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華商500”是根據世界各地主要股東為華人的民營上市企業煴嗾咦:中國內地的企業因為會計制度與國際不接軌,未納入候選范圍),每年6月30日以美元計算的股票價值,列出前500家最大的華人公司。今年的前500家華商總市值為6163億美元,比去年增長了8.74%。這表明世界各地的華商已經擺脫1997年度金融危機的困擾,業績回升。其中香港和臺灣的公司表現尤佳,臺灣是上榜公司最多的地區,有237家企業入選,香港有123家企業上榜。
新經濟公司大展風采
此外,今年的名單與往年還有一點明顯的不同,即代表新經濟的公司上榜者增多,新上榜的91家企業中,有半數是經營電子、電腦、網絡、電視或其他與新經濟業務相關的公司。前十名中,新經濟公司就有6家,像香港盈科數碼動力公司這樣的新銳已排名第4位;而臺灣的聯華電子股份公司更是從去年總排名的第6位升至第2位,還坐上了臺灣地區排名的頭把交椅。除了香港的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蟬聯榜首,成為四連冠外,一些從事房地產、金融等傳統產業的公司和集團排名下跌,例如,主要從事房地產業、進軍信息科技業較晚的香港恒基兆業公司,此次就跌出了前十名;雄踞臺灣企業冠軍多年的國泰人壽保險公司也被擠下了寶座。
今年上榜的臺灣企業中,電子、電腦及其相關企業占了1/3,而且大部分排名靠前。香港創業板有4家公司入圍“國際華商500”,除了“鳳凰衛視”外,tom.com、新意網、東魅網都是網絡公司,這是排行榜中首次出現網絡企業。排名155位的“鳳凰衛視”剛巧在6月30日上市,股價馬上飆升,因此有人說它是“僥幸”入選。不過分析家認為,新經濟企業的風頭之所以蓋過傳統企業,反映出世界性的產業發展潮流,新經濟毫無疑問將成為企業業務增長的命脈,互聯網將把企業帶向新的業務領域。
老企業跨足新經濟
新經濟正在逐步重畫全球華商財富版圖的時刻,老企業不會坐以待斃,任人宰割。各地華商傳統企業也不斷引進新元素,跨足新經濟領域。蟬聯榜首的“和黃”向來以業務國際化、多元化著稱,近年更加大在電信業和高科技業等的投入,成為傳統企業融合新經濟,提高自身競爭力的典范。其他的香港傳統企業也以新經濟來規劃自己的未來。東亞銀行、道亨銀行推廣電子銀行業務;香港電燈公司、香港中華煤氣公司相繼推出電子商務業務。
據美國權威機構調查,臺灣在被調查的47個國家與地區中,發展電子商務的潛力排名第10位,領先于香港和新加坡。而事實也是如此,臺灣各個大企業正積極發展企業間的電子商務(B2B)、企業與消費者的電子商務(B2C),形成一股e風潮。例如,統一企業集團今年3月中旬建立了統一數網公司,希望成為臺灣最大的B2C電子商務公司。“統一數網”合并了統一集團的網絡銷售業務,今后將由“統一數網”提供信息流,萬通銀行提供資金流,“統一超商”、“統一速達”提供物流,建立一個實體通路與網絡通路相結合的銷售網絡。全家便利店正著手建立自己的B2B業務,要在網上銷售唱片和書。
盡管新加坡、馬來西亞今年入圍的公司仍以銀行業、房地產、金融投資等傳統企業居多,但是兩國也對新經濟青睞有加,政府采取了扶持新經濟的措施。或許在明年的“國際華商500”中,能夠看到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新經濟公司的身影。泰國和菲律賓的國內排行榜魁首分別被亞洲電訊公司、菲律賓長途電話公司奪得,可見屬于新經濟一環的電信業,在兩國受到投資者的歡迎。這些或許都暗示了明年的名單中,新經濟公司會越來越多,老企業要保住優勢,拓展新經濟業務刻不容緩,否則明年只有出局的份了。(凱 婧)
《海外星云》(2000年34期)
海外星云 2000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