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保單位和職工有何權利與義務?
參保單位一般是指參保職工所在的單位。它是一個集合體,如廠礦、機關事業單位等。職工是企事業單位的主體,是勞動生產力和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參保單位的義務是:①按有關法律規定在職工創造的剩余價值中提取福利費用,并按規定籌資比例及時向社會保險機構繳納醫療保險(現階段規定按職工年工資總額的6%交納,有些發達地區定為8%),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拒交保險費用。否則,按有關規定處罰。②按規定代職工扣繳個人應繳的醫療保險費。其權利是:代表本單位職工利益,維護職工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參保職工是醫療保險所要保障的對象,其義務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個人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的醫療保險費(職工工資收入的2%)。其權利是:當盡了繳納保費的義務后,就具備了享受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的權利。
基本醫療保險為何實行屬地管理?
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必須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所謂屬地管理的原則就是指:除了當地城鎮所有的用人單位及其職工之外,中央和省兩級機關和所屬企業(如鐵路、電力、遠洋運輸等)、事業單位都要參加其所在地的基本醫療保險,執行當地統一的繳費標準、改革方案和其他有關政策規定。屬地管理是實現醫療保險互助共濟的重要前提。只有實行屬地管理,才能打破行業分割局面,使原先效益好的、醫療待遇高的行業與效益差、醫療待遇低的行業之間實行共濟,即變行業縱向互助為社會橫向共濟,建立起統一的、互助共濟能力強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對于鐵路,電力、遠洋運輸等跨地區、生產流動性比較大的企業與職工來說,如果不按屬地管理原則參加當地的醫療保險,就不利于風險分散,不利于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不利于方便職工及時就醫,給醫療保險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行業管理成本,不利于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建立。因此,不同的行業和企業跨行政地區參加當地的基本醫療保險是十分必要的。
外資企業職工能否參加基本醫療保險?
小李原先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過去一直享受勞保醫療。最近辭職后到一家外資企業工作。他很想知道自己能否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在外商投資的企業工作的職工是可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這是因為:①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雹诎凑諊业挠嘘P規定,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包括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職工和個體勞動者在內的所有城鎮從業人員。因此,外商投資企業職工有權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
年輕力壯的人可以不參加醫療保險嗎?
小王今年剛剛20歲,因為單位效益不佳,工資收入并不高。他現在年輕力壯、身體很好,故而不想參加醫療保險。他不知這樣做可以不可以。其實,醫療保險具有分散疾病風險和實行社會互助共濟的功能。疾病風險具有隨機性的特點。現在年輕力壯,并不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一旦患上大病,高額的醫療費用將是一個沉重的經濟負擔。參加醫療保險還能充分體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德風尚。更為重要的是,醫療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強制性的特點。不管愿意不愿意,每個職工都必須參加。
退休的職工如何參保?
陳師傅退休5年了,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過去一直享受勞保醫療。因原單位經濟效益不好,醫療費報銷沒有保障。他想了解一下退休職工能否參加醫療保險。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退休職工也必須參加醫療保險。但退休職工與在職職工參保方式有所不同。已退休的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仍需要建立個人賬戶,但個人不再繳納醫療保險費。個人賬戶基金由參保單位從繳納的醫療保險費中劃入一定的比例。具體劃入比例按各統籌地區的實際情況決定。如某退休職工所在地的劃入比例是5%,退休金是每月800元,則每月劃入個人賬戶的資金是40元,全年個人賬戶基金是480元。個人賬戶上的資金用完以后,一般自行解決門診費用。一些治療慢性病的費用,可以從統籌基金中支出。在統籌基金中支出的時候,退休職工本人也要負擔一定的比例,通常為所在地在職職工的一半。如在職職工個人負擔的比例是20%,則退休職工個人負擔的比例就是10%。
(東南大學醫療保險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