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珊
這些年來,買汽車對于中國百姓來說,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那么,就讓我們來聽一聽這些擁車人的話吧。
車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工具
路秀峰:男,44歲。書店經理。1989年拿駕本。現有三輛車:黑色桑塔納2000,兩輛松花江微面包車。個人愛好:讀書。年收入為15萬。
大概男人對于車都有一種嗜好。我買車一是因為我喜歡車,當然沒到一個“純粹車迷”的地步。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工作需要,因為我的書店在北京有好幾家分店。以我的經濟實力,我可以買更好更豪華的車,但我對車的要求是安全性能第一,其次是舒適。至于什么牌子的車都無所謂。我從不覺得有了車就有了某種身份。當然我所以沒買好車也是因為我現在的住所沒車庫,我不能把個好車扔在外邊。
如果我有一個朋友,有錢、有身份,卻不買車,我會覺得他是一個“阿巴公”(雨果小說中的吝嗇人物)。
孫宇:28歲,男,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編輯。1988年考下駕照后即買了一輛奧托,1996年換成富康。月收入3000元。愛好:打網球。愿望:想要一輛寶馬。
因為我們出版社經常要和歌星、影星打交道,還有出磁帶、錄帶子,很忙。經常是深夜還在錄音棚里工作,打車很不方便。而且也許是因為年青氣盛,覺得有條件購車的話,何必把這錢留著?
北京不僅僅是面積大,就是進那些胡同、街道的小碎道也累得要命。
我有一個非常優秀、漂亮的女朋友,很多年來我都需要去接送她下班。如果沒有車,我追她就會費勁多了。車給了男人一種自信,但絕不是優越。
車是我的面具
儲智博:男,海政演員。1996年花費14萬購置一輛銀灰色的捷達。愛好:做運動。愿望:想擁有一輛絳紫色的沃爾沃。
我之所以買捷達,主要是考慮國產車十年的報廢期。北京太大,有了一輛車后就覺得北京小多了。而且,作為演員,平常打車也不方便,站在路邊,行人、司機都看著你。坐在車上,司機認出你來,很熱情地和你聊天,即使你心情或身體不好,也必須硬撐著去應付。所以買輛車也是想少招事兒,多點自己的空間。車對我來說是一個面具。而且我認為目前國內車價并不算貴。
有了車以后,最覺得麻煩的是沒有停車場。因為我住的海軍大院,夜里不準把車停在大院,只能放在大門外,既不安全又麻煩。我給車上了全額保險,一般人可能不用這樣。而且我買了好幾把鎖,有鎖方向盤的,鎖檔的,外邊還有中央門的鎖。開車的另一個煩惱就是北京有太多的標志標線總在變,因為我經常不在北京呆著,等過一陣回北京,這條線上的標志就可能變了,這樣我經常會違章。我違章五次均因為這個原因。
現在有車的畢竟是少數,如果在和朋友聚會時,有需要接送的事情,我都很樂意效勞。大家都說我這人比較熱心腸。車對于我們演員來講,可能也是一種包裝。你沒發現這兩年演員紛紛在買車嗎?當然可能別人不會承認這一點。
有錢也不買進口車
徐冰:男,1982年大學畢業后在建設部一個規劃設計院工作,1991年下海,一直做房地產,1994年買了一輛豪華型桑塔納(價值22萬),1996年被盜,他用保險公司賠的我錢又買了一輛深綠色的二手切諾基。年收入5至10萬。
有一陣子,我在三個公司打工,做技術咨詢、出施工圖、搞施工預算,時間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可以說,沒有車一上午只能做一件事,有了車可以做兩件事。
雖然做生意時也講究汽車的款型,但我不會盲目去購不實用的豪華車,我只買國產車,如奧迪。國產車修理起來很方便,進口車的修理費“水分太高”。奔馳一年修理費得十幾萬。
車能給人一種自信感
李洋:女,北京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開著一輛紅色的奧托。愿望:想要一輛銀灰色的奔馳跑車。愛好:繪畫。
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還會開著車到處跑,但的確有車的感覺和沒車的感覺是不一樣。起碼能鍛煉出來一種獨立能力,不像以前去任何地方都需朋友接送,這樣于己于人都不方便。以前因為路遠或偏僻有很多社會活動都不愛參加,現在有了車就覺得很方便了,也愿意和朋友在一起聚會了。這對自己是一種提高,許多人看見一個女孩子開著一輛小車,眼神有點不一樣,覺得“她很棒”。確實,自從開了車以后,這種“很棒”的感覺我越來越強烈。
我現在開車最大的麻煩就是不認路,還有就是不太會看路上的標志標線。
王小秋:女,36歲,某雜志主編。去年6月頂著酷暑拿到了駕照,又馬不停蹄地買回一輛銀灰色的富康。愛好:旅游。
我是實在沒辦法,工作太忙,好在沒有家累,一咬牙,把多年的積蓄取出來買了輛車。別說,效率提高幾倍,人的精神也好多了。現在時間是和價值掛鉤的,雖然花不少錢買輛車,但有了車后,得到的也多了,起碼從心理上有一種成就感。
人把車分成三六九等
邱易平:49歲。1979年從部隊復員,在北京某機關做行政干部。1987年到公司工作,1990年擁有自己的公司。私人車人從最早的微型面包車到捷達、切諾基、奔馳。愿望:希望有一輛多功能車,在城市、野外都能跑。
這些年來,隨著歲數的增加、工作的需要,我是在逐漸更換座騎。買奔馳是很偶然的。因生意的需要,我要帶一些外國朋友去逛逛,那么就必須有一輛很體面的車來接待,否則是對人的一種不禮貌,而且隨著業務的發展,公司也必須配備一輛體面或有身份的車。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車是一個實力的象征,于是我索性買了輛奔馳。其實,我一貫認為,車是不分身份的,只是由不同的廠家生產而已,是人把車分成三六九等的。我平時也很少開它,只是為了某種場合的應酬。大部分時間我開那輛紅色的切諾基。
我是個實實在在的車迷,從小對車就格外喜愛。不管是大街上或是在報刊上,我對各種車型都特別敏感,特別注意觀察、了解。在部隊我是搞機械的,到地方后我管理機關的汽車隊。多年來,只要有汽車展、汽車賽之類的活動我都會去參加。現在我參加了某車迷俱樂部,有時間和一些愛車的朋友聚在一起感覺特好,對車我有一種骨子里的喜歡。
“你問我會以車取人嗎?”我不會,如果和我談生意的這個人沒有車,我不會因此小看他。我首先注重的是這個人的品質,如人是否誠實等。其次,我看重的是這個人(或者所代表的公司)的技術后盾、業務情況。我現在就有這樣的朋友,他們可以說是百姓眼里的“大款”,但他們有的就喜歡打車,有的喜歡坐公共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