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峰 張風景
山東省巨野縣中醫院(274900)
關鍵詞發熱手法治療小兒推拿揉二扇門
筆者采用指揉二扇門治療發熱兼癥21例,取得了顯著效果,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ケ咀櫸⑷21例,男16例,女5例,年齡最小者3歲,最大者6歲;病程最短2h,最長3d。其中發熱乳蛾6例,泄瀉7例,外感風邪8例,在抗菌消炎常規應用的基礎上,配合拇指揉二扇門效果亦好。
2治療方法ビ媚粗訃(修剪指甲)掐10次,一按一提為1次,陷入皮膚內其效果更佳,后拇指腹偏峰按揉;每分鐘200~300次,均按順時針進行,速度越快越好,3d為1療程,3d后判斷療效。
3療效標準與治療效果
3.1標準體溫降至正常為有效,體溫在37.5°C左右為顯效,21例患者均有效果。
3.2治療結果:21例中有效13例,占60%,顯效8例,占44%,總有效率為100%。見效最快1小時,一般1~2天有效,個別病例可隨即見效。
4體會ビ捎諦《體質偏弱,抗邪能力不足,加之冷熱不知調節,家長護理不周,易為風寒外邪所侵,邪氣侵襲體表,衛外之陽被邪而致發熱《推拿仙術》云:揉掐二扇門發汗用之。《小兒推拿學概要》又云:二扇門為退熱要穴,如燥熱無汗,操作1~2分鐘,即可立見汗出。配合大椎穴效果更佳。本穴為督脈與足三陽經之交會穴,為陽脈之海,又為調整全身機能的要穴,具有疏風散寒,解表通陽、安神醒腦的作用,常用于治療熱病、頸項痛、脊背疼痛、五勞虛損等癥。還具有攝取全身陽氣及維系人身之氣等功效。故有調節和振奮全身陽氣的重要作用,同時固督脈由下向上,貫背屬腎,故對人身之氣有密切影響,對發熱兼癥療效較好,具體方法操作如下:中指端平揉,20~30次至局部發紅微熱其效果更佳。ザ扇門位置:掌背中指根本節兩側凹陷處掐揉,其主要功能用以治療驚風抽搐,身熱無汗,具有發汗解表,退熱平喘之功效,如體虛患兒須用本穴時,必須先固表,而后再用汗法固表以補脾腎為主,時間約1~2分鐘即可。補脾經:拇指未節羅紋面,循拇指橈側邊緣向掌根方向直推為補,次數100~200次即可,補脾經能健脾胃,補氣血,用于脾胃虛弱,氣色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癥,補腎經,小指未關節羅紋面,由指根向指尖方面直推為補,次數100~200次,主要用于久病體虛、腎虛久瀉等癥。小兒體屬純陽,感受外邪后,每易寒隨熱化,發病較快,變化較多,又常挾有其它兼癥,因此需仔細觀察,辨證分析,切中病機,病證兼治,方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