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伯光 圖/中影放映分公司中影電影院
網絡會“殺”人嗎?
尼奧是21世紀一位靠盜取別人電腦資料生活的“黑客”。某一天他突然發現,他居然是生活在一個由電腦程序設計好的虛擬世界里。也就是說,尼奧的童年記憶,他的父母、戀愛、工作、生活環境等等一切與他生命有關系的物質世界的反映都是虛擬的,是電腦輸入他大腦的“幻像”。他實際上是生活在22世紀的一個受電腦程序“矩陣”控制和改造了的地球人。這個世紀的地球,已完全被智能化的獨立于人類之外的電腦“矩陣”所控制,只有少數幾個逃脫了“矩陣”控制的地球人成立了地下抵抗小組,與電腦“矩陣”對抗,試圖挽回這個敗局。尼奧與地下的抵抗組織接上了頭,并因此而受到“電腦程序人”的追殺。地下抵抗組織的領袖堅持認為,尼奧是唯一能夠拯救地球并與電腦“矩陣”對抗的人。當尼奧了解了真相,他決定加入抵抗組織,并接受了各種訓練。但電腦程序人一路掩殺過來,利用抵抗小組內部的叛徒,在虛擬的世界里,殺死了尼奧。此時,女友深深的愛憐和呼喚救醒了尼奧,在這一刻,尼奧明白了“矩陣”致命的弱點:電腦程序也是出自人手,它們的“命門”是這一切都是“虛擬”的。尼奧蘇醒了,他輕而易舉地殺死了所有的電腦程序殺手,挽救了已被電腦程序控制的地球,拯救了所有幸存的人類。
這是美國大片《黑客帝國》里的故事。這個故事本身也是“虛擬”的。但正如唐吉訶德在巨大的風車面前的驚恐一樣,故事的背后,是人們對未來計算機與網絡世界的不可預知的深深的憂慮。從網絡爆炸式的發展速度來看,明天,我們會生存在如影片一樣的“黑客帝國”里嗎?我們會為我們所設計的“程序”所統治嗎?
這樣的擔心似乎并非全無道理。
如果有人預測未來生活狀況的話,恐怕絕不會將網絡排除在外,網絡已根植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給我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在另一個意義上,它又把人們“禁錮”在了一個狹小的個人空間里。
未來,除了網絡還有誰?
有未來學家預測了未來社會的十大發展趨勢,其中大部分與網絡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第一,網絡通訊與交通運輸手段的進步,使地球日益“縮小”,民族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將發生重大變化。
第二,經濟趨于全球化。21世紀的全球營銷是“無國籍營銷”,規模龐大,生產據點和銷售網絡遍布全球。其標志之一是,高科技武裝的通訊聯系,低廉的運輸成本,無國界的自由貿易把整個世界融匯成一個唯一的市場。
第三,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成為新世紀關系國家命運的關鍵技術。
第四,信息技術與網絡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可以在自己的銀行主頁上點擊信用卡公司、百貨商店或是公用事業企業的圖標,從而獲得有關自己帳戶的信息,購買自己所需的產品和服務。人們能夠深入查看自己的帳戶和付款歷史,如有疑問,只需發一封電子郵件即可;銷售商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主頁推銷其他產品和服務。對未來社會而言,在網上獲取信息、學習、娛樂和通訊將成為一種習慣,就像現在我們拿起電話和別人交流或從產品目錄上訂購貨物一樣自然。
第五,美國康涅迪格州的米歇爾服裝店有5萬個顧客,他們利用AS/400商用計算機系統針對每一個服務。《華爾街日報》等媒介已在電子版上推出“個人化報紙”,根據個人喜愛的新聞項目、題材、企業、基金種類,打開電腦就可以獲得一份專為自己設計的報紙。先進技術的運用,使得消費趨于個性化,大規模地按消費者個人要求進行各種消費品生產成為可能。
第六,未來的工作具有更大的自由度。虛擬辦公目前已成為某些發達國家的潮流。據調查,美國1994年已有1/3(4320萬)左右的人、歐洲有1000萬人至少有部分時間在家辦公。信息技術的進步和通訊業的發達,使得“遠程辦公”、“在家辦公”、“虛擬辦公”成為現實,多種雇傭形式的出現及“彈性工作制”的推行,使得上班族能夠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時間。
第七,未來的教室與現在已完全不同,沉重的書包被便攜式電腦和微型電腦取代。人機對話的網上學習已成為全球現象,那些給教學增添趣味和娛樂的新型方式將成為可能。遠程教學、多媒體教學、互動式教學等全新手段的出現,將極大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也因此而面臨嚴峻的下崗挑戰。
第八,如果你是一個趕時髦的姑娘,你可以在電腦中隨心所欲地設計自己的形象。1999年4月,英國一個音樂家推出了他自己研制的網絡音樂軟件,你運用這個軟件,你就成為一個音樂家。未來的娛樂因為科學技術神奇力量的運作而具有不可思議的魅力,使技術娛樂成為一種時尚。《財富》雜志預測說,技術娛樂將在21世紀獨領風騷。
未來的發展,幾乎無一不與網絡相關,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網絡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快車道,21世紀是網絡的世紀。它正在顛覆著舊有的秩序、規則、榮耀與尊嚴,它不僅僅是個人計算機的繼續或者僅僅將個人計算機的中心地位取而代之,而且成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也許,我們不會像《黑客帝國》里尼奧一樣面臨人與計算機網絡之間生死存亡的對抗,但毫無疑問,未來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會跟網絡發生或多或少的關系。從個人到一個國家,誰跟得上這一技術革命的步伐,誰便獲得了生存下去的基本條件。也許,從這一意義上說,《黑客帝國》給了我們最好的啟示。
我們創造了網絡后便被制約于網絡
在互聯網上流行的一句話:“寧管網站,不當總統。”最新出版的《職業排行年鑒》中說,美國最好的工作不是保齡球手或牛仔,更不是美國總統,而是與電腦與互聯網有關的職業,例如網站管理師、電腦分析和軟件工程師。因為這些工作壓力小、工作時間短,晉升快。該書的作者柯蘭茲根據政府、貿易組織提供以電話訪問得來的資料,按照“工作收入、工作壓力、體能要求、提升機會、工作穩定性、工作環境”六項標準,對250項工作排列名次,位居前十名的工作中有九項與電腦業和數學有關,其中網站管理師位居第一,美國總統由于沒有提升機會、工作壓力大和工資增長慢而被排在第229位。《華爾街日報》的網絡版網站管理師托尼也認為,自己的工作真是“天下第一”。專家們提出,21世紀最走俏的職業有:網站策劃師、WEB工程師、電子商務工程師、網站分析師、網上編輯。而與這些新職業相對應的傳統職業,如中間商或批發商、銀行及證券業職員,郵政服務人員等職業將會逐漸沒落,慢慢被淘汰。例如:由于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普遍使用,銀行的辦公大樓可以大為減少,美國銀行已決定,僅在加州就要關閉120家分行,裁員3700人。在中國,由于各家銀行、證券交易分支機構、網點和人員已經嚴重過剩,大裁員也是勢在必行。
網絡給我們的未來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網絡為我們創造了大批的百萬富翁、億萬富翁。
從辨證法上講,當我們最大限度地開發了網絡世界,當我們將網絡遍布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塊空間之后,我們便也受制于網絡。就如同讓一個習慣于睡軟床的人睡地板,他會覺得自己的每一塊肌膚和骨骼都會不舒服。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制造了這一新技術,我們利用這一新技術,我們更受制于這一新技術。未來生活,也許網絡不會“殺了”我們的身體。但它已經“殺了”我們現有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