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偉杰
男青年嚴某和女青年蘇某于1999年6月結婚,由于婚前缺乏了解,婚后兩人經常因瑣事吵架。2000年6月,蘇某向嚴某提出離婚,嚴某表示同意,兩人決定協議離婚。但這時蘇某已懷孕3個月,嚴某認為既然要離婚了,就不應再要孩子,要求蘇某做人工流產。蘇某雖然不樂意,但最終還是同意了,雙方為此簽了協議,約定蘇某在離婚后即擇期做人流,費用由嚴負擔。
離婚手續辦妥之后,蘇某臨時改變了主意,執意要把孩子生下來。嚴某雖然不同意,但也沒有辦法,表示今后將不會負擔孩子的生活費。2001年1月,蘇某生下一健康女嬰。嚴某對此不聞不問,且果真不負擔孩子的生活費。無奈之下,2001年5月,蘇某起訴到法院,要求嚴某負擔孩子的生活費。
此案中,嚴某和蘇某有約在先,離婚后即做人流,蘇某后來違反雙方協議,執意把孩子生下,這是否就能免除嚴某對孩子的撫養義務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我國的《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7條第一款規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所以,生育權是女方享有的一種特殊的人身權利,這種權利不因協議而解除。此案中,蘇某有權生下孩子,這不是一紙協議能限制得了的,因為此類協議并不具備法律約束力。其次,撫養教育子女是父母的義務,這種義務不因離婚而免除。《婚姻法》第36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父母對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第37條規定:“離婚后,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分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最后,法院判決嚴某對孩子承擔撫育義務,每月支付100元生活費直至孩子獨立生活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