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現在價值不菲的163.net域名,及免費電子郵局系統的設計,始作俑者并非廣州電信局數據分局或飛華公司,而是現在赫赫有名的網絡公司網易。網易創始人丁磊當時不是看不到這種服務的價值,但是,他面對的是"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電信局,他的被迫放棄無疑含有太多的痛苦。現在,在他將繼續擁有的網站163.com經營得超過163.net后,如果他知道當初面對的并非電信局,而是"集體企業"飛華時,他會有何感想?信息產業報道的資深記者劉韌曾就當年的這場交易對網易首席執行官丁磊作過深入采訪:
寧波人丁磊,1997年26歲時開始在廣州創業,建立網易公司,開始經營互聯網業務。經營互聯網業務,最好有一臺服務器放在電信局里,怎樣能不花錢就把自己的服務器架到電信局的機房里去?苦思之后,丁磊向廣州電信局呈上了一份方案,指出:現在互聯網上的服務很少,因此無法吸引用戶上網,用戶即便上了網,沒有好的服務,也待不住。而網易提供的服務能夠吸引大批客戶上網,并且能讓網民一泡就是幾個小時。
電信局領導聽了覺得有理,反正電信局又不用出資,而且這個服務也不會和電信局產生競爭,于是就讓網易把服務器放到了電信局。網易提供的聊天、個人主頁服務很熱鬧,但為了吸引更多的網民,丁磊決定設計一套免費電子郵箱系統,為網民提供免費發送電子郵件的服務。丁磊一邊與同伴開發免費郵箱系統,一邊想未來的郵箱域名。丁磊認定免費電子郵箱要成功一定要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域名才行。網民最熟悉的代號是什么呢?無疑是天天撥號上網時要使用的163,它在中國已經具有了指向電信局和互聯網的含義。凌晨2點,丁磊想到這里,趕緊跳下床,撥163上網查詢,謝天謝地,163.net和163.com這兩個域名都還沒有被人注冊,丁磊立刻將它們注冊下來。這兩個域名將給他帶來千萬財富。
7個月后,網易免費電子郵箱系統寫好了,163的域名也有了。但是,當丁磊向廣州電信局申請增加免費郵箱服務的時候,電信局卻不允許網易獨立經營免費郵箱業務。丁磊全國跑了一圈,與各地電信局談,結果是無功而返。不得不再回頭與廣州電信局談合作。已經心急火燎的丁磊拋出了一份極優惠的合作方案:合作經營,不讓電信局出一分錢,軟硬件全由網易投入,而利潤由電信局占6成。這個方案提醒了電信局,"他們醒悟到投錢的網易都不擔心收不回成本,不投錢的電信局反倒擔心似乎沒有道理"。腦子很快的電信局立刻提出要購買網易的免費郵箱系統。丁磊太看好這項業務了,想在國內獨家經營,不愿出售,答復:"不賣。"
此后,丁磊又花了兩個月四處尋找合作伙伴,這個在今天看來等于是天上掉餡餅的事,當初就是沒有一家電信局看好。網易創業的50萬元已經撐了好幾個月,公司再不掙錢,日子將難以為繼。此時的丁磊還不知道什么是風險投資,"而且,我也不愿負債經營,因為互聯網風險很大,是否能成功,我也不敢肯定"。1998年2月,丁磊覺得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他答應將中文免費郵箱系統出售給廣州電信,廣州電信提出要同時附送163.net的域名。丁磊想了想,覺得廣州電信沒有好的域名根本無法成功,考慮到第一個免費郵箱能否成功將直接影響這個系統今后的銷售,網易就送了。"這一送,我也知道里面的價值含量有多少。但網易的發展需要資金注入,不得不為之。"
1998年3月16日,163電子郵局正式開通,注冊用戶猛增。163.net成功后,要求購買免費郵箱系統的電話也多了起來。雖然這個系統讓網易賺了不少錢,但丁磊還是認為如果不賣,自己獨家做免費郵箱站點會更成功。
丁磊的夢破滅了。163.net的命運開始由別人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