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玫
多少年來,對于避孕失敗,人們好像已習慣了這樣一種補救措施,那就是人工流產。近幾年來,隨著醫藥事業的發展,又誕生了一種新的終止妊娠方式——藥物流產。在門診工作中,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類患者,她們帶著非常焦急而又渴望的心情來詢問醫生:我意外懷孕了,人流和藥流到底選用哪種方式比較好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分別從它們的醫藥原理、適應證、禁忌證及并發癥來具體分析:一般來說,早期人工流產,即用機器產生一定的負壓通過吸管進入宮腔將胚胎吸取掉,它的優點是安全、快捷、方便、痛苦小、出血少。適應范圍:妊娠12周以內(即從未次月經的第1天算起到就診的日期),它的最佳選擇日期:妊娠45~50天,這個時期內做人流可以用最細的吸管一次吸取成功,最多兩次,而不用刮宮,病人出血少(少于10毫升),痛苦小。而超過這個時期,胚胎相對較大,需用大一號,或者更大一號吸管才能將胚胎吸出,有時還要進出官腔多次,這樣反復操作病人痛苦大,出血多,感染機會增加,且日后會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癥。如果早于這個時期,也就是說妊娠45天以內,一般是不做人流的,除非有B超證實宮腔內確有胚芽生長。否則,太早了人流會出現更麻煩的情況,那就是“吸空”。什么是“吸空”呢?即吸宮完畢卻發現負壓瓶內沒吸出任何組織,有時僅有少量子宮內膜及血水。如果出現這種現象,那就復雜了,起碼要考慮到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沒有懷孕!停經可能是月經紊亂導致,尿妊娠試驗可能是假陽性,子宮增大可能是炎癥引起,這時就出現了誤診,無需做手術而做了,結果是“花錢買罪受”。第二種情況:確實懷孕了,但是手術時機選擇太早了,胚胎尚未進入宮腔或者太小,吸管未吸到。遇到這種情況就要等呸胎繼續長大,每周一次B超監測,適當時機再做第二次手術,亦叫“重復人流”。第三種情況:是得了“宮外孕”或“子宮角部妊娠”,吸管在宮腔內根本達不到那個部位,所以吸空了。這也需要術后B超才能證實,確診后就要馬上住院治療。
總之,“吸空”及“吸空”后出現的各種情況,臨床上都出現過,處理起來比較麻煩,既增加了病人痛苦,又增加了經濟負擔,醫生也容易誤診,所以奉勸大家,做人流并不是“越早越好”,而要選擇“最佳時機”再加上得當的檢查方法,才不會出現“吸空”。
藥物流產就是通過藥理作用使胚胎死亡,宮頸軟化,宮口開大,子宮收縮排出胚胎組織,它的最佳作用時期是在妊娠49天以內,太早了當然也不好。因為沒有明確是否懷孕就服藥也是沒有必要的。一定要經過檢查并確診懷孕,但必須排除“宮外孕”以后方可安全服藥。它的優點是:可以在外人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做掉”胚胎,痛苦相對較小。有的人無需休息,可以照常工作,就像一次“痛經”,在心理上、精神上不致于有太大的挫傷感。臨床觀察其成功率為65%左右。缺點是藥物需空腹服用,對胃粘膜刺激大,惡心嘔吐嚴重,有的人服藥十幾分鐘就堅持不住吐出來,再服藥,再吐,最終被折騰得疲憊不堪,最后還得做人流。再就是流血量多,持續時間長,目D使胚胎完全排出,亦可能因部分蛻膜殘留而導致陰道流血淋漓不斷,少則十天半月,多則至下次月經來潮,出現這種情況,需要立刻到醫院行“清宮術”,刮出官腔殘留物,否則容易感染,造成“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而導致今后不孕。更有個別患者服藥后子宮收縮欠佳,胚胎排出困難而堵塞子宮頸口,造成急性大出血,遇到這種情況需馬上入院行“清宮術”,否則有生命危險。臨床上還經常遇到這種病例:服藥后亦有相當量的陰道出血、腹痛等,但十幾天后仍有妊娠反應,B超檢查,胚胎仍完好無損,需重新做人流。
因此,不管人流或藥流,對病人來講,選擇疼痛輕、出血少、損失小的流產方法是最終目的。由此看來,人工流產就顯得更為容易些,因為人流時間短,如果在“最佳時機”內做手術,手術時間完全可以不超過5分鐘,出血量少于10毫升,再加上現在的最新技術“無痛流產”(即靜脈注入一種麻藥,病人在短時間內絲毫沒有疼痛感覺。或吸入一種麻醉氣體,亦能降低痛覺90%以上),再配合醫生熟練的技術操作和輕柔的手法,病人完全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并完成手術。從而避免了清宮、感染、大出血等并發癥,減輕了經濟負擔。故“無痛流產”不失為一種最佳選擇。
(編輯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