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我想和大家探討一下在教育方面我認為至關重要的幾個問題。這也是許多美國父母在對孩子的未來做決定時所遵循的主要原則。
愛與服從
按照乘客的愿望,每一列火車會抵達不同的目的地。但總有兩條鐵軌使急駛的列車不會相撞。我想給你們兩條“鐵軌”,它們可以使你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不至于“出軌”。在孩子2歲之內,一定要把這兩條信息傳達給每個孩子。它們是:
1.我對你的愛超出你的想像。你對我來說是極其寶貴的,我每天都因為有你而感到慶幸。
2.正因為我愛你,我必須教你服從我。這是我能夠照顧你,保證你盡可能不受傷害的惟一辦法。
我是外國人,有3個孩子。他們各有各的特殊才能。我的大女兒一直想當一名老師,上學時也一直是個好學生。她知道我愛她,如果她想在生活上成功,她必須聽我的話。她將把我教給她的這些原則傳給她的孩子。
我的老二是個兒子,他除了學習什么都想做。他想從事一種不會讓他整天坐在桌子后面的職業。但是不管他的將來如何,我愛他,要求他服從。惟一的使他學會成為一個領導者的途徑是成為一個懂得服從的被領導者。
我最小的女兒才4歲,她和她的哥哥姐姐都不一樣。她是一個“藝術家”。像其他孩子一樣,她常常很固執。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她將來會做什么,但她知道我們像愛她的哥哥姐姐一樣地愛她。她也知道當她和我們意見不一致時,我們會要求她服從我們。有一天她會離開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愛與服從將是她建立自己家庭的基石。
我們教給孩子的東西以及培養出的性格,就像人的身體特點會通過基因遺傳一樣,也會傳給遙遠的后代。今天我們選擇的基石會深深地影響到未來。因此我們必須慎重地選擇。
現在就開始制定一個培養孩子的原則,這個原則應該有利于孩子的前途,也有利于國家的前途。
家長決定了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孩子在學校表現好壞,家長是惟一的也是最重要的主導因素。如果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為開始學校生活做好準備,逐步地給孩子灌輸自我約束意識,每天和孩子談論學校的事情,幫助他學習,鼓勵他,那么不管這個孩子進哪所學校,他都會表現得很出色,除非這個孩子有智力問題。如果家長置子女的教育于不顧,認為這只是學校的責任,那么這個孩子也不會成為優秀的學生。有些家長認為,一旦把孩子送進學校,他對孩子就再也沒有教育的義務了,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想法。家長才是決定孩子能否成才的首要因素。
所以,美國家長若想使他們的孩子成為優秀的學生,一定會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去。這并不意味著花很多錢,把孩子送進重點學校,而是要花時間,或呆在家里陪孩子,或下班后盡早回家幫助他們學習;晚上給他們讀故事,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想法;當他們失敗時或做得不好時,鼓勵他們不要氣餒;確保孩子每天都能準備充分地去上學,并且積極地參與孩子學校的各項活動。
擇校不如擇師
好的家長從不人云亦云。他們認識到選擇一所名聲大的學校,并不能保證孩子將來的成功。很多美國家長認為,與其將孩子送進班里人數多的“優等”學校,不如把他們送進班里人數少的普通學校。因為,班級的大小決定孩子與老師溝通機會的多少,這也是決定孩子能否在學校學到知識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美國的學校努力把每班人數控制在25人以下,并且認為即使是教學水平很高的教師,如果每天和孩子僅有一次交談的機會,那么他們對孩子的幫助也不會很大。
很多美國家長認為,即使差等或中等的學校也有一些好教師。如果把孩子送進一所中等的學校,他們會花時間觀察學校的教學,想辦法把孩子放到好老師的班里。家長們先利用下午的時間去五六所學校,同等候孩子放學的家長們聊天,了解老師的情況,弄清誰是好老師,然后再要求把孩子放到那個好老師的班里。
做些義務工作
很多美國家長自愿幫助學校做一些義務工作,這也使家長能夠身臨其境地了解孩子學校的內部情況。他們可以很快地發現哪個老師教得好,哪個老師教得不好;也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觀察孩子,還可以同老師有交流的機會,與老師探討如何提高孩子的能力。這樣做對中國家長來說也許很難,但只要有可能,就的確值得一試。
與教師溝通
我認為有責任心的家長會定期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孩子們很難告訴家長學校里所發生的真實情況。比如說,我的孩子就不喜歡談論學校的事情。但是我只要給老師打個電話或寫個條子,對孩子的在校情況便會全然知曉。我是這樣問的:“我怎樣才能幫助我的孩子在您的班里成為一名優秀學生呢?”這樣,老師很快就會發現我對孩子很關心,便會想方設法地幫助我。有時老師們確實愿意主動幫助我,但有時因為我總是麻煩他們,他們要擺脫我,只好快快幫我解決問題。好的家長是會堅持到底的。
家長掌握著孩子成功的鑰匙。實際上,很多美國人在家里親自教孩子學習,而且教得很好,因為這樣教與學的關系是一對一的。這些孩子在學業上要遠遠超過普通的孩子。此外,家長們還會創造性地為孩子在社區內安排一些社交活動的機會,使孩子們克服社交上的一些障礙。家長們,請您記住:掌握孩子成功鑰匙的不是學校,而是您。無論孩子們在哪所學校學習,只要你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對孩子的共同教育,你們的努力一定會結出成功的果實。
作者簡介:
范思樂(Gregg A. Vossler),中國國際學校聯合會總監,天津興國學校校長。他既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教育家,又是一位很親切的3個孩子的父親。作為在中國執教近10年的美國人,他既強烈地感受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又深刻地體會到天下父母相通的心。他愿意把他的這種感受同廣大讀者分享。當我們問他為什么愿意在中國生活和工作時,他說為了女兒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