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 婧
有人說,香港和上海是一對“姐妹花”:都是東方的國際大都市、亞洲地區閃亮的經濟明星,而且一個已是區域金融中心,一個正在成為區域金融中心。不過,他們更像一對既競爭又互補的歡喜“冤家”。去年,香港和上海為迪斯尼樂園的建設項目展開了一場龍爭虎斗,最終香港如愿以償。今年,兩地不謀而合地發展高科技產業,人們忍不住又進行了一番比較,想知道究竟誰更有優勢?
香港:商界推動數碼港
去年3月,香港政府宣布與李澤楷的盈科數碼動力公司合作,實施數碼港項目。該項目是在香港薄扶林鋼線灣,由港府和“盈動”一起投資130億港元,建設占地26萬平方米、能提供高科技設施的商住小區,服務對象為高科技發展商。項目由“盈動”經營,自2001年起,7年內分期落成。消息一公布,馬上引發香港各界發展高科技產業的熱潮。而“盈動”更成了領潮者之一,它不僅進行了一系列向高科技靠攏的業務調整,而且股票自上市以來,一路高唱凱歌。與高科技業搭不上界的一部分地產商,也開始投資高科技業。整個香江一片dot.com之聲。
可是在今年,數碼港熱潮有所退卻,“盈動”雖依舊穩坐香港高科技業頭把交椅,但是,數碼港項目已不是它的業務重心。“盈動”和港府就地價問題還在協商,而且,“盈動”為數碼港項目的融資還沒有完成。人們關心以現在的速度,數碼港的首期工程能否如期完成。
正在數碼港建設徘徊之際,香港的許多地產商迫不及待地推出了類似的科技商廈。今年3月,太古集團宣布將把它位于港島東太古坊的11座商廈,改建成高科技商廈。改建后的商廈,將為租戶提供高速固定網絡連接、人造衛星數據傳送、區內電信網絡、全光纖傳送信息,以及共用中樞系統等服務。而且“太古”還計劃將原來55.74萬平方米的樓面熇┙ㄖ粒叮擔03萬平方米,比數碼港的商用面積還大,再者“太古”商廈的位置交通方便,必然會沖擊數碼港計劃。
上海:政府主導信息港
和香港數碼港項目由商界推動不同,上海的信息港工程由市政府主導。它是一個全市寬頻信息平臺基建項目,不僅為高科技發展商服務,而且為全上海市民服務。項目內容比香港數碼港涵蓋面更廣。這個項目醞釀于1994年,1996年開始動工。由上海電信公司、上海廣電局、上海信息投資公司中國網通公司、中國聯通公司共同經營。項目共投資700億人民幣,計劃在2005年完成61項工程,2010年時,全面實現整個項目。今年底,上海將完成信息港的主體工程,上海市內的光纖覆蓋率將達到95%,家庭的寬頻接入率將達逾50%。
上海市希望通過信息港工程,不僅使高科技業得到蓬勃發展,而且使普通市民生活數碼化。如果信息港建成,電子商務、社會公共服務電子化、行業交易平臺及特色網站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視頻點播、遠程教學、遠程醫療、網上消費、網上辦公等服務業將大行其道。同時,信息港的建成,還會帶動芯片、高速路由器、光纖通訊產品、大容量交換設備等高科技產品制造業的發展。
發展空間滬勝港?
倘若比較香港的數碼港和上海的信息港,不難看出后者更具發展空間。許多外商已經有意“染指”上海信息港項目,就等中國“入世”時機的到來。正如一位在上海投資高科技業的外商所說:“信息科技業的發展要靠人才,靠市場。香港缺乏本地的高科技人才,聘請外地人才,工資成本高,而且香港市場內部需求小。因此,不如到上海開業,工資成本低,高科技人才密集,電子商務市場發展潛力大。”
就目前局面看,上海似乎搶盡了香港的風頭,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認為,香港沒有發展高科技業的優勢。有“光纖之父”之稱的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認為,香港可以作科技轉移中心,因為香港素來都在內地與世界之間扮演中轉站的角色,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還有專家認為,雖然香港和上海在發展高科技港上有競爭,但是,這種競爭是良性的競爭。高科技業市場很大,有許多商機,并不會出現“有你就沒有我”的局面,而競爭的存在,有利于雙方彼此促進,共同進步。
《海外星云》(2000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