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夫
“舌頭也能‘看東西?”這不是癡人說夢吧?當然不是。
高科技讓13歲的法國盲童皮埃爾用舌頭生平第一次“看”到了生他養他的父母,“看”到了從未見過的繽紛世界。
家住法國斯特拉斯堡的讓·皮埃爾自幼雙目失明,黑暗和孤獨伴隨著他成長。但是小皮埃爾是幸運的,他的故鄉——法國斯特拉斯堡有個路易斯·巴斯德大學,這個大學的感知系統實驗室的科學家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保羅·巴赫瓦利塔教授花了2年時間,聯手研究開發出被譽為“盲人第三只眼”——口腔式“觸覺一視覺替代系統(TVSS)”。小皮埃爾榮幸地成為了受試者。
8月的斯特拉斯堡,驕陽似火。小皮埃爾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路易斯·巴斯德大學,工作人員將小皮埃爾領進一間試驗室。試驗室中間有一把椅子,椅子前面架設一臺微型攝像機,一條長長的透明膠片與之相連。當然,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透明膠片,它實際上是一種信息傳輸裝置。工作人員讓皮埃爾坐下,并將透明膠片的另一端放在他的舌頭上,讓他“看”鏡頭前的玩具小山羊。開始時皮埃爾感到舌頭有點別扭,經過幾個小時的訓練,小皮埃爾終于興奮地叫起來,“啊!我‘看到了玩具小山羊!”這是小皮埃爾真正用舌頭“看”到的!緊接著,他又生平第一次“看”到了整天為他操勞的媽媽!那份驚喜和激動無法訴諸語言,小皮埃爾興奮地撲到媽媽懷里。
那么,小皮埃爾究竟是如何用舌頭“看”到玩具小山羊的呢?感知系統研究實驗室主任埃麗安娜·桑巴約教授說,盲人由于失去了視覺,所以觸覺器官比正常人靈敏得多?;谶@一點,科研人員才設計了TVSS,其目的是用盲人的觸覺代替其視覺。TVSS的工作原理就是將盲人無法看到的視覺圖像轉化成盲人可以讀懂的觸覺圖像,使盲人通過舌頭等觸覺器官“看到”周圍的事物。
TVSS是如何完成這個轉化過程呢?先決條件是盲人所“視”的人或物必須在微型攝像機拍攝的范圍內。微型攝像機先將拍攝到的人或物的圖像傳給信息接口,再通過圖像轉化裝置將其解碼;然后將圖像分解壓縮成400個像素,這些像素在微電流的作用下被轉化成觸覺圖像,觸覺圖像通過調頻波即時傳輸給位于口腔上腭的模擬器,使舌頭產生一種微癢的感覺。被“視”物體離鏡頭越近,舌頭的感覺越明顯,被“視”物體離鏡頭越遠,舌頭的感覺就越弱。這樣,小皮埃爾就能識別出攝像機前玩具小山羊的形狀、大小及離自己的遠近。當然,小皮埃爾通過TVSS“看”到的小山羊比起正常視力所看到的其清晰度還相差甚遠。
科學家為什么用舌頭作為觸覺圖像的載體呢?桑巴約教授說,這是因為舌頭是人體受神經支配最多的外部器官,靈敏度高、觸覺辨別誤差小。舌頭的優點在于它通過真皮刺激產生的電磁波所需的電壓僅0.03伏,因為舌頭經常浸泡在唾液里,能很好地產生電脈沖,能保持穩定的電阻。此外人體分管舌頭的大腦區域相對其他器官要寬廣得多。與其說是舌頭“看”東西.還不如說是大腦“看”東西。至于盲人的中樞神經如何將其舌頭的觸覺轉化成圖像,這還是一個謎,因為目前的科技還無法將人的思維活動拍成圖像加以說明。
口腔式TVSS目前僅適用于盲童。這是因為年齡越小對新事物接受得越快??谇皇絋VSS對于成年人來說至少需要10個小時才能適應,然而兒童只需幾個小時的訓練便能熟練掌握。不過這只是個時間和技術問題。相信不久的將來,適合成年盲人的口腔式TVSS將會問世。
TVSS除了用于盲人外,也可用于正常人。潛水員使用TVSS,就能清楚地看到水下的繽紛世界;消防隊員使用它,便能排除大火和煙霧的干擾,將火災的損失降到最低點;遙控外科大夫使用它,就像自己親臨現場給患者開刀那樣準確無誤。TVSS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它是專業人士的好幫手。
TVSS讓千萬個盲人沖出黑暗,走出孤獨,感知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并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這是科學家獻給盲人的深情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