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積德
尿頻,指排尿次數增多而尿總量并不增加,這有別于多尿;多尿者每日排尿量明顯超過正常量,不僅排尿次數可以增加,更重要的是每次排出的尿量明顯增多。尿頻可以由器質性疾病如尿路感染引起,也可以由精神因素引起。由精神因素引起者以年幼的小兒多見。追問病史,在托兒所、幼兒園或家庭內,為了不使寶寶的褲子尿濕,家長或保育人員在白天頻繁地讓小兒坐盆或進行把尿訓練,造成小兒精神緊張。治療這類尿頻可從改變成人的把尿訓練方式做起,也可用一些鎮靜劑。
由尿路感染引起尿頻者,以尿道口炎為多見。學齡前兒童有玩弄外生殖器習慣者可造成尿道口感染;嬰幼兒平時一直用一次性尿布者中亦為多見,因尿道口的黏膜一直與潮濕的一次性尿布接觸,因受浸漬而引起繼發性炎癥。下尿路感染時,除尿頻外常伴有尿痛,但幼小的嬰兒不會訴說,只能以排尿時哭叫來表示。出現尿頻的癥狀后,如果懷疑有尿路感染時,必須在服抗生素藥物之前留清晨中段尿培養,并在送驗小便的化驗單上注明“陽性做藥物敏感試驗”。當細菌計數大于10萬/毫升時有診斷意義,1~10萬/毫升為可疑,小于1萬/毫升時為污染。然后,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結果用藥。
尿路感染的治療必須徹底,應遵守醫囑。一般來說,急性感染第一次發作,腎盂腎炎治療2周;膀胱炎、尿道炎(包括尿道口炎)治療5~7天。再發(包括復發及再感染)時,急性發作用藥治療2周后,采用聯合2種或輪換用藥的方法,每種藥應連用2周左右,總療程6~8周。至于多次復發或慢性感染的療程更長,并需做尿培養監測,必要時進一步檢查,以排除泌尿道畸形或膀胱輸尿管反流。
待尿頻消失后,做膀胱容量測定。由精神因素引起者,膀胱最大容量測定(先飲足量的水后,待到不得已時才排尿,測得的尿量就是膀胱最大容量),其容量甚小;而由尿路感染引起者,膀胱最大容量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