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澤 劉祖民 王朝陽 邱承志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整形外科福建 泉州362000)
先天性耳垂裂臨床上少見,我科自1980年至今共收治6例,應用局部成形術進行修復,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ケ咀6例均為女性,年齡13歲~37歲,其中左側5例,右側1例。6例均否認外傷史,術前未經治療,已行穿耳戴耳飾者2例,穿耳孔與耳垂裂不相通。6例體格檢查均未發現合并其它先天性畸形。以Kilayama標準分型,縱型得5例,橫型者1例。6例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耳垂曲線光滑自然,效果滿意。
2手術方法プ菪駝哂τ"L"成形術,倒"L"成形術,"Z"成形術修復,橫型者應用"Z"成形術。本組采用"L"成形術3例,倒"L"成形術2例,"Z"成形術1例。
3典型病例ツ撐,17歲,未婚,以左耳垂分裂交叉畸形17年為主訴就診。查體:右耳未見畸形,左耳屏、耳廓、外耳道無異常,左耳垂中下部見縱形弧形全層分裂,裂隙緣兩側組織飽滿,皮膚無缺損,裂隙緣兩側耳垂組織自然呈交叉狀,前后錯位,狀似雙耳垂,全身體檢未見其它先天性畸形表現。局麻下給行倒"L"成形術,術后7天拆線,切口呈Ⅰ期愈合,耳垂曲線自然,效果滿意。
4討論
4.1從病因學來看,外耳源于第一鰓溝及鄰近的第一、二鰓弓的發育。胚胎第五周,第一、二鰓弓形成六個隆起的結節,其中第六結節形成耳垂,若第一、二鰓弓出現發育障礙,則可形成耳垂裂等外耳先天性畸形。
4.2先天性耳垂裂裂隙緣多為曲線,裂隙緣兩側耳垂組織發育自然,無外傷史,表現典型者臨床診斷多無困難。但須與繼發性耳垂裂相鑒別,后者多由外傷或耳環慢性切割所致,病史典型,其局部耳垂裂隙緣因外傷的方向、力度不同而異,常呈切割組織中斷現象。
4.3耳垂裂的修復比較簡單,但手術設計時要注意到耳垂外緣的平滑,使耳垂曲線自然,避免術后繼發耳垂切跡畸形。耳垂裂修復后雖裂隙緣消失,耳垂曲線自然,但常遺留瘢痕,因此可建議女性患者術后3個月后行無痛穿耳術,配戴較大耳飾,遮掩局部瘢痕,增加美容效果。目前常用的耳垂裂修復方法有:①直接縫合術;②"L"成形術;③倒"L"成形術;④"Z"成形術;⑤"V-Y"成形術;⑥Passow-claus法等術式。直接縫合術因術后常出現耳垂切跡等畸形而較少用。其它方法若應用得當,也可收到滿意效果。
[參考文獻]
1Fujiwara T,Matsuo K,Taki K,et al.Triangular flap repair of the congenital earlobe cleft[J].Ann Plast Surg,1995,34:402-405.
2汪良能,高學書主編.整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553
3王積恩主編,耳鼻部美容外科手術學[M].北京出版社,1994:212-214.
4Fearon J,Cuadros CL. Cleftearlobe repair[M].Ann Plast Surg,1990,24:252-257.
5許慶建,朱志軍,苗雷等.先天性耳垂劈裂修復術一例[J].中國美容醫學雜志,1996;5:209.
作者簡介:朱世澤男,1962年生。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整形外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福建整形與美容學會常務委員。發表論文20余篇。
收稿日期2000-06-11
編輯/姜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