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怡 寇志紅 游海洋
在經歷了跨越千年的激情之后,人們對于新舊世紀的更替似乎更趨于理性:商家沒有藉世紀之交急吼吼地大減價、大促銷,許多市民也不愿大老遠地跑去石塘鎮或括蒼山“軋鬧猛”,而寧愿待在家中守歲,聽廣播、看電視、讀報紙或泡網吧,以各種方式感受新世紀的來臨。所以,和老百姓關系最密切的新聞媒體,便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人們“眼睛”和“耳朵”的重任。于是,新舊世紀之交,上海各新聞媒體精心策劃,奇招迭出,忙得不亦樂乎。
數字“游戲”
在中國人的眼中,數字具有某種象征意義。因此在世紀之交,這“2001”和“100”就成了最惹眼的數字,各媒體自然也不會放過它們。在上海,繼去年《文匯報》、《新聞報》、《青年報》推出100版報紙之后,今年的《解放日報》和《上海星期三》也推出“新世紀100版”。
《解放日報》的《世紀之版》打破編年史式的傳統編排模式,將歷史與現實相融合,現實與未來相呼應,分成上下兩篇,六大板塊,總計100萬字的篇幅。這六大板塊是:《歡慶篇》———介紹人們對元旦這一人類紀元特定日子的慶賀;《奮斗篇》———敘述的是上海在她形成、繁衍、嬗變、發展的漫漫歲月中,上海人民奮斗不息的歷程;《希望篇》———通過感人的事例,著意揭示這樣一個事實: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以后,希望才真正化為現實,在21世紀來臨之際,上海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未來充滿著無比美好的憧憬與希望;《開放篇》———闡明了“只有在成為主權國家的最大城市后,上海才能真正地向世界敞開它的胸懷”;《創新篇》———講述的是作為一座充滿創新活力的城市,上海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創新,而每一次創新,都大大地促進了上海的跨越和發展;《發展篇》———回顧了申城一段段難忘的發展歷程,著力體現出從昨天的發展中走來的上海人正在向更輝煌的明天奮進。
《新聞報》更是投入數十位記者,采訪了100位各界朋友,讓他們訴說喜愛上海的100個理由。這中間,有土生土長的老上海,也有剛剛投身上海的新上海人,還有與上海有著深淺不一緣份的有緣人:有像陸毅、王志東、吳小莉這樣的名人,也有在街頭賣紅薯、給大樓擦玻璃的民工。
其實對于媒體來說,“新世紀”有個“新千年”無法比擬的優點,就是它跨越了千年。因此,回顧本世紀,總結新千年的第一年,又成了媒體撰文、拍片的一大熱點。年終新聞回顧評選,也是此次新聞大戰的重頭戲,有些媒體對于2000年各大熱點新聞的評選早在一個月前就紛紛出爐。東方電視臺的《世紀婚典》節目還在元旦鳴響21聲禮炮,為來自上海各區縣和境外的100對新人證婚致辭,為21對新人代表頒發具有特別紀念意義的2001年0001號結婚證書。有的媒體則對“2001”大做文章,尋找和“2001”有關的普通人,讓他們暢談對新世紀來臨的感受,這種新穎的方式和平易近人的選題也許更能吸引普通老百姓。
記者四處出擊
新聞媒體的最大好處,就是它能把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類信息整合起來,呈現給廣大受眾。為了迎接新世紀,各新聞媒體不遺余力地派出記者,趕赴祖國乃至世界各地發回新世紀報道,把新世紀到來之際最精彩的一幕幕場景奉獻給受眾。
上海東方電視臺從2000年12月31日18時至2001年1月1日24時,推出大型直播節目《21世紀看東方》。在跨越世紀的30小時大型直播中,東視聯合了西部多家省級電視臺現場直播中國西部最后一輪落日;特派記者在浙江括蒼山上第一時間即時報道新世紀第一縷照耀中國大地的曙光;特派記者從南極大陸以文化和歷史視角,特別報道中國6位人文學者在新世紀里對人類最后一塊處女地的人文關懷和世紀足跡,并集錦傳送世界政要在新世紀里對人類的祝福和問候等。
同樣,上海電視臺也派出記者前往世界各地,全方位傳送當地歡慶新世紀的喜慶場面。上海電視臺特派記者在最浪漫的國度———法國巴黎,不僅為觀眾及時傳送了艾菲爾鐵塔的裝燈活動,還在艾菲爾鐵塔附近意外地發現了一家上海人開的餐館,隨即進行了采訪;在擁有世界最高電視塔的加拿大多倫多,特派記者從北美冰天雪地的街頭,為觀眾發回了當地居民迎接新世紀的一組組春意融融的報道:無論是在多倫多最大的購物中心———伊頓購物中心還是市中心的多倫多市政廳廣場,或是傍晚燈火通明的多倫多唐人街,都留下了記者的足跡;也許北半球的人們已習慣了冬裝迎新年,可南半球的許多國家正值盛夏,所以,上視特派記者趕往最熱情的國家———巴西,在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羅,生動地報道了巴西人跳舞狂歡迎新年的場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奔赴世界各地發回報道外,記者們還散布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天入地”,多方位地報道了市民最關心的身邊事?!缎旅裢韴蟆愤@次就派出多位記者在2000年12月31日晚,從東華大學迎新晚會現場、擁擠的46路公交車、人聲鼎沸的南京路步行街、熙熙攘攘的外灘、上世紀最后一班地鐵以及長壽路上高空走鋼絲現場,發回了形式各異的報道。
另外,上海多家媒體的記者都參與了“新世紀摩托車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及“第一縷曙光照射大地”的報道。
電波傳遞“世紀心愿”
作為上海廣電系統歷史最悠久的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為組織好“世紀報道”,七十多名新聞記者傾巢而出,在短短6個小時的直播節目里,制作出了一個融上海過去、現在和未來為一體的跨世紀報道,以饗聽眾。主題為“擁抱新世紀”的直播節目共分三大板塊:迎接新世紀———回顧上海百年滄桑;跨入新世紀———杰出人物談上海變遷;擁抱新世紀———全球同歡慶共祝愿。主題鮮明,內容鮮活,不僅有國家領導人的祝愿,也有來自友好城市的問候,更有世紀老人對新世紀的祈福。
在“世紀報道”中,東方廣播電臺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強強聯手,推出了主題為“世紀心愿”的24小時聯播節目,以滾動播出的形式報道全世界迎接新世紀的盛況,來自南聯盟、澳大利亞、美國、海灣、斐濟等24個國家和地區的人通過東方廣播電臺許下自己的世紀心愿,通過電波傳遞自己的心聲。這中間,既有生活、工作、學習在國外的華人,也有長期生活在上海的外國人,通過許愿的方式來迎接新世紀,不僅跨越時空,而且超越國界。
東方廣播電臺的這檔節目從2000年12月31日12時播至2001年1月1日12時,逢整點播出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提供的海外華人在世紀之交許下的世紀心愿,同時報道東廣記者采制的上海跨世紀的盛況。24時的世紀之交,還有來自新加坡、菲律賓、美國、以色列等國家迎接新世紀的現場報道,體現出全球同歡、跨越世紀之門的盛況。
據了解,東方廣播電臺的本次“世紀報道”,大膽啟用了4位年齡為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由他們全權負責“世紀報道”的播出,充分體現了東方廣播電臺的創新精神。
“第四媒體”初露鋒芒
如果說,傳統媒體在跨世紀的報道中給人們烹制的是一道精美大餐的話,那么,被喻為“第四媒體”的網絡則為網民奉上了一頓可口的快餐,深得現代人的青睞。
據上海電信網管中心統計,從2000年12月31日18時起至新世紀元旦凌晨1時,上海的上網人數達到100萬,比平時猛增6倍。面對如此大的人流量,媒體網站又是怎樣抓住機遇來展現自己魅力的呢?東方網對百年一遇的“世紀報道”,進行了精心策劃。12月9日,新世紀報道系列之一《許世紀心愿做新上海人》專題一經推出,立即在網民中引起轟動,各家媒體紛紛效仿,一時間“世紀心愿”成為見諸報端的熱門話題。
為加大報道力度,東方網還派出了精兵強將,分三路人馬奔赴報道前線,對跨入新世紀這一歷史時刻進行全方位報道:
第一路記者:12月23日便風塵仆仆地趕赴遠在中國西部邊陲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見證王龍祥騎摩托車在世紀之交穿越“死亡之海”的壯舉;并在2001年1月1日零時,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央“征戰死亡之海”的牌樓下,留下對新世紀的祝愿。
第二路記者:由東方網和上海7家新聞單位共同組成“新世紀高速行”多媒體聯合采訪團,開赴浙江溫嶺石塘,在海面上目睹新世紀第一縷曙光的出現。兩位遠行的記者還在當天晚上,運用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在異地與東方網聊天室的網民交流心得。
第三路記者:31日晚,東方網派出多支記者小分隊穿梭于南京路、外灘、人民廣場、徐家匯、東方明珠等各旅游景點和商業鬧市區,采擷申城不眠夜的點點滴滴,傾聽普通市民對新世紀的憧憬,發回一系列現場報道。
同時,留守在電腦旁的另一部分記者也密切關注全國和全世界的人們歡度新世紀的盛況,并通過“東方網新世紀元旦系列報道”在第一時間,以豐富、連續、滾動、圖文并茂的報道形式完整地記錄下這百年一遇的歷史瞬間。在本次“世紀報道”中,東方網充分發揮了網絡速度快、空間大的優勢,在硝煙彌漫的媒體大戰中,一顯身手,初露鋒芒。
媒體聯手“世紀大戰”
當然,在這場“世紀大戰”中,在報道形式、內容、創意上“明爭暗斗”的各新聞媒體,既是對手,又是一條戰壕里的“戰友”,因為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為人們呈上一道豐盛的“世紀大餐”。所以,縱觀這次“世紀報道”、另一大特點就是多家新聞媒體聯手作戰。
隨著12月30日上午上?!芭了_特———新世紀高速行”多媒體聯合采訪隊伍從上海電視臺出發,這次由上海7家新聞單位和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新世紀報道拉開了帷幕。本次從2000年12月30日至2001年1月15日為期半月的聯合報道,對江浙滬1600多公里高速公路沿線的20多個城市進行采訪,迅速傳播新世紀的新鮮事。聯合采訪團由《新民晚報》、上海電視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東方網、新華社上海分社、《上海日報》、《今日上?!冯s志等組成,中央與地方新聞單位聯手,中文與英文報刊合作,融七種傳播形式為一體,開展多媒體、多視角、多形式的采訪報道,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傳播特色。
聯合采訪的首站是浙江省溫嶺市石塘鎮,東方網于2001年1月1日在現場對中國大陸新世紀第一縷陽光出現的盛況進行了網上直播,之后特派記者及時傳回關于新世紀的消息和照片。據了解,像這樣規模大、形式新、參加媒體種類全的多媒體聯合采訪在上海還是首次。
在電視方面,多家電視臺聯合舉行迎新晚會的舉動更是屢見不鮮。東方電視臺在世紀之夜,與北京電視臺聯合主辦并現場直播了一臺《擁抱新世紀———中華世紀壇大型激光焰火聯歡活動》。這場超大型的廣場聯歡,吸引了十萬觀眾聚集在首都中華世紀壇周圍,晚會上還出現了十萬觀眾齊聲呼喊21世紀倒計時、十萬觀眾齊唱《歌唱祖國》等許多高潮迭起、激情澎湃的壯觀場面。
作為中國電視發展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夜晚,上海還首次試播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節目《最美好的一天》,以期先聲奪人。據悉,這套節目是按照國家廣電總局推薦的技術標準、通過上海有線電視網播出的,其清晰程度比普通電視節目有成倍增長。當晚,上海市有百戶市民獲得有關部門提供的100套數字高清晰度電視接收裝置(包括數字高清晰度電視機和機頂盒),收看到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節目。
新世紀來臨之際,中國三大網站———人民網、新浪網、東方網推出新創舉,進行網上24小時互動守歲大行動。守歲大行動從北京時間2000年12月31日20時開始,等候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照射到地球上,到2001年1月1日20時,即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進入新世紀的時候結束。守歲大行動的主題是“暢想新世紀”,眾多網友們熟悉的嘉賓交替與網友一起在線守歲,暢談新世紀里人類生活的變化與發展。其中,人民網負責人蔣亞平、東方網董事長吳谷平、新浪網執行副總周錨在世紀之交的時刻,一起與全球網友暢談新世紀網絡生活。人民網的強國論壇、東方網東方論壇、新浪網論壇同時對此次守歲大行動進行24小時互動直播。在互動直播過程中,世界各地的華人還不間斷地發表新世紀的感想、中國各駐外使領館也不斷地向全球網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