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仁鄧珠
藏民族認為,建造佛塔是一種積德造福的舉動,無論僧俗都喜歡建造佛塔和朝拜佛 塔。因此,藏族地區是世界上擁有佛塔最多的地區之一。 佛塔的傳入 據歷史資料記載,遠古印度諸王死后,都要建造一種半圓型的墳墓。后來人們將 這種墳墓追溯為佛塔的雛形或者說起源。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后,信徒將其遺體火 化收取舍利,建造了藏有舍利的塔型墳墓,以資紀念。又有人說,佛塔就是由此 而來。 佛塔傳入西藏的時間,據《雅隆教法源流》說:在藏王拉妥托日年贊時期,“城 堡雍布拉康宮頂自天降下《諸佛菩薩名稱經》、肘高金塔一尊、《寶篋經》、《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心要六字真言經》、枳巴末尼雕碗、牟陀羅印等”。后來的 學者將此作為佛教傳入西藏的時間。如果從那個時候算起,即公元4世紀左右,那 么至今已有1600年的歷史了。
藏式佛塔 藏族典籍《柱間史》寫道:“藏王松贊干布在昌珠寺內造了一座五佛塔。”這是 史料記載第一座藏族所建佛塔。另外還有史書說,在公元645年拉薩興建大昭寺時 ,全藏各地興建寺廟108座,同時修建許多佛塔。史書中還有在拉薩紅山之上興建 佛塔的記載。 歷史上大規模建造佛塔時期應該為公元8世紀的藏王赤松德贊時代。桑耶寺是西藏 建造的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佛教寺院?!栋蛥f》中說,桑耶寺四周的圍墻上 ,建有1008座小塔,寺廟四周建有白、紅、黑、綠四種顏色的佛塔,寺的更遠處 還建成各種形制的塔。比如在寺廟西邊約15公里處的松貢村附近,由整塊巨石雕 刻而成的5座石塔,至今還雄姿猶存。 自公元8世紀佛教在藏地生根以后,在藏區各地,先后建造了許多單座佛塔和群塔 ,有的塔群多達200余座,一般為108座。據記載西藏阿里、乃東、瓊結、薩迦、 拉薩等地塔群特別多。此外,藏族信徒還在內地尤其是蒙古族、納西族等民族聚 居地區建造了不少風格各異的佛塔。 佛塔的結構形態 佛塔用材有金、銀、銅、玉、石、木、土、骨等結構。其中供奉在佛堂內的大都 是金、銀、銅、玉、木、骨等結構的中小型塔。建在室外山頂、路旁、原野和城 鎮附近的大都為土木或土、石、木結構的塔,形制較大,有的還蓋了磚瓦加以保 護。 佛塔的形態各種各樣。無論何種形態的塔,均由塔基、塔身、寶瓶、塔頸、塔頂 等部分組成。塔基、塔身有四方形、圓形、多角形幾種,以階梯層層向上壘筑, 逐漸收攏;塔寶瓶大都圓形,正面有神龕,有些配有“十相自在”圖;塔頸一般 用13塊圓形泡石相串,代表佛祖修成正果的十三個階段,即十三天相輪,層層向 上,依次收攏;塔頂則由日月星組成。塔身一般為白色,也有紅、黃、黑、綠色 的,但白色居多。塔內裝藏佛像、佛經、貴重財物、五谷。
佛塔的種類 藏族佛塔的種類很多,形態各異。 從佛塔的建筑材料上分,有泥塔、石雕塔、土塔、木塔、磚瓦塔、玉塔、銅塔、 銀塔、金塔; 從塔的數量組合上分,有獨塔和群塔。獨塔有大有小,大的高數十米,如江孜白 居塔,內設經堂、轉經回廊,實際上是一座寺塔,即寺廟與佛塔一體;小的一般 只有5到10米,在全藏各地都有。群塔有大小一樣,排列成一字形的8座塔,稱八 如來塔,比較著名的有塔爾寺的八如來塔,每座塔都各有名稱:疊蓮塔、菩提塔 、和平塔、殊勝塔、涅槃塔、神變塔、神降塔、吉祥多門塔8種,代表了釋迦牟尼 一生中的8個不同的階段或8種不同的精神意境。群塔還有108座甚至更多的,如色 拉寺西側的帕邦卡群塔和乃東縣境內的洛卡群塔等。 從塔的性質來分,則可分為四種:佛塔、殊勝塔、肉身靈塔和舍利骨灰塔。
江孜白居塔 江孜白居塔,民間又稱之為白科曲登,是一座著名的單座佛塔,于公元1414年由 宗喀巴大弟子克珠杰達瑪仁欽主持,江孜法王繞丹袞桑帕興建。整個工程歷時10 年,耗用錢糧數十萬計。佛塔占地面積2200平方米,高32米,共9層,層層聯結而 上,逐漸收攏。用紅白兩色染塔身,再配以銅殼罩頂。塔基像階梯似的依次向上 壘筑。塔內設大門12道,小門96道,共為108道,與佛教的吉祥數一樣。塔內有大 小完全相等的佛殿、神龕、經堂77間,素有塔中寺之稱。據說有大小佛像10萬多 尊,因而有“十萬佛塔”之稱。塔寶瓶直徑20米,圓型,內設4個佛堂。 白居塔造型十分奇特,全用木石土結構。五層以下為四方八角形,六層往上呈圓 形,頂端為銅鑄圓錐體。塔上有四面入門,門上飾有飛龍、跑獅、走象之浮雕, 技術熟練、形象逼真。整個工藝是在藏民族自身的特色上,又融合了印度、尼泊 爾建塔風格。
昂仁日吾其金塔 日吾其金塔位于日喀則昂仁縣境內,建造于公元14至15世紀之間,據說是布頓仁 布欽設計,上千名能工巧匠歷經10年建成。該塔的奇特造型、雄偉風姿和江孜白 居塔一樣,在某些地方還勝過白居塔,只是由于日吾其金塔地處偏遠,不在主要 交通干線,故無多少人知曉罷了。 據當地人說,昂仁日吾其金塔和江孜白居塔是姐妹塔,日吾其為長。大約在公元 13到14世紀左右日吾其塔建成,從江孜來拜塔的僧人,看到此塔后,決心要在自 己修行的地方也建造這樣一座佛塔,便用蘿卜制作出模型,回去后仿造,在江孜 修建了與日吾其塔一樣的佛塔,即現在的白居塔。 日吾其塔為石、木、土和銅結構的。塔高35米,塔座有80個門和80個佛堂,塔頸 與須彌山座一樣有20個亮門,每層須彌座均另開有一個專供登塔的階門,加上塔 身四方四門,共108門。每個佛堂除塑有佛像外,還繪有滿堂壁畫。壁畫中的人物 多裸體,全部赤足,下體只系一根飄帶,或著緊身短褲及寬裙,腰系束帶,有腳 釧、臂釧、耳環和珠寶。這些與印度、尼泊爾和孟加拉的壁畫風格相近。 日吾其金塔頂部高達13米,其中十三天相輪原系黃銅整體鑄成。十三階上有黃銅 鑄成的小佛像9000尊。傘蓋直徑7.8米,上承5米高的由黃銅做成的日輪和蓮座。 該塔在二、三、四、六層正門上繪有巨大的佛眼,構成“眼光門”。這座塔金頂 部分的佛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現正在修復。 由于日吾其金塔的塔頂十三天系用銅整體鑄成,上承黃銅金日輪及平面圓形傘蓋 的鍍金塔頂,顯得格外壯麗、輝煌,故稱日吾其金塔。日吾其金塔也是一座塔中 有寺,塔寺結合的奇特建筑,是佛塔建筑史上的又一奇觀。
靈 塔 靈塔由佛祖釋迦牟尼信徒的舍利塔演變過來的。藏族造靈塔的時間大約在公元9到 10世紀。 當佛教高僧大德和宗教杰出領袖人物圓寂時,其遺體經過特殊處理以后,完整地 保存在塔內,這種塔稱為肉身靈塔。阿里古格王益西沃(966-1036年)圓寂后, 其遺體就是用肉身靈塔所保存。后來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靈塔也供奉在甘丹寺 內。自五世達賴喇嘛以后的歷世達賴喇嘛(六世除外),他們圓寂后都采取此法 建塔,供奉在布達拉宮內,布達拉宮頂上閃亮的金頂,就是這8位達賴喇嘛的的靈 塔金頂。班禪喇嘛從四世以后,歷世班禪都用靈塔保存遺體,在扎什倫布寺內, 還為這些靈塔建有專門的靈塔祀殿。 另一種靈塔,是將佛教高僧的遺體火化后葬于塔內,叫作舍利佛塔。 靈塔體現了藏族一種特殊的喪葬方式,藏區大多數寺廟內都供奉有大小不等、性 質不同的多種靈塔。 靈塔是具有佛塔和塔葬雙重性質的一種塔,世界上現在大約只為藏傳佛教所獨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