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敏
剖宮產(俗稱剖腹產)是解決分娩難產的一種應急措施。就分娩本身而言,它是一種自然過程,如同“瓜熟蒂落”一樣。在英語中,分娩與勞動、陣痛為同一詞。盡管分娩是場異常痛苦的“勞動”,但從陰道自然分娩是千百年來繁衍后代的首選方法。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孕婦不愿再經歷分娩的痛苦,她們多希望借助于現在醫學的力量,選定良辰,“擇日分娩”,因而剖宮產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隨著剖宮產手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不斷提高,在預產期內選擇嬰兒的出生日期已成為可能,但是,醫學上對剖宮產有嚴格的手術指征,如產婦年齡在35周歲以上、身高150厘米以下、骨盆狹窄,或伴有妊娠中毒癥引起抽搐,前置胎盤或胎膜早剝引起的大出血,胎兒為巨大兒,胎兒宮內窒息,臀位及橫位等。而目前不少孕婦并不符合上述指征也完全可以經陰道正常分娩,卻要求進手術室“切一刀”,甚至許多孕婦在肚子還沒有起伏時就忙著“找門路、拉關系”,以圖日后能“挨”上一刀,這給醫院的正常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
據全國剖宮產學術研討會上透露:剖宮產并發癥為正常陰道分娩者的4倍,出血量比陰道分娩高出1~3倍,產后感染剖宮產比陰道分娩高出6~8倍,剖宮產術后產婦患子宮內膜炎達20%,腸粘連達10%以上。
既然剖宮產有這么多弊端,那么許多產婦為什么還趨之若騖?南京一產婦被推出手術室時,蒼白的臉上掛著驕傲的微笑,因為她和丈夫約定要讓寶貝孩子在“2月18日”這天出生,今天如愿以償,她怎能不興奮。她私下里對同病房的孕婦講,只要孩子今后吉利、有出息,這一刀挨得也值。有一大款馬老板,一心一意要生個兒子,此次太太預產期將近了,他托人找路子,最后包了醫院一間房,早早地將太太安排住了進去,同時他還請人算命卜卦,算命先生認為孩子在5月28日零點出生最好。結果醫院不同意,后又經三番五次托人軟磨,調動一切可找的“人情線”,終于如愿剖宮得一兒子。為此馬老板還振振有詞地講:“命好才能財旺”。目前這種奇怪現象在城鄉各地都存在,以前要求擇日剖宮產幾個月才碰到1例,而今1個月會出現3~5例,面對一些無理要求,醫院也常感到無可奈何,對沒有手術指征的孕婦,醫生一般是不給其做剖宮產手術的,而在醫生的勸說下,確實有一些人打消了“擇日分娩”的想法,但也有人怎么說也不聽,那么醫生也只好動刀。
剖宮產手術是解決難產的好辦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與不足,如手術時的麻醉意外、術中術后子宮大出血、術后刀口感染、子宮粘連等;產婦住院天數比正常分娩增加了1倍,家庭經濟負擔支出增多;產婦手術時由于麻醉藥的作用不覺得疼,當藥效過后傷口仍然會痛:剖宮產的胎兒因未經過產道擠壓,發生呼吸困難綜合征的可能性有所加大;若胎兒有先天畸形,則取出后往往不能成活,母體那一刀實在是白挨。因此,孕婦是否應該剖宮應由產科醫生根據其實際情況來判定。
一些婦產專家建議,要使當前的“剖宮產熱”降溫,應做到以下幾點:①有關部門要對孕婦及其家人進行有針對性的科普宣傳,破除“剖宮產的孩子聰明”的偽科學傳聞,解除孕婦對經陰道分娩的恐懼和緊張,使廣大群眾不再盲目追求剖宮產;②要發揮由專家組成的圍產協作組作用,定期對剖宮產病歷進行評審,健全剖宮產手術指征制度;③產科醫護人員要正確引導孕婦選擇適宜的分娩方式,切勿遷就孕婦及其家屬要求,嚴格控制“人情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