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寧
由于先生工作的關系,“嫁雞隨雞”的我不得不身懷六甲,來到新加坡,想到將在異國他鄉生孩子,我心里有些忐忑。
怎么習慣怎么來
帶著上海醫生開具的幾張手寫的B超單子,我和羅醫生見了面。
羅醫生是新加坡國立醫院的醫生,六十開外,儒雅、慈祥。我緊張地問,我的孩子怎么沒有動靜?我的女友們說現在該數胎動了。
羅醫生笑著安慰我,沒問題,胎動因人而異,你的寶寶在里面挺自得其樂呢。
我又問:新加坡這么熱,我能不能吃冰的東西?羅醫生笑著搖搖頭,你只管吃好了。我不依不饒地問:“那么辛辣食物呢?羅醫生還是說沒必要忌口:“你覺得怎么吃習慣就怎么吃?!?/p>
“那么逛街呢?臨產前最后一個月我是否可以繼續逛街?”
“沒問題,哪怕是在商店晨有了臨產反應,臨時叫輛車來醫院也來得及,最重要的是不必打破日常生活習慣。”
這可和上海的醫生、親友們說得大不相同,在上海,孕婦的飲食禁忌層出不窮,醫生也千叮嚀萬囑咐:臨產前要乖乖呆在家里,隨時準備應付出現的“情況”……可在新加坡,醫生、護士都說應該讓孕婦最自然、最松弛地待產,似乎百無禁忌。不過,想到新加坡是個這么袖珍的小國家,從哪兒到醫院都用不了3刻鐘——難怪他們敢讓待產孕婦隨意逛街,所謂站著說話不腰疼啊。
“漢堡包”與“小熱狗”
與西方產院強調夫妻雙方必須勤去“嬰兒護理培訓班”不同,新加坡醫生更“通達人情”。羅醫生說:“那個培訓班上不上沒多大區別,關鍵在于你們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有責任感就行了。”
一句話說得我先生眉開眼笑。
之后,羅醫生讓我去做B超檢查,我喜歡這個B超室,B超顯示器高高懸掛著,有29寸彩電大小。
不一會兒,我在這“大屏幕”上看到了一個睡著的小寶寶,影像雖然有些模糊,但我還是看到了那翹翹的鼻子、濃密的頭發……
羅醫生問我們,想不想知道是男是女?我們急不可待的樣子讓他樂壞了,他像逗孩子一樣地說:“小寶寶,讓爸爸媽媽看看你的——”
“是漢堡包!”他突然把屏幕上的目標放大。
我一時沒明白,先生已大笑起來:“我們還一直以為是‘小熱狗呢!”
我這才知道我懷的是個女孩。
B超結束后,我們等了不到5分鐘,護士就送來了一套完整的寶寶資料,有用電腦打印的胎位情況、精確體重,還有一張寶寶的側面照片。
羅醫生溫柔地對我說,這是你的寶寶的第一張照片,好好保存它,也好好享受懷孕。
我不禁喜極而泣。
享受生孩子
后來我發現,在新加坡,“享受懷孕”、“享受生育”的概念已深入人心,準媽媽常處在眾人的關懷和祝福中,可謂“萬千寵愛在一身?!?/p>
一次,我無意中違反了新加坡的交通規則,還險些被車撞著,正擔憂不知會遭受什么新加坡的“嚴刑竣法”,沒想到警察和小車司機都忙不迭地安慰我,還一個勁地說我是“幸運的準媽媽”,“漂亮的小媽媽?!蔽倚睦锟嘈?長著一臉的妊娠斑,挺著個大肚子,何漂亮之有?
預產期過了一周,寶寶仍無動靜,羅醫生建議我在下一周選個日子催產。
催產前一天,我決定做自然生產的最后努力,我和先生又是逛街,又是爬山,折騰了一下午,半夜里我終于等到了“腰痛大作”。我牢記上海醫生的教誨。一定要等到疼痛劇烈而有規律時才去醫院,省得“瞎忙乎”。于是,我在神圣的將為人母的精神支撐下,好歹捱到了上午8時,卻已痛得呲牙咧嘴,直不起腰了。
在醫院,我打完排便針,仍痛得直叫喚。聽護士說,今年是“生育大年”,候產室都滿員了。我這才意識到這屋里還躺著3位產婦,但為何她們就能這么沉然安詳呢?難道是我自己太嬌氣?
我正在自責,忽聽一個產婦問醫生:陣痛是什么感覺?天啊,她竟不覺得有陣痛!
原來,新加坡提倡包括產婦在內的病人不必“強忍痛苦”。所以,新加坡產婦只要肚子稍有痛感,就趕緊往醫院跑,而且85%以上的產婦一來醫院就要求打麻藥。
我顧不得母親“千萬別亂打針”的叮囑,趕緊申請這一福祉。10分鐘后,麻醉師趕到,一針下去,5分鐘后就不痛了。
我的感覺舒緩了下來,和先生靜靜地享受著等待新生命的那份平和溫馨。這時,我也才有閑心四顧病房,發現這里有很多錚亮的儀器,其中一個顯示著我的陣痛頻率、母子心律、血壓、體溫等等。
4個小時過去了,羅醫生檢查后立馬吩咐:“緊急剖腹手術!”
一刻鐘后,心亂如麻的我已躺在手術床上,麻醉師笑道:“別害怕,我會讓你睡個好覺的!”
真的,一覺醒來,手術已經完成了,原來,生孩子真的不可怕,真可以稱得上是“享受”呢!
愛心與國情
生完孩子那一刻,迎接我的是一架相機。我忙說:“別怕,別怕,我一臉的汗水淚水,丑死了!”
一旁的醫生、護士一臉嚴肅地說:“在我們看來,你做母親的樣子是最美麗的,這些照片將是你相冊中的輝煌。”
一股暖流頓時涌進我的心頭。
第二天,我的病房被花的海洋淹沒了,那是丈夫、朋友和醫生們送來的,上面綴著一張張小卡片,有一張寫著:“祝賀你擁有了一生中最幸福、美麗的時刻?!?/p>
第三天,我就下床了,傷口一點感覺也沒有,第四天,醫生讓我洗淋浴,護士還端給我一杯冰水——不過我沒敢喝。
生育一周后我去醫院“拆線”,羅醫生將“線”的兩端一剪,輕輕將“線”拉出,說,好了。
我仔細地審視腹部,只見一條粉紅色的傷口臥在下腹,宛如皮膚上的天然折皺。
我想起從前聽到的許多剖腹產的后遺癥,忙問羅醫生:“如果我想再要一個孩子,有什么禁忌?”
“半年后你就可以懷孕,生產時手術在原切口進行,新加坡開兩三刀的產婦大有人在?!?/p>
我心里的最后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說了在新加坡生孩子的種種好處,也不該忘記它是建立在高額醫療費的基礎上的。一次婦科檢查的門診費就高達2500元人民幣,真是駭人聽聞。
由于中國的國情,我們不可能像新加坡人這般大用特用生育新科技,但新加坡醫療系統對女性的關懷、尊重、維持;一般民眾對準母親的愛心,卻大有值得我們借鑒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