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云 梁麗紅
(邢臺市人民醫院整形燒傷科河北 邢臺054031)
自1998年以來,我們應用皮膚軟組織擴張技術,將擴張后的皮膚軟組織制備成大張全厚皮片,用以修復面頸、四肢等部位組織缺損21例,收到明顯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ケ咀21例,男14例、女7例,年齡5歲~37歲,平均25.5歲,其中面頸部瘢痕10例,面頰部色素痣4例;胸前郵票植皮區瘢痕1例;上肢郵票植皮區瘢痕2例,巨痣1例,文身2例。擴張器植入:胸前2例,后背肩胛下區13例,腰背部6例,擴張時間24天~45天,平均28.8天;植皮面積260cm2~540cm2,平均374.5cm2。
2方法與結果
2.1根據缺損面積選擇合適擴張器,一般缺損面積與擴張器容量比例為1∶5。擴張區一般在前胸,后背等身體較隱蔽部位。
2.2術中擴張囊注射生理鹽水25%~30%,拆線前隔日注水5%,之后每次注水10%至量足為止。
2.3應用鼓式取皮機,將擴張后的皮膚軟組織制備成大張全厚皮片,供區拉攏縫合。植皮區嚴密止血,3-0絲線間斷縫合創緣,留置打包線。術后11~14天首次打開外敷料、拆線。
2.4結果21例病人大張全厚皮片移植成功無1例皮片壞死。供區僅留線性瘢痕,達一定的美學效果。
3典型病例ツ襯,10歲,左上肢巨型黑色素痣,由腕部至上臂近端,總面積約420cm2,痣表面被毛。腰背部植入650ml擴張器2個,擴張32天后各注水約950ml,應用鼓式取皮機制備全厚皮片約500cm2,植于受區,供區拉攏縫合,14天首次植皮區換藥拆線,皮片全部成活。
4討論ト厚皮片移植以其色澤接近正常皮膚,后期質地柔軟、彈性恢復良好等特點深受整形外科醫生和病人的歡迎,但因其對創基條件要求較高,如紅腫、瘢痕切除不徹底等極易造成皮片成活愈合不良,而出現皮片局灶性表皮或真皮層松弛,間或水泡形成等。我們選擇21例皮膚缺損面積較大的病人,將擴張后的皮膚軟組織制備成大張全厚皮片進行移植修復,不僅解決了大張皮膚移植中皮源短缺問題,而且供區也較隱蔽,能夠直接拉攏縫合,瘢痕形成減少,皮片成活質量較以往未經擴張的全厚皮片移植要好得多。未作具體統計學分析,成活機理尚不清楚,可能與皮膚經擴張后耐缺氧能力增強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在實踐中,我們考慮到愈后皮片的攣縮,移植時做到超量植皮,即在切取皮膚時沿布樣放大0.5cm,以防止愈合后創緣因皮片攣縮牽拉張力增大而刺激瘢痕增長,從美容角度考慮,擴張后皮片移植無疑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作者簡介:李向云男,1990年河北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現為河北省邢臺市人民醫院整形燒傷科主治醫師。收稿日期1999-10-01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