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水 編譯
在今日美國,約有近100萬家庭為年幼的孩子雇了保姆。以往心理學家指出:有時,孩子、和保姆之間的"三角關系"甚至可能比"三角戀愛"更微妙,也更難理清。
在圣誕節前夕,3歲的托尼表示"不喜歡過圣誕",原因只是:和他日夜廝守在一起的"親愛的阿姨"也要回自己家過節,因而不得不與他分離,實際上,小托尼與"親愛的阿姨"的感情已發展到并不亞于與父母的感情了。然而小托尼的母親對此卻并不理解--當她目睹自己兒子與他"親愛的阿姨"哭著吻別時,她的臉上顯出了困惑不解、甚至惱怒不安的尷尬神色。
家長和保姆的關系中存在著一種固有的矛盾:就雇擁關系而言,孩子家長是雇主,而保姆僅是雇工;但創造性持來說,保姆的工作是照料孩子,其實完全是家庭成員所做的事,而且常常在孩子家長外出時與孩子長時間地留守在家中,與"自家人"完全無異。
無論是還是保姆,只要忘記了這個"固有矛盾",就往往會出現問題。實際上,要是僅把保姆視作雇工,保姆與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的可能就受到了限制,孩子內心深處可能出現"她只是外人"的感覺--此時如果孩子與保姆的親情已發展到十分親密的程度,而同時孩子又發覺父母對保姆是另外一種態度,他就會陷入一種無所適從的兩難境地:一方面對保姆已懷有難以割舍的依戀之情,另一方面似乎又須對父母保持"忠誠"。
孩子家長與保姆之間關系不協調,有時責任也并非在前者。一些從鄉間來的遠離自己家庭的年輕保姆,非常愿意自己被主人當作"自家人"。一旦發現主人將自己當作"仆人",往往會大感失望。
保姆與孩子家長之間可能存在的另一潛在問題是:彼此之間因孩子而產生妒忌情緒。如果孩子當著母親的面向保姆撒嬌,或干脆叫保姆為"媽媽",孩子母親與保姆之間的關系就會變得過敏緊張了。有個保姆披露,"當孩子在其母親面前叫我媽媽時,孩子母親就會生我的氣。她是害怕孩子愛我,而我更害怕這么一來她會解雇我。我常常會左右為難:如果孩子太愛我,我就會失去工作;而如果孩子不愛我,我也會被炒魷魚!"
孩子家長,特別是孩子母親,如天天外出上班,或社交活動很多,那么對保姆來說,就意味著工作時間很長。此外有的家長喜歡在周末夫妻兩外出度假,因而要求保姆在休息日仍能在家照看孩子。其實,家長不給保姆休假時間是不明智的。作為通情達理的雇主,家長在節假日應自行或另外請人來照看孩子,讓平時已十分辛苦的保姆身心放松一下。
家長對保姆服務質量要求過高則是家長們常犯的另一錯誤。據對全美各地2000余名保姆的調查,其中高達6成在過去2年里從未在主人家一次連續工作滿1年。接受采訪的保姆反映說,當保姆工作辛苦,收入也偏低,但最讓保姆不舒服的是她們的人格往往得不到主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