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東曙
皮膚是保護機體的第一道防線,它又像一面鏡子反映著體內各種生理或病理變化。人到老年,皮膚上常會出現白、黑、褐、黃、紅、紫等色斑,這些歲月的斑痕可表達某些信息,其中有不少是值得人們注意的。
老年性色素斑又稱“壽斑”,是由一種叫脂褐質色素的化學物質在體表細胞膜上聚集而成。它也可大量存積于心臟、血管、肝臟以及腦細胞中。如果沉積在血管壁上,可導致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肌梗死。大量存積于腦細胞內時,則會引起記憶和智力障礙、抑郁癥、老年性癡呆等。可見,“壽斑”是細胞生理性衰老的一種表現。要減少或延緩老年斑的發生,應保持心情舒暢和“二便”通暢,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適量服用維生素E和C,也可以減緩細胞的衰老,增加細胞對色素的排除能力。
老年性白斑是人體組織細胞逐漸衰老的一種表現。50歲以上的人易發,常見于軀干及四肢近側。白色小點少者數十個,多者數百個,不痛不癢,邊緣清楚,有小米、綠豆、黃豆大小。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也不要因此而產生緊張情緒。預防的辦法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用手掌按摩有小白點的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常服維生素E,以使白斑能逐漸變淡直至消失。
老人環一些人到了50歲以后,角膜邊緣處會逐漸出現灰白色的圈,醫學上稱為“老人環”。老人環的形成與脂質在角膜組織沉著有關。環的濃淡與血液中脂質含量及動脈硬化的程度有一定的平行關系,與腦動脈硬化的關系尤其密切。血液中的脂質如膽固醇、中性脂肪、磷脂等過多地沉積于角膜邊緣,就形成了老人環。有資料表明,腦動脈硬化癥患者絕大多數都會出現老人環,而有老人環者幾乎都有腦動脈硬化癥。因此,老人環既是眼部老化的征象之一,又是全身性動脈硬化,特別是腦動脈硬化的體態標志。
老年性雀斑發病與皮膚老化、日曬有關。常發生于中老年人的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隨年齡的增長而加多。表現為綠豆至杏仁大小的褐色或黑色斑塊,境界清楚,略高出皮膚表面。表面光滑,不痛不癢。有此雀斑者須避免日曬。
老年性紫癜由于皮膚老化、血管脆性增加,常在受外力作用時發生皮下出血,形成紫癜。多見于60歲以上的老人。紫癜好發于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在干燥變薄、皺縮而缺乏彈性的皮膚上出現大小不等的青紫色斑片,邊界清楚,不痛不癢,常持續數周、數月方可消失。無需治療,但應加強防護,避免外傷。
老年性血管瘤又稱“寶石痣”。有些老人在前胸后背會出現小米粒大小的半球形鮮紅色小瘤。這是由于毛細血管擴張以及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而形成的,一般不需要治療。如果想除去,可以用電灼法,一般的醫院都可以進行。
瞼黃瘤為脂質沉積于眼瞼所致。常發于中年,多見于女性。皮損開始發生于上瞼近內眥部,可逐漸向上下瞼蔓延,常對稱分布。起初為一個或數個淡黃色小點,逐漸擴大、融合、隆起而形成柔軟的檸檬色斑塊。表面光滑,境界清楚,不痛不癢,發展緩慢,很少自愈,但無礙健康。從美容角度考慮可手術、冷凍治療。
老年角化病又稱更年期角化病,是絕經后的婦女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往往在手掌、腳底、腳跟部,特別是受壓部位,發生成片的過度角化的斑塊。有人認為該病與絕經有一定的關系。平時注意不要用堿性大的肥皂,以免引起干裂。
(編輯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