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等
針刺外關穴治療ど窬根型頸椎病
108例均系門診患者,其中男37例,女71例;年齡31~65歲,平均51歲;病程:半年~5年,平均3年。
取穴:外關(腕背橫紋上2寸,橈骨與尺骨之間)。
操作: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均可。使其掌心向內,選定穴位后,局部使用75%酒精常規消毒,用30號1.5寸毫針,垂直快速進針1寸左右,針下有阻擋感沉脹感為佳,然后先行提插5~6次,待針下有空虛感后,再行小幅度快速捻轉,150次/分,同時配合小幅度緩慢提插。在針刺過程中囑患者緩慢旋轉頭頸部及患肢,直至疼痛等癥狀明顯減輕后出針。每日針1次,每次取單側穴位,交替使用,10次為一療程。
療效標準:根據1994年中醫病癥療效標準判定。
治療結果:
(1)近期治療3個療程。其中臨床治愈16例,占14.8%;顯效51例,占47.2%;有效39例,占36.1%;無效2例,占1.9%。
(2)遠期治療6個療程,1年追訪。其中臨床治愈29例,占26.9%;顯效41例,占38.0%;有效36例,占33.3%;無效2例,占1.9%。
近遠期總有效106例,占98.1%。
體會: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獨取外關穴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療效滿意,尤其是遠期療效優于近期療效。根據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筆者認為,對于同等年齡、病程的神經根型頸椎病來說,其療效基本相同,男女差異不明顯。此法臨床操作簡便,穴少力專,充分發揮了針刺鎮痛治療疾病的優勢。
北京100035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中醫院ざ建
(收稿日期:19990312,趙昕發稿)
針刺四瀆穴治療"生長痛"
兒童生長痛,亦稱"生長性骨痛、發育性骨痛",是指四肢不定期的間歇性發作性疼痛,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少數亦可見有整日整夜疼痛。發作時全身和患肢無明顯陽性體征,疼痛消失后,生活和學習上一切正常。自1992年以來,筆者采用四瀆穴治療"生長痛"12例,療效滿意,現總結如下。
本組均為門診就診患兒,并經詳細詢問病史、系統的臨床檢查、化驗、X線檢查鑒別診斷后確診。男7例,女5例;年齡最小5歲,最大10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3年。
取穴:四瀆(前臂背側,陽池與肘尖連線上,肘尖下5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操作:選好穴位,常規皮膚消毒,患兒仰臥位為佳,針刺深度0.5寸,一般均有*脹感,手法為平補平瀉,留針30~60分鐘,留針期間,間隔10分鐘做手法1次。每日或隔日針刺均可,10次為一療程,每療程之間休息5天。
治療結果:全部病例經過針刺3次,均有明顯的改善,發作次數減少,疼痛減輕。經過持續1~3療程的治療,均獲臨床痊愈。
體會:兒童生長痛,骨科專業及醫師認為與生長過快、過度疲勞、氣候等因素有關,但至今本病原因不明。骨科專業目前亦無特殊治療手段,只告之家長,預后良好,隨年齡增長而自愈。但筆者觀察,患兒病程短者數月,長者達3年之久,而且疼痛輕重不一。若家長能帶患兒接受針刺治療,便可使疼痛早日解除。四瀆穴屬手少陽三焦經,三焦是原氣之別使,導源于腎間動氣,而輸布于全身,調和內外,宣導上下。因三焦經氣能貫通全身上下內外,故用之顯效。亦可把四瀆穴歸納為治療生長痛之經驗效穴。亦可謂"下病上取"配穴法,因多數患兒疼痛部位在小腿中段、中上段及中下段。
根據中醫審證求因辨證論治,本病癥臨床無明顯虛實證候的特征。據《靈樞·經脈》云:"……不盛不虛,以經取之。"故可選配上述三焦經穴,確定手法,施以針灸治療,是臨床上常用思路之一。
廣東510632廣州暨南大學醫學院中醫針灸培訓中心の骸〔í
(收稿日期:19990406,趙昕發稿)
穴位注射天突治療慢性支氣管炎84例
自1990年以來筆者采用天突穴位注射核酪治療慢性支氣管炎84例,收到了治療與預防復發的雙重效果。
本組84例,其中男28例,女56例;年齡最小48歲,最大76歲;有反復咳嗽咯痰史3~41年,急性咯痰發作病程最短1周,最長3月。均為經中西藥消炎化痰治療之后仍后遺咳嗽咯痰,痰粘咳而不爽之患者。
治療方法:
(1)取穴:天突穴。(2)藥物:核酪注射液2 ml。(3)操作:取5 ml注射器,用牙科5號長針頭抽取核酪注射液2 ml,注射方法仿針刺毫針刺法,天突穴常規消毒之后快速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緣,氣管前緣緩慢向下刺入0.5~1.2寸,回抽無血后將注射藥緩慢推入。(4)療程:隔日1次,5次為一療程,2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療效標準:痊愈為咳嗽咯痰癥狀消失。顯效為咳嗽咯痰基本消失,偶存有咯痰不適。有效為咯痰變得爽快,痰量減少。無效為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或病情加劇。
治療結果:本組84例全部有效。其中治愈30例,占35.7%;顯效46例,占54.8%;有效8例,占9.5%。
體會:
(1)天突穴位于氣管前緣,具有宣肺化痰之功效,可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癥。核酪含核酸水解物、酪蛋白水解物和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類水解液等,可用于慢性支氣管炎、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同時能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作用,提高人體抗病能力,通過天突穴共同起到了祛痰作用。
(2)慢性支氣管炎本身不可能痊愈,但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可解除咳嗽咯痰之癥狀,本文以痰癥為治療對象,因而把咯痰凈作為痊愈。
(3)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肺呼吸功能仍處于低下狀態,筆者隨訪幾例患者,通過穴位注射核酪后,都不同程度減少了復發的機會,真正起到了既治療又預防的雙重效果。
浙江311200蕭山市中醫院杜夢玄
(收稿日期:19990413,趙昕發稿)
醋制天南星敷貼涌泉穴治療小兒流涎10例
小兒流涎俗稱流口水,多見于1~3歲嬰幼兒。
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齡最小1歲,最大4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2年。發育均正常,經診斷無其它疾病。
治療方法:天南星100 g,碾碎用一干凈容器盛裝,白醋25~50 ml,慢慢倒入盛裝天南星容器內,充分和勻,再將配制好的天南星裝入一干凈廣口瓶內,瓶口擰緊待用,每日晨起取用蠶豆大小兩團,分別敷于兩涌泉穴,然后用約3 cm×3 cm膠布固定,穿好鞋襪,晚上睡覺前撕開膠布,去掉藥物,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痊愈:流涎完全消失;顯效:流涎量明顯減少;有效:流涎量減少;無效:流涎量無改變。
治療結果:10例患兒均經1~3療程治療,痊愈6例,顯效2例,有效1例,無效1例。
討論:小兒流涎因唾液分泌過多而致唾液自溢產生。涌泉穴為足少陰腎經之井穴,腎經經氣始發之處,病在臟者取之井,故刺激此穴有強腎固本之功。天南星性苦溫,歸脾經,有很好的燥濕健脾作用,碾碎醋制,敷貼于涌泉穴,發揮藥物與腧穴雙重作用,增強脾臟運化轉輸、腎臟蒸騰氣化功能,從而調節唾液的正常分泌,使之不自溢出口外。
另外,天南星碾碎,醋制,均是為加強其滲透作用,使藥物充分吸收而發揮作用。涌泉穴位于足底,小兒站立、行走,均可使此穴不斷得到刺激,促使藥物能更好地滲透,從而大大提高療效。
安徽236607太和縣中醫院針灸科周凱
(收稿日期:19990507,趙昕發稿)
穴位注射三陰交治療腎絞痛140例
全部病例均為門診急診患者。其中男85例,女55例;年齡16~64歲;發病時間6分鐘~16小時。左側腎絞痛66例,右側腎絞痛74例。全部病例均有典型腎絞痛癥狀,有鏡下或肉眼血尿,由B超常規檢查,其中雙腎正常6例,輕度積水85例,中度積水40例,重度積水6例,雙腎積水3例。
治療方法:在腎絞痛對側三陰交穴位處常規消毒,選用6.5號或7號針頭無菌注射器,抽取黃體酮40 mg,以執筆式持針準確刺入該穴,獲得針感后(局部酸、麻、脹感或向足踝及會陰部放射)抽無回血,即將藥物快速注入。
顯效:用藥后當即至5分鐘內疼痛完全消失86例,占61.4%;有效:用藥后5~30分鐘疼痛明顯減輕47例,占33.6%;無效:用藥后30分鐘內疼痛無改善7例,占5.0%。總有效率95.0%。
體會:本法具有療效高,止痛效果快,持續時間長,很少復發,無副作用的特點,而又"標"(止痛)"本"(除去病因)同治,比單純藥物及針刺治療療效顯著,是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絞痛的有效方法。需注意的是,取穴準確與否是療效的關鍵。
黑龍江150601尚志市醫院高濟全
(收稿日期:19990802,趙昕發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