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惠榮
齲齒——俗稱蛀牙,是發生在小兒20顆乳牙和兒童新萌出的年輕恒牙上的牙體疾病。為什么說齲齒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大敵呢?因為齲齒如同蛀蟲一樣,蛀蝕、蠶食小寶寶潔白的小乳牙和兒童時期年輕的恒牙。齲齒是嬰幼兒時期口腔中的常見病、多發病。我國大約有90%的孩子都患有齲齒。從外表上看,齲齒使很多孩子的乳門牙,尤其是后面的大小乳磨牙的牙體上生出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小黑點、小黑溝、小黑洞,影響牙齒的美觀。而更嚴重的是,齲齒可繼發許多更為復雜的病變。患有蛀牙的兒童如果治療填補不及時,小的蛀洞就會繼續往大、往深處爛,淺齲可以發展演變成深度齲齒;深齲再不治療填補,就會爛到牙神經,牙神經發炎就會引起急性或慢性牙髓炎。炎癥發作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痛苦,進食冷熱酸甜等食物均可引發疼痛;病痛常常使孩子躲著壞牙一側進食,偏側進食咀嚼食物又會影響孩子另一側牙床骨骼的生長,并繼發各種牙頜畸形。
齲病給孩子帶來的最大危害除牙髓炎外,還可繼續向更深的部位發展蔓延。牙神經在發炎的過程中,可以被細菌爛死,并深入到牙根(尖)周圍,演變成更嚴重、更復雜的根尖周圍炎。急性發作時,會成為急性根尖周炎或根尖周膿腫。這時,孩子的牙齒松動,牙齦紅腫熱痛,不少孩子會發燒,所屬頜下淋巴結也會腫大。除炎癥疼痛外,齲齒也有可能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全身性疾病。因為根尖周圍的病變,尤其是反復發作的病例,醫學上稱為病灶感染。在孩子抵抗力低下時,細菌可以向全身擴展蔓延,其表現有短時間的菌血癥,甚至發生意想不到的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心肌炎、關節炎等。
所以,千萬不可忽視孩子的乳牙齲齒。小小的齲齒蛀洞若不及時預防治療,將會產生很多的繼發病變,不僅影響孩子的進食咀嚼功能,還將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齲齒是如何形成的呢?齲齒是由三種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牙體疾病。專家研究發現,孩子的乳牙牙冠和6歲以后陸續萌出的年輕恒牙的牙冠,它們在解剖結構上有很多的薄弱處,如:大小磨牙的窩凹、溝縫及裂隙,牙齒擁擠排列不齊的相互重疊處都屬內因。
除解剖結構上的弱點外,也有的是因為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疾病、喂養過程中缺鈣、缺乏維生素D、陽光照射不足、營養吸收障礙等等原因,使一些孩子的乳牙及年輕恒牙的成分改變,變成了有機成分相對多,牙體表層的釉質及牙本質構造上的排列疏松,組織結構不緊密等。這些都給致病的牙菌斑、細菌、酸性物質等外因以可乘之機,成為細菌等侵入的寄宿地,醫學上稱為“宿主”。牙菌斑和細菌是發生齲齒的重要外因。牙菌斑是一種由唾液中來的糖蛋白膜和鏈球菌等成分構成的一種經常不斷地附著在牙齒表面的膜性物,菌斑的成分和厚度又隨進食種類的不同而有差異。
通常,后面乳大小磨牙的窩溝及裂隙中,除菌斑外又有變形鏈球菌和乳酸菌、溶牙放線菌的活動。經常吃糖和甜食的孩子,細菌的活動增多,產生的酸性物質也多,導致牙菌斑增多加厚,細菌的活動頻繁。牙菌斑和細菌會乘虛而入,寄宿在牙齒結構的薄弱處,繁殖生長并侵蝕、蛀食孩子的20顆乳牙和年輕恒牙。尤其是那些不注意刷牙,口腔自潔功能差的孩子,在他們的牙齒上,就會出現一個又一個的小蛀洞,小小的蛀洞就是始發階段的齲齒。菌斑內的致齲細菌積極活動,使糖酵解、產酸,當菌斑的酸堿度(PH值)下降到5.0以下時,牙齒表面,尤其是窩、溝、縫隙處的牙齒硬組織(釉質、牙本質)就會脫鈣、崩解。有資料報道,檸檬、蘋果等水果汁類軟飲料中,含有大量的碳酸和磷酸,當酸堿度(PH值)在3.0~3.5時,有促進釉質脫鈣的作用,孩子不宜經常飲用果汁類飲料。
綜上所述,齲齒(蛀牙)疾病的發生,是三種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如果孩子牙齒結構上有不完善或薄弱處,刷牙護理不及時,牙菌斑和細菌就會大量積聚。再加上每天進食糖類食品和粘滯性大的食物,食物殘渣滯留在牙縫(牙間隙)與不易清除的窩、溝、裂隙處,牙齒的窩、溝、裂隙、牙縫,就成了牙菌斑和細菌的寄宿地。下面這個示意圖形象地表明了造成齲齒的三種共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