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特,原名雅各布·羅森菲爾德(Jacub.Rosenfeld),1903年1月11日,出生于奧地利加利齊恩的萊姆貝格,是猶太人的后裔。1928年他畢業于維也納大學醫學系,獲綜合醫學博士學位,為反對納粹法西斯,他毅然加入了社會民主黨。1933年4月,基督教社會黨人陶爾斐斯發動政變,接管了國家政權,社會民主黨被取締,1934年,羅生特被捕入獄,釋放后,在以色列文化醫院當醫生,1938年,希特勒德國將奧地利吞并,并大肆捕殺社會民主黨人和猶太人,羅再次被關入德國西北部的皮樂菲爾特集中營,代號是“9615”。羅生特在集中營中關了將近一年,因找不到任何證據,才將他釋放,但要驅逐出境,永遠不許回國。
1939年8月5日,羅生特和他的三弟約瑟夫以及集中營的難友威廉·戴克,同乘“埃尼阿斯”號輪船,從漢堡出發,遠渡重洋,來到了上海。
羅生特到上海后,在法租界開了一個泌尿科和婦產科的診所。由于他醫術精湛,很快就有了名氣。
羅生特在上海期間,結識了著名的國際新聞記者漢斯·希伯和他的夫人涂魯德。希伯是波蘭籍的猶太人,德國共產黨員。1925年來到中國,參加了北伐軍,在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翻譯處工作,1938年曾訪問過延安,會見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人。1939年又到新四軍中采訪。1941年再去山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戰地采訪和考察。11月,在沂蒙山區的一次戰斗中,不幸犧牲。
經過希伯介紹,羅生特參加了由他領導的一個外國人學習小組,在學習小組內希伯經常向他們介紹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堅持游擊戰爭,抗擊日本侵略者,在農村建立抗日根據地,實行民主,生產自救的情況。又向他們講了根據地軍民生活艱苦,特別是缺醫少藥,治療傷病員十分困難的情況。激起了羅生特的向往和同情心。他向希伯提出一定要到根據地去,直接參加中國的抗日戰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41年初,發生了皖南事變,3月中旬,羅生特化裝成一個德國傳教士,身穿黑色長袍,胸前掛著十字架,在交通員的護送下,3月20日來到鹽城。陳毅和劉少奇親切地接見了他,豪爽的陳毅對他說:“中國有句古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本軍將士熱烈歡迎羅生特先生不遠萬里而來!為了抗擊日寇,搞好本軍醫療衛生工作,深望羅先生貢獻才華。”羅生特也激動地說:“我在上海欣聞陳軍長的大名,今天能同陳軍長、劉政委見面,能同新四軍的將士們共同戰斗,我感到十分榮幸。”
第二天,新四軍衛生部、抗大五分校、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等單位,在泰山廟召開了盛大的歡迎會,陳毅致歡迎詞,羅生特也發表了講話。華中局機關報《江淮日報》發表評論說:“在蘇北,參加新四軍的國際友人,羅生特是第一個。”
羅生特到新四軍后,被任命為衛生部顧問。他穿上一套新四軍軍裝,顯得格外精神,一天他去看望陳毅,陳毅把自己心愛的馬牌手槍送給他,并對他說:“這支槍是比利時1901年制造的,我也是1901年生人,所以十分珍愛它,現在送給你留作紀念。”羅生特非常高興。
羅生特一上班就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他24小時應診,病人何時來,他就何時給看,有急診更是隨叫隨到。由于他醫術高明,很快在江淮地區都知道新四軍中有一個“大鼻子神醫。”
當時新四軍里醫務人員很少,羅生特向陳毅建議開設一所衛生學校,培養自己的醫務人材。不久,華中醫學院正式開學,第一批招收學員50人,羅生特擔任從基礎理論、生理解剖、內外科、藥理到戰場救護等課程。他要求學員既講醫術,更講醫德,他說:“一個醫生必須有音樂家的耳朵,鷹一樣敏銳的眼睛,一雙萬能的手,還要有戲劇家的嘴巴。”學員們似懂非懂,他解釋說:“醫生要學會像戲劇家那樣,用柔和的聲調、親切明快的語言去安慰病人。”
羅生特不但是位高明的醫生,治病救人,而且充滿了政治熱情,他積極參加各項活動,蘇北文化協會成立時,他作了《關于歐洲文化》的講話,簡要地介紹了歐洲各國的文化情況和特點。他還出席抗大五分校舉行的“五卅”慘案十六周年紀念會,出席鹽城參議會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說。他還寫了《請英美莫消耗金錢和時間給中國國民政府》、《郁積的仇恨》、《論第二戰場》、《山東印象記》等文章。并為《反法西斯進行曲》譜曲。羅生特還寫了《我們是中國青年》一詩:“我們的血染紅了中國大地,使這神圣的中國的大地得到了自由;多少年來我們曾和敵人搏斗,對著這聯合進攻中國的來滅亡中國的法西斯國家。我們不依賴祖先的遺產,我們不怕死,我們是中國的青年。”
羅生特還采訪了新四軍的主要領導人,向他們索要了個人傳記材料,其中有劉少奇、陳毅、張云逸、羅炳輝、彭雪楓、黃克誠、賴傳珠、譚震林等人。他準備寫一本像《西行漫記》那樣的書,把中共領導人和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情況,介紹給德語國家。
根據羅生特一年來在新四軍中的表現,經他本人申請,由華中局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錢俊瑞和陳毅介紹,華中局批準羅生特為中國共產黨的特別黨員。
羅生特到新四軍后,開始主要在軍部總醫院工作,1941年7月,日軍占領了鹽城,新四軍的領導機關分散轉移,羅生特隨同衛生部副部長崔義田,轉移到阜寧一帶的安全地區。當他得知前線不少傷員需要治療時,堅決要求到前線去,他們來到東溝,設立了包扎所,連飯都顧不上吃,立即給傷員做手術,困極了就用毛巾蘸冷水在頭上敷一敷,直到做完最后一個手術。
9月28日,領導決定調羅生特任三師顧問。1942年初,劉少奇要返回延安,由于新四軍的衛生醫療干部力量比較強,準備帶羅生特、沈其震、齊仲桓等人一起走。3月19日,劉少奇一行90多人在一個營的護送下出發了,來到新黃河邊,因他們目標過大,引起敵人注意,結果只有劉少奇等少數人繼續北上,羅生特等人又回到第三師。5月25日,陳毅夫人分娩,生下了陳昊蘇,就是由羅生特接生的。
1942年底,羅生特隨新四軍衛生部西移,乘船過洪澤湖,來到眙盱的第二師工作。
1943年4月,陳毅得悉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病重,尿血不止又查不出原因,羅榮桓在夫人林月琴和衛生部長谷廣善陪同下,來到黃花塘,羅生特給他做了細致的檢查,發現他右腎有病變,懷疑是惡性腫瘤,因沒有X光機,很難確定,也不敢貿然開刀,只好暫做保守治療。羅生特每天給他量血壓、脈搏、體溫,看尿樣,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羅榮桓病情穩定下來,于6月底返回山東。
羅榮桓夫婦走后,陳毅和賴傳珠商議,為了羅生特的安全,最好還是去延安。于是羅生特開始做第三次去延安的準備,衛生部還派人去上海買了一只手提醫療箱。6月底,羅生特在手術室負責人李磊、化驗室負責人蔡和、病房負責人夏汀、翻譯方政和警衛員李光陪同下,動身北上。羅炳輝師長送給他一把日本戰刀、一支日本手槍和一雙銀筷子。
羅生特等人首先來到新四軍四師的駐地洪澤湖北岸的半城,受到師長彭雪楓和政委鄧子恢的熱情接待,四師的醫療條件差一些,他們要求羅生特留下數月再走,羅生特慨然應允。
8月28日,淮北地區暴雨成災,大柳巷的圍堤決了一個十幾丈的口子,羅生特和戰士們一起跳入滾滾的洪流之中,用身體組成人墻,終于堵住了決口,使方圓十幾里的地方,轉危為安,得免于難。
正當羅生特等人準備去延安之時,從山東傳來了羅榮桓病重的消息。領導決定羅生特暫不去延安,先去山東。他們來到山東軍區所在地夾河村,顧不上休息,立即給羅榮桓做了檢查。此后,他每天兩次到羅家中治療,使病情很快穩定下來。林月琴曾回憶說:“他是高明的醫生,如果沒有他這位專家的治療,羅榮桓將受到更大的痛苦和折磨。”
山東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都比新四軍差一些,吃的高梁面煎餅和地瓜面窩頭,又黑又硬,羅生特一塊一塊掰著吃。治療沒有金屬鑷子就用竹片代用,沒有凡士林,就用牛羊油,沒有膠布,就用牛皮紙涂一層膠來代替。羅生特還用土辦法給自己治病,一次他患感冒,高燒不退,又沒有藥品,他就叫人把自己用繩子系到井里降溫。
羅生特在山東極為簡陋的戰地醫院里,治好了特務團團長張仁初的左臂槍傷;二旅曾炳華營長的腿傷;做了三次手術,治好了日照縣大隊李勉的小腹貫穿傷;治好了濱海支隊司令員萬毅的兩腮貫穿傷。他還成功地為省參議會女議員彭葆仁,作了乳腺癌切除手術。被他治愈的群眾更是數不勝數,至今在這一帶還流傳著不少他治病救人的故事。
為了表彰先進,山東軍區在莒南縣召開英雄模范大會,羅生特作為衛生界的模范出席了大會。日本投降前后,山東軍區組織五路大軍向敵人反攻,在臨沂戰斗中,羅生特一直在前線搶救傷員。
抗戰勝利后,決定羅榮桓去東北工作,羅生特也隨同前往。10月24日,他們由臨沂出發,11月5日到達龍口港,分乘六艘汽船渡海,在遼東半島的貔子灣登陸,一到沈陽,他立即給羅榮桓做進一步檢查,發現右腎有腫瘤,建議他去設在平壤的蘇軍總醫院再檢查一次。總醫院做腎切除手術也沒有把握,只好請他去莫斯科治療。1946年7月,羅榮桓夫婦赴蘇聯,原計劃由羅生特陪同前去,因蘇方不同意,羅生特就留在了哈爾濱。
1947年3月,羅生特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衛生部長,受到縱隊司令員萬毅的熱烈歡迎。這是戰爭年代我軍歷史上由國際友人擔任的最高的實際領導職務。此后,他隨同部隊轉戰南北,在前線搶救傷員。并利用機會開辦了一個短期訓練班,為部隊培養醫務人員。9月,由蘇聯治病回國的羅榮桓心臟病發作,羅生特由圖門趕回哈爾濱,為羅榮桓治療。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羅生特隨同羅榮桓來到北平,他游覽了故宮、頤和園、北海公園,參觀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協和醫院。這時,由協和醫院的專家為羅生特做了一次身體檢查,發現他患有高血壓、冠心病、主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并有陳舊性心肌梗塞。其實,他也知道自己有病,但一直隱忍不說。經過這次檢查,組織上決定他和羅榮桓一起去天津休養。
在天津,他決定回國探親,臨行前,羅榮桓送給他一塊懷表留念。途經上海,陳毅市長為他設宴餞行。在宴會上,陳毅高度評價了羅生特在中國的貢獻,稱他是“活著的白求恩”、“無私的國際主義戰士”,希望他早日再來中國。并將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給他的中德文對照的榮譽證書,親手交給了他。羅生特回國后,想再來中國,卻辦不了出國手續和護照。直到1952年,他妹妹寫信給我駐東德大使館,王雨田參贊收到信后立即向國內請示,國內答復歡迎羅生特再來中國。令人遺憾的是,在此期間,羅生特去以色列探親,途中因心肌梗塞而逝世,終年只有49歲。
(責任編輯 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