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徐海東大將,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驍勇善戰。十年內戰中,他的對手——無論是國民黨的嫡系親隨,還是楊虎城的西北軍,張學良的東北軍,閻錫山的晉軍,都屢屢敗在他的手下??谷諔馉幹?,他轉戰于江南江北,運籌于病榻之上,同樣是戰功卓著。但他不僅僅是一名卓越的軍事家,更是一位胸襟寬廣、光明磊落的共產黨員。他的家鄉湖北黃陂至今還流傳著他三次“讓官”的故事。
“鬧革命又不是爭官當”

1931年的春季,正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反圍剿作戰緊張進行的時候。敵人集中了十一個團的兵力,采取追堵并施的戰法分路向紅軍進攻,妄圖在五月底以前徹底消滅邊區的紅軍。
就在這一年的四月,在一次戰斗中,徐海東跟隨著連隊一起沖殺,負傷了,而且還傷得不輕:他的左腿連中兩發機槍子彈,一顆穿過皮肉,一顆卡在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抬下戰場后,他昏迷了整整一天一夜,隨后他又被送入了紅軍醫院。在缺少麻藥的情況下,為了盡快返回部隊,徐海東還是要求醫生給他動手術。手術后不久,他就拄著棍子,一瘸一拐地離開了照顧他一個多月的軍屬陳媽媽(就是陳錫聯的母親)家,找隊伍去了。
經過幾天幾夜的跋涉,徐海東終于找到了部隊。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戰事太緊,他原先率領的三十八團已經有了一個新團長,而且政委也不缺,只缺一名副團長,一下子他這個老團長成了沒處安置的干部。師政委讓他先在師部休息,把傷好好養一養,等待分配。師政委說:“三十八團已經有團長了。”“那我去當副團長。”“這怎么行?”師政委吃驚地望著徐海東。“這有什么?”徐海東無所謂地說,“團長、副團長不是一樣領兵打仗嗎?再說,我們鬧革命又不是爭官當?!?/p>
在徐海東的再三要求下,師里同意了他的請求。他又回到了三十八團,一板一眼地當起副團長來。與團長、政委通力配合,勝仗照樣是一個接一個地打,徐海東的威名在大別山區傳得更響了。
“我這人打仗有癮,走路也有癮,
……就是當官沒有癮”
1933年10月以后,由于“肅反”和王明“左”傾冒險軍事路線的指導,鄂豫皖根據地遭到了嚴重破壞。在國民黨重兵“圍剿”下,根據地被分割和壓縮成了幾個小塊,敵我兵力極端懸殊。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中央的指示,1934年11月16日徐海東和整編后的紅二十五軍離開了戰斗生活了幾年的大別山區,踏上了漫漫長征之路。
還在出征前,部隊在羅山段家灣、何家沖一帶進行整編時,徐海東就主動向省委提出請求,自己不再擔任軍長,請中央來的程子華同志當。因為他聽說程子華同志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過,而且他還參加了廣州暴動和海陸豐斗爭,又曾當過中央紅軍的師長。他想,不論是從文的方面還是武的方面來說,程子華同志都會比他這個“青山大學”畢業的軍長強,這樣二十五軍就能少受些挫折,少走些彎路,發展壯大也會更快一些。但是,他不當軍長,主動要求做副手的舉動大家卻不一定都能理解。一時間議論也多了起來:“老軍長怎么變成副的了?”“還不是被‘老三’(指肅反中被抓的所謂‘第三黨’的人)咬了的?!薄安?聽說是他自己主動提出要當副軍長的?!?/p>
聽了這樣的議論,徐海東只是笑一笑,根本沒把它放在心上。省委書記徐寶珊聽到后卻靜不下來。他知道徐海東性子急,又要強,怕他聽了這些話會受不了,就專門去找他,給他解釋。
聽了省委書記安慰他的話,徐海東反倒笑了起來。他對省委書記說:“我這人打仗有癮,走路也有癮,以前喝酒也有癮,就是沒有官癮。干什么不是為了革命呢?想一想以前我還是個窯花子呢!”聽了徐海東這一番肺腑之言,徐寶珊大為感動,他深深意識到經過革命戰爭的考驗,徐海東變得更加成熟了!
“大將軍銜,受之有愧”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經毛主席提議,中央決定授予徐海東大將軍銜。正在大連養病的徐海東聽說后心中十分不安。他想,自己在出任新四軍四支隊司令員后不久就病倒了,1940年以后,幾乎就是在擔架和病床上度過的,自己并沒有繼續為黨做更多的工作,怎么能接受這么高的軍銜呢?
恰好,周總理來大連,又到他住的文化街75號看他。徐海東一見到總理就說:“總理,我一直養病,為黨工作太少了,授我大將軍銜,我受之有愧啊!”總理一向鐘愛這位窯工出身的虎將,愛他的軍事才華,更欣賞他胸懷寬廣、光明磊落的性格,不由得緊緊握住這位老兵的手,動情地說:“海東同志,你不要讓了,給你授大將軍銜,是根據你對革命所做的貢獻決定的,依我看,不高也不低,恰當!”
作為一名“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東同志幾次“讓官”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一位老革命和共產黨員的襟懷。
(責任編輯 仲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