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德序
老夫年過七旬,滿頭白發(fā),身板骨依然硬朗。退休在家,養(yǎng)花弄草,自得其樂。不想稍不注意,竟受傷住進了醫(yī)院。
那日傍晚,我將一盆自己精心培植的異種菊花用繩子捆扎好,準備拎到花友老吳家去,送與他共賞。剛出大門,突然“呼”的一聲,不知從何處躥出一只大黑貓。老夫略一受驚,竟站立不穩(wěn),跌倒在地。
我四處張望,幸而無人瞧見——心想要是讓兒孫輩看見,豈不沒面子?再說老伴極為絮叨,知道后必不讓我單獨外出;而成天軟禁在家,又有何樂趣?
我一聲未吭,趕忙自己爬起來。到底年歲不饒人,右邊屁股跌得生痛,站著疼痛就更厲害了。不過,還能挺住。我試著活動活動下肢各個關節(jié),還好,都能動,心里不由一陣竊喜:去年,我表弟退休后外出旅游,在黃山跌傷,當時就不能站起來。喊了救護車,送到當?shù)蒯t(yī)院拍x線照片,診斷為股骨頸骨折。侄兒不得已,雇了輛車,將他千里迢迢接回,換上人工關節(jié)才能走路。我年齡比他大幾歲,看來身體還是比他強些。
再看一眼花盆,竟未被摔碎,真是萬幸。這也說明老夫反應還算敏捷,猝然跌倒還能“瓦全”。于是按原計劃行事,步行數(shù)百米來到老吳家中。在那里飲茶、談花,又一同看電視。雖然有些跛行,神態(tài)也還自然。
可是回到家里,老伴卻一眼看出破綻,嚴辭追問為何跛行。我看隱瞞不住,便笑道:“我這一大把年紀,還能去尋花問柳、偷香竊玉不成?不過出門時偶然失足跌倒。輕微挫傷,何足道哉!”
不出我所料,老伴果真絮叨不停,怪我“出門不帶根拐杖”,是“自作自受”,還硬要我脫下褲子讓她察看。她見皮膚并無淤斑青紫,也無明顯腫脹,也就信了我“傷得不重”的話。但是第二天一大早,她又將此事告訴了兒子:“你老子如此不當心,天色晚了外出,跌傷了還遮遮掩掩的?!?/p>
兒子極孝順,又是內(nèi)科醫(yī)生,立即到床前來給我檢查了一番。在髖關節(jié)周圍又是按又是壓,再托起腿來活動。然后就打電話,向醫(yī)院的骨科主任咨詢。我聽他在說:“老父昨晚跌了一跤……有些痛,髖關節(jié)壓痛明顯……能走路,不過明顯跛行……過去身體蠻好的?!?/p>
兒子放下電話,對我說:“骨科陸主任的意見,您還是要去醫(yī)院攝一張髖關節(jié)x線照片才好?!?/p>
我說:“費那些事干嗎?你老子是輕傷。要是骨頭斷了,還能走路?你給我弄些活血止痛的藥來,外敷內(nèi)治,再讓老太婆給我弄個熱水袋焐焐,我在床上多躺躺,不幾天就好了?!?/p>
兒子不同意:“陸主任說,有少數(shù)人股骨頸骨折后還能走路,還是小心點兒為好。”
就這樣,我被娘兒倆弄進醫(yī)院。陸主任開了單子,x線照片很快攝畢洗出。嗬!出乎我的意料,果真是股骨頸骨折。
陸主任在明亮的觀片燈前指點著照片,對我兒子還有一大群實習、進修的醫(yī)生說:“老年人骨質疏松,許多情況下雖然受傷力度不大,如跨門檻被絆、平地滑倒或轉身,也可能導致股骨頸骨折。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股骨頸骨折發(fā)生率日益增高,已成為引人注目的公眾健康問題?!?/p>
一位實習醫(yī)生發(fā)問:“陸老師,為什么這位老先生股骨頸骨折后還能走路呢?”
陸主任答:“股骨頸骨折后的主要表現(xiàn)是髖部疼痛,移動受傷下肢時疼痛加重,因而不能站立,不敢活動。傷情較重的,局部腫脹,皮膚有淤斑。平臥床上對比觀察,可見受傷下肢短縮,腳尖轉向外側。以手按壓髖關節(jié),病人感到疼痛。從足跟部或股骨大粗隆向髖關節(jié)方向叩擊,會感到疼痛加重。個別人,像這位老先生,因為骨折端嵌插,移位不大,疼痛不太劇烈,所以仍能堅持行走。加上肌肉等軟組織受傷較輕,腫脹也不明顯,容易被患者和醫(yī)生忽視。遇到這種情況要特別注意,不可漏診。記住,股骨頸骨折最后確診,須依靠x線攝片?!?/p>
兒子為我辦了住院手續(xù)。因為發(fā)現(xiàn)得早,傷得也不重,醫(yī)生說不久就能治好。我與趕來看望我的老吳約定,再過一兩個月,一同去公園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