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華 白岫峰 劉春利
(西安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頜面整形外科西安710004)
利用乳突區擴張皮瓣行耳再造較傳統方法擴大了皮膚面積并使皮瓣變薄,成功再造耳的可能性增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1〕。由于方法新,技術要求高,在如何更好配合醫師順利完成手術,及時發現并解決治療中出現的問題等方面,亦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臨床資料ケ咀椴∪2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齡14歲~23歲,均為先無性耳缺失。入院后在耳后乳突區皮下埋植容量為100ml的圓柱形擴張器。術后1周開始注水擴張,擴張時間平均5周,每只擴張器均超量注水10ml~20ml。擴張完成2周后行自體或異體肋軟骨移植并行擴張皮瓣耳再造術。
2護理體會
2.1心理護理ネ舛缺損畸形直接影響容貌美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對整形手術的心理負擔也較重〔2〕。對此,我們采取了積極的措施。首先主動與患者交談,關心生活情況,拉近與患者的心理距離;其次鼓勵新老病員之間相互交流手術成功后的喜悅心境,并互相鼓勵,相互關心,消除患者自卑感,并使手術前病人建立對治療的信心。術前,我們詳細、耐心地向病人解釋治療過程、預后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問題,使病人能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2.2術前皮膚護理プ蘊迦砉且浦殘卸再造術因術區涉及多部位,對病人術前備皮的范圍從頭、面、頸部到胸、腹部,都應仔細消毒。在注水擴張的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以保證創口不被污染。如果創口發生輕微感染,可采用雷夫奴爾紗布濕敷,或用碘仿紗條局部外敷消除炎癥。Ⅱ期耳成形術前,對耳周、面部及供骨區胸部皮膚仔細檢查,發現癤腫,立即用2%碘酒涂抹消毒,待炎癥完全消除后,再擇期手術。ナ跚1天,病人剃光頭常規備皮,對較難清潔的耳殘跡,用溫肥皂水徹底清洗皮膚皺折,再用0.1%新潔爾滅消毒后用無菌紗布覆蓋保護,最大限度地保證術區皮膚的清潔和無菌。
2.3術后負壓引流的觀察與護理ゲ捎檬踔蟹胖酶貉掛流的方法,以避免耳成形術后擴張皮瓣下組織滲液存留導致的感染。引流管放置于耳后頭皮皮瓣深面,以減輕對擴張皮瓣的刺激,放置時間平均約3天。在此期間仔細觀察引流液色、量變化并記錄。手術當天,引流液多為深紅色血性液,約10ml~15ml。術后24小時,顏色即轉為淡紅色,為組織滲液,量逐天減少。術后72小時引流量約為3ml~5ml,即可拔除負壓引流管。如發現引流液色澤由淺變深,量增多,提示可能發生皮瓣下出血,應立即向主管醫師匯報,采取相應止血措施。術后2天~3天如引流液變濁,則提示有感染可能,應請示主管醫師查看創口,及時對癥處理。ノ頤峭ü臨床觀察發現,采用負壓引流的方法,還可增強皮瓣與顱骨及軟骨支架的貼附;減輕術后皮瓣水腫及塑形包扎的壓力,利于皮瓣血運。セだ砉程中應隨時檢查負壓球,防止漏氣,保持引流通暢。術后2天~3天,由于局部腫脹加重,置于腫脹較重的頭皮下方的負壓引流管,易被壓閉,影響引流效果,故應特別注意。在倒出引流液記量時,先阻斷負壓管,防止引流液返流進入皮瓣下引起感染。
2.4術后擴張皮瓣的觀察與護理ノ盡早發現術后擴張皮瓣可能出現的問題,要對皮瓣的色澤、溫度、血運、皮紋及皮瓣貼附狀況等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與護理。手術當日至術后2日,主要觀察皮瓣血運情況〔3〕,如發現局部皮瓣蒼白,或指壓后顏色恢復慢,則提示血運不良,需給抗凝治療,加強皮瓣保溫,并適當減輕塑形包扎的壓力,使血運良好。術后1日~5日,主要觀察皮瓣下有無積血、積液,如果皮瓣水腫加重,皮紋消失,顏色深紫,觸診可及浮動感,有壓陷性水腫,可能為皮瓣下積液,立即請示醫師,及時在積液區附近拆除幾針縫線,放置橡皮引流條,排凈瓣下積液,并給適當壓力包扎,防止皮瓣感染。術后3日~5日,應特別注意有無皮瓣感染發生。故應特別注意病人局部有無腫痛不適,以及術后體溫和血象變化。如有感染,立即引流,并用含抗生素的生理鹽水沖洗,防止炎癥累及軟骨支架造成軟骨吸收。
2.5耳再造術后的塑形包扎ザ再造術后塑形包扎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①防止瓣下積液;②防止擴張皮瓣收縮;③保持術后良好的耳廓外形。耳成形術后即可塑形包扎,到外形基本穩定為止,約3個月〔4〕。在此期間耳顱溝處用紗布均勻加壓塑形,支撐軟骨支架,并用適當壓力形成耳甲腔。根據我們的經驗,塑形包扎的壓力類似鼻尖硬度為宜。
2.6耳再造軟骨支架、耳甲腔及耳顱溝的觀察與護理。ザ再造術后局部皮瓣有以下特點:①皮瓣下為移植的軟骨支架,易因感染而吸收;②耳后皮瓣在耳廓外緣轉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皮瓣的血供;③耳背皮瓣移行至顱骨表面形成耳顱溝,易因皮瓣張力形成皮瓣漂浮,其深面易導致瓣下積液。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認真觀察和處理以上部位,每次換藥過程中認真觀察軟骨支架的固位情況,發現松動跡像,則加強塑形固定,避免移位,待其愈合牢靠;注意觀察耳甲腔、耳顱溝與皮瓣及支撐軟骨的貼附情況。
2.7生活護理ザ成形術創傷較大,往往有2個~3個術區,對術后患者的生活護理至關重要。患者術后應取半坐臥位,頭偏向健側。術后1天~3天靜脈給予適當的營養支持,并給高營養半流食或軟食。鼓勵病人及早下床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達到體位引流的目的,并有利于傷口的早期愈合。對已愈創口表面痂皮及時清除,防止痂皮下積液造成感染,同時注意保護再造耳不受擠、壓、碰、撞等外力損傷。寒冷季節還應注意保暖以防再造耳凍傷。プ凵纖述,此類手術術前及術后的正確護理措施,保證了耳再造過程的順利完成,對于提高愈合率,完善手術治療過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魯開化,艾玉峰.皮膚軟組織擴張術.第1版.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66~67
2汪良能,高學書.整形外科學.西安.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4~6,10~11
3董淑芬,胡永升,孔繁祜.先天性小耳,見:朱洪蔭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整形外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76~78
4趙天蘭,程新德,熊世文等.耳廓再造的耳顱溝及耳甲腔成形術.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9;15:261
收稿日期2000-04-17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