鮮艷,人物形象生動,孩子喜歡聽、愿意看,也容易集中注意力。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些小畫書的語言特點和孩子的語言風格很接近,使孩子很愿意學習里面的語句、詞匯,并能從小動物的一言一行中得到最初的人生啟蒙。
記得我女兒2歲時,有一天我帶她去市場買菜,走著走著,她忽然在賣魚的地方停了下來。原來,地上的一個塑料盆里盛著許多泥鰍,它們在不多的水里擠撞著,游動著。看了一會兒,女兒仰頭對我說:\"媽媽,許多魚游來游去。\"我感到非常吃驚,因為這是第一次從她嘴里說出這樣完整的句子。回家后我興奮地向家人描述著。過了幾天,在香山眼鏡湖邊,看著湖里的小蝌蚪,她又用上了這個句子:\"媽媽,許多小蝌蚪游來游去。\"引來周圍游人的一番夸獎。我左思右想不知她是從哪本書上學來的。直到有一天,當她從抽屜里翻出已看過無數遍的《小貓釣魚》時,我才恍然大悟:在過去反復聽這個故事時,她記住了里面的每一句話,當在生活中發現相似場景時,就學以致用了。
相比之下,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外國童話故事中那些復雜的人名、地名還聽不太懂,也記不清,對故事中主人公生活的背景和當地風俗習慣更是不理解。再加上畫面上那些人的相貌、服飾孩子感到很陌生,因此很難讓孩子真正感興趣。當孩子長到四五歲時,他們開始感到自己長大了,渴望了解自己生活以外的世界,對那些與我們不同膚色、不同相貌的人表現出明顯的好奇,這會兒時期再給他借外國童話就正是時候了。
責任編輯/段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