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為世界華人所寵愛是眾所周知的。其在海德堡的一段遭遇也像小說一般……
失竊

《金庸作品集》最早出現在海德堡是在1991年。當時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瓦格納教授為重建圖書館而購買了金庸等人的武俠小說。一是希望圖書館開始收藏當代中文暢銷作品,以助學者研究;其二是考慮將圖書館對外開放,為華人社團提供義務服務。
果然,一套金庸作品集出現在書架上不久,便為華人讀者所知,幾天之內全部借出。這種狀況維持了5年之久。書架上全集一欄終年一空;借還如走馬燈一般,書根本沒有停留在書架上的機會。
書看爛了,皺皺巴巴,幾乎散掉了。圖書館決定再買一套新的,于是在1997年底,書架上出現了一套新金庸作品集。
故事從這里便復雜起來。在幾個月之內除了3本以外,一套33冊金庸作品集沒有任何記錄地消失了,剩下的3本也是由于被人借出過久而幸存。圖書館館長把剩下的3本鎖了起來。解氣的方法只有讓竊書者無法做全集完整的“美夢”而已。
一張公告出現在系門口:尋書公告事由:海德堡大學漢學系新購的《金庸作品集》一套36冊,33冊被竊。
請求:(從略)圖書館在經濟有限的情況下做出再購買一套的決議,而新書上架不到兩個月,有人竟不顧集體利益、讀者的道義,把全套偷去。
現在我們請這位先生再一次考慮,您既有膽量竊33冊書,您是否有氣度還回?公共輿論沸騰。根據德國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學習范圍,書被他們偷的可能性不大。華人社團一致認為書當為華人所盜。而中國學生公開懷疑的對象是在海德堡中國餐館打工的工作人員;言外之意,學生可能會借看金庸的小說,但絕不可能偷。說來說去,此事給華人社團無形中帶來一種陰影,一種集體的恥辱感,壓力不小。德國與中國學生同向圖書館館長建議,干脆就此停止對外開放。
獲贈
海德堡市中心有一家名為“大鍋子中國快餐”的快餐店,業主為王寅先生。王先生為人好學,時不時參加漢學系舉辦的有關中國哲學與文化的講演會。金庸作品集被竊,有人征求王先生的意見,是否能替系里另買一套金庸作品集,以彌補此事帶來的不良影響。王先生當即承諾,并提出愿為漢學系每月資助500馬克。這時德國教育經費全面緊縮,這筆資助當真十分及時。于是,第2條公告出現了:好消息ChineseFastFood的主人王寅先生為我系贊助了一套新的《金庸作品集》。并將定期贊助我系圖書館。我們特此感謝!王先生對我系圖書館的貢獻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為研究、教育與社會服務。
此時正值夏季放假新聞空缺之時,海德堡大學新聞處立即向全省發消息。轉眼間,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的“金庸事件”竟成為各個地方報紙醒目的新聞。圖書館電話鈴聲不斷。以至德國最大的一家通俗報刊BildZeitung在“退休者,求色欲———身亡”的頭條消息之后,也對海德堡金庸事件做了報道。
起初王寅先生不愿意公開姓名,但大家的意見是:既然有中國人偷書,就應公開表明,也有中國人慷慨贈書。
送還
不久前,圖書館負責新書的學生,打電話給圖書館館長說,好像新訂的一套《金庸作品集》到了。說“好像”,是因為寄書的箱子不像書店的。館長也覺得剛訂的書似乎不會那么快,便親自到樓下察看。放在藏書室地上的紙箱,原來是裝方便面的。打開箱子后,只見33冊被竊金庸小說,整齊地排列一處。另外還有12本無圖書館標志、全新的武俠小說。就在圖書館館長從樓下再到樓上的這短短的幾分鐘之內,消息神速地在系里傳開來。人人奔走相告,好不熱鬧。
漢學系的大門口又張貼出第三張公告:好消息丟失的一套《金庸作品集》已退還與本系。在無名退還者的書箱中另加有12本新出版的武俠小說,本系表示謝意!海德堡漢學研究所長瓦格納人們走過看完后,都忍不住笑。前后6個月,金庸小說在海德堡鬧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葉凱蒂)
海外星云 2000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