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互聯網行業中,充斥著大量抄襲他人創意的“創業者”。俯視電子商務的任何一個領域,你都能找到大量提供相同服務的公司。
這種抄襲現象造成了市場的極度擁擠。如果你養寵物,至少可以光顧下面8家網站:Pets.com、Pets睲art.com、Petopia.com、PetStore.com、AllPets.com、Petco.com、PetWare瞙ouse.com和PetPlanet.com。如果你想美容,則可以去Beauty.com、Beau瞭yJungle.com、Eve.com、iBeauty.com、Sephora.com和Gloss.com。
大量同類網站不僅出現在面向消費者的網站領域,還出現在專為商業企業提供服務的互聯網領域。鋼鐵、廢水處理、食品、零售和建筑,差不多每一個工業行業中現在都有兩三個“專業門戶”網站。他們都想使自己成為吸引網絡用戶的行業集散中心,從而吸引廣告商和其他商業企業的關注。盡管目前互聯網領域已經充斥了創意雷同的公司,但沒有一家公司愿意承認自己是個模仿者。
這股一擁而上的抄襲風潮最初是如何形成的?首先,進入互聯網領域的屏障幾乎等于零。在真實世界里,如果你要開一家賣植物的小店,起碼得租房子、買植物、雇伙計、準備交通工具及其他必需的東西。而要在網上開一家這樣的“商店”,只要注冊一個域名、請一個設計師設計網頁,然后和植物批發商合作就可以了。
其次,互聯網公司能獲得大量投資資金。最近一項調查表明,1999年第四季度,硅谷的公司共獲得了57億美元的風險投資金,這個數額是其1999年第一季度獲得投資數的5倍。
最后,這種一擁而上、相互抄襲的時髦病還發生在電腦技術領域。許多聰明的技術人實際上并沒有多少自己的創見。從網上日歷、求職信息、價格比較服務、大學課本到問候卡片,大多數人總是跟在流行風潮后面走。
并非所有雷同的網站都是刻意抄襲別人的構想。實際上,有些時候,不同的人會在各不相干的情況下想出相同的主意。比如,去年4月,專門提供付費處理服務的網站PayMyBills.com開業,他們認為這個網站完全是自己的獨創。但到了夏天網站上市后,他們卻發現至少已有兩家和他們經營一樣業務的網站:PayTrust.com和CyberBills.com。*((華爾)
海外星云 2000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