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東 孔凡鳳
(棗莊市口腔醫院美容外科山東 棗莊277100)
內眥部皮膚由鼻側向外擴展,形成遮蔽于內眥角前方的一片皮膚皺襞稱為內眥贅皮。主要原因為內眥部組織縱向張力過大,而橫向相對松弛所致[1]。對輕度內眥贅皮者,在行重瞼術時可將內眥角的重瞼線設計在贅皮皺褶或同時行隆鼻術向內牽拉眼角皮膚,一般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矯正。而對重度內眥贅皮的處理往往不太容易。1996年以來,我們對92例重度內眥贅皮采用"Z"整形手術并同時行重瞼術,效果滿意。
1臨床資料ケ咀92例,女性82例,男性10例,年齡18歲~35歲。本組病例為內眥贅皮水平寬度1.5mm~3.5mm,皺襞將淚阜完全遮蔽的重度先天性上瞼內眥贅皮,92例均先行重度內眥贅皮矯正,爾后再完成重瞼術。經隨訪1年~3年,結果是內眥贅皮消失,淚阜顯露,內眥贅皮得到矯正。內眥部早期有輕度瘢痕,一般術后半年左右消失,恢復自然。
2手術方法ゾ菽隉鱟鈣で嶂爻潭,設計"Z"形切口,使中軸線和兩臂長度,夾角相等。最重的贅皮緣處為中軸線,使此線上端與重瞼線相連重疊,下端超過內眥角約2mm左右,下臂距下瞼緣約1mm平超過下瞼緣。將內眥角皮膚向鼻側展平時,Z為兩個相等
的三角瓣。普魯卡因腎上腺素局部麻醉。用尖刀片刺一小孔,用小剪刀沿設計線剪開皮膚、皮下組織,分離出上、下兩個三角瓣,上三角瓣因張力而自行下移,將下瞼內眥角處部分深筋膜剪斷,此時下側三角瓣上移,用細絲線錯位縫合。術后5天拆線。
3體會ザ災囟饒隉鱟鈣さ慕謎,術前準確的設計尤為重要,根據贅皮輕重來確定Z形大小,中軸線定在贅皮緣上且與重瞼切線連接。其中軸長度與兩臂應等長,兩Z角角度應相同。這樣,不僅兩皮瓣便于交換位置,而且術后切口平整、美觀[2]。當內眥部不允許設計典型的Z形瓣時,可設計成兩臂長度不等或兩Z角不同的不規則"Z"形。ゴ聳質跏跚耙了解患者有無瘢痕體質。手術操作要準確細致、輕柔,不宜用鑷子、鉗直接夾持皮瓣組織,造成損傷,折線后用瘢痕貼或激素局部注射以盡量減少術后瘢痕形成[3]。
[參考文獻]
1宋儒耀,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學[M].增訂版,北京出版社1992:212
2王積恩主編.美容手術圖解[M].新時代出版.1991:38
3丁芷林主編.眼部美容外科手術學[M].北京出版社.1995:40~46
作者簡介:劉開東男,1962年生,山東省棗莊市口腔醫院美容整形外科主治醫師,發表專業論文19篇,主編參編專著3部。
收稿日期2000-07-01
編輯/姜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