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4日,我國第一個地區級民族自治區域"甘孜藏族自治州"宣告成立(當時還有西康省編制,稱"西康省藏族自治區")。為紀念甘孜人民當家作主這個歷史性的變化,也為了讓人們更多地了解甘孜州50年來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情況,我們中國西藏雜志社和甘孜州委宣傳部共同策劃、編輯了"甘孜專號",獻給讀者。把甘孜州87萬人民的問候和祝福帶給您!歡迎您到這片"草尖上開滿鮮花,草腰里沾著露水,草根里聚著酥油汁"的康藏草原,旅游觀光、投資辦廠、共同籌劃新的開發!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總面積15.3萬多平方公里,下轄18個縣,州府康定,現有人口87萬,其中藏族占78.1%,另有漢、彝、回、羌、納西等民族。
甘孜州又稱為康區,早在遠古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漢武帝時甘孜地方就與中央發生聯系;隋時,吐蕃勢力擴展到金沙江以東地區,當時這里的各部落紛紛求庇于內地朝廷;唐代,像甘孜這樣處于唐朝和吐蕃之間的諸部落,有許多內附中央,唐朝政權在當地設置羈縻州設其政而不改其制,以當地頭人治理,宋代繼之。元初,在羈縻州內推行土司制,分封當地首領擔任官職,受命于朝廷。明代"因俗以治,多封眾建",并進一步促進唐宋以來開展的"茶馬互市",當時的打箭爐(今康定)成為藏漢交易的商貿重鎮。清朝仍采用土司制,康熙三十九年(1700),清出兵打箭爐,控制雅礱江以東地區;雍正五年(1727),清軍大敗蒙古和碩特部,從而將整個康區歸于其治下。
光緒三十二年(1906)七月開始,趙爾豐強力推行"改土歸流",將土司制概行廢除,設置道、府、州、廳、縣各級政權機構,由清朝派遣流官直接管理。后因辛亥革命爆發,清廷被推翻,各土司紛紛自行恢復。此后變亂迭起,動蕩不寧。民國十六年(1927),四川軍閥劉文輝接管康區,設西部特別行政區,從此甘孜境內成為劉文輝的防區。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途經瀘定、丹巴、道孚、甘孜、爐霍、新龍、理塘、鄉城等縣,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縣勝利會師。1936年6月,在甘孜創建了第一個藏族人民的政權中華蘇維埃甘孜博巴政府,格達活佛被選為副主席。民國二十八年(1939),劉文輝建西康省,省會設在康定。1949年12月9日,劉文輝通電起義,宣布西康和平解放。1950年3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186師進入康定。 7月18日,康區民族協商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9月6日,中共西南局正式批準在康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50年11月17-24日,西康省 藏族自治區第一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在康定召開,選舉產生了西康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全國第一個州級民族區域自治政權在這里誕生。政府主席天寶(桑吉悅西)。1955年,國務院第15次會議決定撤消西康省,10月1日,原"西康省藏 族自治區"改名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作為我國最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一個州,半個世紀以來,甘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有了長足進步,與此同時,自然生態環境也保持著良好的狀態,傳統文化得到了弘揚和發展。在我們這本專號中,您能看到甘孜人民從貧困走向富碩的一步步足跡,看到松茸拓開的發展路;你能看郵政電信事業從小到大,架起通向外部世界金橋;看到座座學校平地而起,新生代人才輩出;你還能看到青藏高原西部旅游線上的綺麗風光,以及永遠的新龍鍋莊……歡迎你們到康藏草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