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個世紀以來,甘孜州的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民族教育蓬勃興起。據近年統計,全地區各類學校1199所,高級中等職業學校10所,中等專業學校8所,高等專科學校1所。康定,瀘定兩個鎮已經實現了普及9年義務教育,全州共有77個鄉、鎮實現了普及6年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從1950年的0.25%上升到如今的84.32%;全州文盲率從1950年的99.3%降至34.66%。
在這里,我們向大家介紹四所學校,從她們走過的辦學之路可以看出甘孜教育的發展軌跡。
與自治州一起成長的民族干部學校 鄭緒成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干部學校,創建于1950年1l月24日,是全國少數民族干部學校中成立較早的一所民族學校,至今已走過了50年的光輝歷程。學校坐落在舉世聞名的康定跑馬山下,校園內綠樹掩映、花繁葉茂,環境幽靜。
半個世紀以來,學校配合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和地區建設的需要,從政治、文化、專業知識等方面對州內各級各類干部進行了培訓,培訓藏、回、彝、漢干部達16000余人次,適應了甘孜藏區在各個歷史時期對干部的需求,為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而被譽為:“民族干部的搖籃”。
80年代以來,學校發展迅速,辦學條件不斷改善,一批新建的教學大樓、廚房、餐廳、教職工宿舍樓等相繼投入使用。進入90年代,又陸續新建了學員宿舍樓、講師樓、裝修了公務員培訓住宿部。如今,學校可容納350人住宿,500人就餐,600多人學習,已初步形成具有多種功能的綜合培訓基地。
近年,為適應本地區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學校的培訓工作逐步形成了以既有學歷培訓又有短期培訓,長短結合,相互促進的培訓模式。在學歷教育方面, 學校不斷拓寬辦學路子,確立“以人為本,質量興校”的辦學思路,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校中專部在原有的政工、文書秘書、藏漢語文翻譯、經濟管理等四個專業的基礎上,新增計算機應用、法律、導游等三個專業;學校與四川廣播電視大學甘孜分校聯合,開辦了脫產、函授、注冊視聽生等大專層次的學歷教育;并開設有行政管理、高級文書秘書、法律等三個專業;在此基礎上學校進一步與四川行政管理學院和西南民族學院聯合辦班,開設有行政管理、旅游管理、藏漢語文翻譯等專業。在短期培訓方面,充分發揮教學資源優勢,為全州國家公務員制度的推行和加快辦公現代化建設步伐,發揮著應有的作用。
1996年6月13日,“甘孜州行政學校”在甘孜州民干校掛牌。從此,甘孜州民族干部管理學校具有了培訓國家公務員的職能。至今,已舉辦5期“國家公務員初任培訓班”,共413人。1997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州唯一的國家公務員計算機能力考核中心。三年來,學校共舉辦“國家公務員計算機應用能力培訓班”26期,受訓人員達1800人次。
50年來,甘孜州民干校培訓的各級各類人才,在全州各條戰線,尤其是在行政管理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本地區各個歷史時期農牧區基層黨委和政府的骨干,不少人走上了縣、鄉(鎮)主要領導崗位;有的現在已擔任副省級領導職務;有的還被選為黨的“十五”大代表。面對21世紀的挑戰和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學校的發展思路是:以適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需要 為出發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生機和活力的綜合性教育培訓陣地;實行“按需施教,講求實效”的教學原則,采用以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相結合;學歷培訓與公務員培訓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等培訓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干部培訓路子,為提高甘孜藏區民族干部,特別是國家公務員的政治業務素質和為建立高效能的政府管理模式服務。
康定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何泓

1985年,康定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正式建立,這年,已故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來到康定,欣然提筆寫下“康定民族師范專科學校”校名。其后不久,已故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班禪大師視察甘孜藏區期間,為該校題寫了藏文校名。康定師專的成立,使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了自己的民族高等教育,從而完善了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體系。康定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位于大渡河畔的康定縣姑咱鎮,占地面積近200畝,校舍面積4.3萬多平方米,藏書23萬余冊。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10人,副高級以上職稱23人,中級職稱80余人, 另有外聘教授數人。
學校設有藏語文、漢語文、數學、政史、英語、教育行政管理、美術和經濟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行政管理與辦公自動化、法律、旅游等專業。辦學層次有普通專科、少數民族預科、貧困山區預科、成人專科、成人預科等。辦學形式有脫產學歷教育、函授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同時,學校還被確定為“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甘孜州直屬考場”、“甘孜州旅游研究及高級管理人才培訓中心”。現各類在冊學生2000余人,其中成人學員近400人。 康定民族師專建校15年來,已為四川省基礎教育和地方經濟建設輸送3500多名合格人才。
建校15年來,學校從一個荊棘荒灘變成今天綠樹成蔭的花園式學府。現擁有固定資產價值2000多萬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價值600余萬元。包括投影電視、計算機、英語調頻發射臺、語言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微機教學實驗室等現代教學設施,在教學和管理中發揮著積極作用。計算機校園網絡、圖書情報網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全校師生員工學習、工作、生活的配套設施日臻完善。 學校以“面向未來,潛心育人,全面發展,一專多能”為培養目標和辦學宗旨,注重學生職業技能 的培養。近幾年,在四川省大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中,康定民族師專學生通過率大大高出全省平均 水準,名列四川省高等學校前茅。
近幾年,教職員工發表論文500多篇,出版著作、編寫教材50多部(本)。學校承擔的國家、省、州級科研課題近20項。其中,兩項國家級課題已通過專家組驗收合格。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省級獎10余項,在研的科研課題和省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20余項。藏學研究成果斐然,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藏畫家格桑益西教授所從事的唐卡畫教學及研究;著名藏學專家楊嘉銘教授的藏族民族學研究等,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康定民族師專校園文化豐富多采,有書法協會、文學社、普通話協會、學生藝術團等近10個學生社團。新世紀康定民族師專將建成為初中及小學師資培養培訓中心、現代教育技術示范中心、教育教學研究及咨詢中心、教育信息及圖書情報中心,并將發揮高等學校的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培養出更多合格的跨世紀人才,為加大西部開發力度、為甘孜州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甘孜財經學校經濟管理人才的搖籃 趙永輝
甘孜財經學校坐落在距康定城30公里處的姑咱鎮。姑咱鎮氣候宜人,風景秀麗,學校集中,文化氛圍濃厚,有甘孜文化中心之美譽。聞名中外的大渡河流經全鎮。甘孜財經學校,猶如日夜奔流不息的大渡河水,生機勃勃,奮發不止。建校20多年來,為甘孜藏區各條戰線培養了近1萬余名經濟管理人才,培訓在職職工5千多名。為雪域高原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學校占地面積106畝,現有教職工150人,專、兼職教師90人,其中取得高級技術職稱20人(高講19人,高級工程師1人),中級技術職稱40人,初級技術職稱38人,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83人。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甘孜財經學校建校20多年來,歷經各屆師生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學校取得了豐碩成果,相 繼被評為“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校風示范學校”、“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 ”、“四川省檔案達 標單位”、“四川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單位”、“甘孜州康定地區十佳衛生單位”以及“國家級模范 職工小家”等榮譽。此外,學校被甘孜財政局及甘孜旅游局分別確定為“甘孜會計電算化培訓中心”和 “甘孜旅游人才職業培訓基地”。
甘孜財經學校是由甘孜財貿學校和甘孜工業學校合并而成。甘孜財貿學校建于1975年,是一所全日制財經類中等專業學校;甘孜工業學校建于1978年,初建于本州瀘定縣境內,1980年遷址康定縣姑咱鎮,是一所全日制的經濟干部管理學校。兩校建校初期,可謂一窮二白。沒有教室,沒有一個專職教師,更無教學設備。原甘孜財貿學校1975年招 收的首屆學生委托四川省雅安商干校培養。學校部分教職工留在姑咱搞籌建工作。他們住在兩幢油毛氈棚內與76級的學生團結奮斗。吃水到大渡河去挑,去端,吃糧靠師生背或用架子車推;一邊上課,一邊勞動,硬是把荊棘叢生的亂石荒灘變成了一塊塊平地。1977年,75級、76級先后24名學生畢業留校工作,他們隨即加入了艱苦創業的行列。經過師生們的艱辛勞動和上級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到1978年,原甘孜州財貿學校終于建成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幢磚木結構的學生宿舍。伴隨緊張的籌建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在上級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逐步建立和健全了教學管理體系,設有政治、糧食、財政、銀行等幾個教研組。1978年4月招收了第一批國家統一考試的80名學生。
1975年至1985年10年時間里,學校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發展,除繼續開設財政、糧食、商業會計專業外,增設了商業物價、商業統計、企業管理、農機修造;同時,還到州商業局、州糧食局、州財稅局借調有經驗的同志到校支援教學。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增加辦學層次,開辦干訓班和文化班,是學校辦學和教學的新探索,也是學校初具規模的一個顯著標志。學校是育人的場所。因此,學校立足州情,增加辦學層次,拓寬辦學渠道,開拓辦學新路子,實行“一體兩翼”的辦學思路。“一體兩翼”之“一體”,即以招收普通中專生為主體,“兩翼”則是指既要搞成人學歷教育,又要搞崗前培訓。
學校從1985年秋季正式招收在職職工中專財會專業,拉開了成人教育的帷幕。針對甘孜州財經等方面的職工普遍存在基礎較差、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的現實狀況,學校一方面本著“進來門檻低一點,出去門檻高一點”的原則,對學員們提出高標準、嚴要求。以期最大限度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和業務能力。
辦學路子、辦學層次提高了,學校規模相繼擴大;同時,學校總體辦學水平也隨之提高。1989年財經類中專學校辦學條件評估合格,并列入四川省中專學校的行列。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原甘孜州州委書記劉子壽曾對我校作出評價:“投資少,效益高,是康巴高原培養經濟管理人才的搖籃”。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發表后,全校師生為之精神振奮,信心倍增。結合甘孜州經濟實情,群策群力,共商改革大計,出臺了一系列包括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內部管理制度等加大學校改革力度的新舉措。根據教職工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業績確定獎懲標準,嚴格對教職工進行量化考核,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在教學上,學校加大改革力度,實行教考分離,統考統改,避免了評閱試卷的隨意性。同時自1992年起,學校開始招收委培生,并與四川省函授干部管理學院聯合辦學,招收函授大專生,電大注冊視聽生班,較大地改善了甘孜州各條戰線職工的學歷及知識結構。1999年,學校積極響應“旅游興州”的號召,招收了首屆旅游專業班學生,分為導游、飯店服務與管理兩個專業。同時,學校還與四川行政財貿干部管理學院、西南民族學院等院校聯合辦學,開設專科及專科升本科學歷的專業。
目前,學校開設的專業有會計電算化、文秘與檔案、經濟管理與計算機運用、導游、飯店服務與管理、農機修造、水電廠動力設備、工業統計、工業企業管理、機電等專業,在校班級20個,現有在校學生1200余人。
奮進求實的甘孜州衛校 魏軒
四川省甘孜州衛校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唯一一所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甘孜州衛校始建于1958年,學校占地6.2 萬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開設有社區醫學、醫學檢驗、計算機及應用、預防醫學等專業,在校學生1000余人。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170余人,其中,專科以上學歷和中高級職稱100余人。 學校設有臨床、基礎、普通課等教研室18個,并建有與之配套的實驗室16個,圖書館藏書8萬余冊。學校不僅有與之配套的電化教學網絡、先進的微機聯網設備以及一流的多媒體語言室,還有一所二級乙等附屬醫院,并建有多個穩定的市、縣級臨床實習基地。學校具有優良的辦學條件和良好的辦學環境,并具有配套的生活設施和優良的后勤服務。
學校以“求實、奮進、團結、活潑”為校訓,始終堅持“從嚴治校、從嚴治教、科學管理、疏導服務”的治校方針,辦學效益不斷提高。建校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培養各類合格的中等衛生人才7000余人。1980年以來,學校榮獲國家、省、州各級各類獎勵130余項次。學校1983年至今一直保持著四川省文明單位的榮譽稱號,并從90年代起三次蟬聯“四川省最佳文明單位”榮譽稱號。1995年被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單位”;1996年被評為“國家 體育鍛煉標準實施辦法先進單位”;1997年被國家民委和四川省政府聯合授予“民族團結先進集體”;1998年學 校被評為四川省“校風示范學校”、四川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單位”;1999年被評為四川省“十佳衛生單位”。面對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和衛生中專改革的新形勢,學校明確提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人才培養立交橋”。在辦好中專教育的同時,學校還積極與省內高等醫學院校聯系,探索“院校聯合辦學”的新路;并根據國家招生政策的規定,推出“分流式”辦學新方式。促進和加速高一級人才的培養。學校將更多、更快、更好地為甘孜州內外培養和輸送合格的中、高級衛生技術人才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