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中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主要表現為長期耳流膿,聽力減退,是耳科門診常見病、多發病之一。表面上看,它似乎是一種普通的局部性疾病,但有時它會演變成有潛在生命危險的疾病。例如,耳流膿突然自行停止,或者突然流膿量加大,并伴有耳痛、頭痛、發熱,此時,患者應立即到醫院看急診,讓醫生明確診斷。如果并發化膿性腦膜炎或腦膿腫,便要及早手術治療,避免拖延時日,因為這兩種并發癥危及生命。
我們知道,使用滴耳劑是治療化膿性中耳炎行之有效的療法,但只了解這一點還不夠。患者需要深入了解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有三種類型:一為鼓膜中央性穿孔的單純型,二為中耳有肉芽組織的肉芽骨瘍型,三為中耳腔和乳突區有膽脂瘤形成的膽脂瘤型。只有單純型和肉芽骨瘍型的患者可采用滴耳劑治療觀察。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常為細菌感染所致。為了選擇有針對致病菌的藥物,可作中耳腔膿液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通常情況是:致病菌有一種或有數種,如葡萄球菌、鏈球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綠膿桿菌)等,采用有效抗菌消炎的滴耳藥比較理想。多年臨床應用中驗證了泰利必妥滴耳劑抗菌譜廣、療效好、干耳率高,是中耳炎滴耳劑中有效藥物。使用滴耳劑前,宜先擦凈耳道膿液,固定頭位,再滴入滴耳劑,需耳浴10分鐘,才能保證藥液在鼓室黏膜內充分發揮抗菌消炎作用。
在使用滴耳劑治療中耳炎時,醫患都應考慮炎癥的類型,采用有效制劑治療,重視滴藥方法,以提高療效,使中耳炎滴耳劑治療更加安全有效。雙方還要認真回憶并向醫生提供:既往是否曾使用耳毒性藥物如鏈霉素、卡那霉素等滴耳劑,因為這些滴耳劑有內耳中毒致聾危險,如今已棄用或少用。民間有不少自制的草藥滴耳劑,如果是含有腐蝕性藥物如砒霜等制成的滴耳藥,就可能造成嚴重面癱、眩暈和全聾。還有,采用中草藥粉劑,要嚴格防止粉劑堵塞耳道。抗生素噴粉劑治療化膿性中耳炎者,可能阻礙中耳膿液外流,加重了炎癥發展。
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情況比較特殊,表現為耳流臭膿,聽力損失較重,潛伏威脅生命的危險,不宜用滴耳劑治療,而應及早手術治療。所以每一個化膿性中耳炎患者,不論年齡大小,都應先到醫院找耳科醫生檢查,明確自己所患的中耳炎屬于哪一類型。再考慮是否可用滴耳劑治療,這樣就比較安全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