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仲品 孫俊蘭
有些人對身體出現的一些輕微不適開始常不在意,過了一段時間后癥狀明顯了,才想到去醫院檢查,結果有的已患了嚴重疾病,有的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甚至危及生命。現舉出幾例,以作警示。
1,頭痛。頭痛常被人們視為小毛病。其實,頭痛的原因是很多、很復雜的。有小病,也有可危及生命的大病。一位初二的男生,平時學習很用功,成績也在班里名列前茅。半年前看書多了就覺左額顳部頭痛,休息后就好了。后來單靠休息已不能止痛了,要吃復方阿司匹林,用量也須逐漸加大。近來止痛片也止不住痛了,同時發現右眼視力明顯下降,才引起重視。經CT檢查發現,左側顳葉有一乒乓球大小的腦瘤,并已壓迫視神經。
2,低熱。目前在家中自測體溫的人還不很多,所以常不能及時發現低熱。有一青年患者近10多天來自覺呼出來的氣發熱,并覺全身無力。由于吃飯還可以,并能堅持到田間勞動而不在意。筆者給其初診時測得體溫38℃,發現心臟有明顯雜音,胸前還有幾個小出血點。到醫院檢查后被診斷為細菌性心內膜炎。若不及時治療,可發生嚴重后果。
3,不定時的胸痛和干咳。筆者有位同事,平時身體健康,很少生病吃藥,工作也勤勤懇懇,人際關系甚好。前一段時間同事們常見他有時用手捂右胸,問他怎么啦?他說:沒什么,覺右胸部有時有點痛,捂一下就過去了。建議他去醫院檢查一下,但他一直沒有去。直到出現干咳,方到醫院檢查。胸部透視發現右胸上部有腫塊,后經cT檢查診斷為右上肺癌。手術中發現已有轉移,只好做廣泛剝離術。術后又做化療和放療,病情仍未能控制。去世時年僅46歲。該病例若能在胸痛時就去醫院檢查治療,預后就會好得多。
4短暫一側肢麻或走路不穩。腦血栓病人常有一側肢體發麻或走路不穩史,有的長達半年之久才發生半身不遂。這些病人若能在出現肢麻或走路不穩時即進行治療,或許可預防半身不遂的發生。除短暫肢麻或走路不穩外,還有一過性失語、失明等,都說明腦血液供給不足所致,其根本原因是腦動脈硬化。中年人出現上述癥狀時,不可掉以輕心,應到醫院進一步查明原因,以及時治療為好。
5,皮膚小紅點。某男,42歲,幼年患過營養不良性水腫。長大后喜喝酒、吸煙。他當醫生的叔叔回家探親,見他頸部有幾個小紅點,問他已多長時間了?他說已半年多了。不痛不癢,沒有什么妨礙,也就沒有管它。叔叔給他檢查時發現,小紅點壓后可退色,松手后又從中心向四周放射狀恢復發紅。這不是蜘蛛痣嗎?經醫院檢查確診為肝硬化。
6,無力。有一男性病人,45歲,農民。近半年來吃飯不少,但自覺四肢無力。家里人都說:你這是怎么啦,飯未燒好你就餓,吃得也不少,什么活也不愿干,太懶了。他說:我也不是不想干活,就是一點力氣也沒有。坐著就不愿起來,也不知道為什么。去醫院檢查,結果尿糖、血糖均陽性,最后確診為糖尿病。醫生解釋說:糖尿病人吃下去的食物不能轉化成能量,所以無力是糖尿病的常見癥狀。
7,吞咽困難。患者某男,35歲,農民。3個月前吃固體食品時感到在胸骨后有阻擋感,但不痛不癢,喝稀飯、喝湯都不要緊,未引起重視。最近吃固體食品吞咽很困難,喝稀飯也覺有阻擋,才去村衛生室看病。醫生說:這是食管有毛病,需到大醫院去看。經醫院鋇餐食管透視診斷為食管癌。
8,眩暈。患者某女,16歲,學生。近半年來站立時常感軀體不穩,有一種向前或向后傾倒的感覺。開始不影響生活和學習,并未在意。最近眩暈加重,常覺身體在搖晃。因上體育課時跌倒,由校醫送往醫院。經cT檢查診斷為小腦腫瘤。
9,左腋下淋巴結腫大。患者某女,40歲,農民。半年前在洗澡時無意中摸到左腋下有一蠶豆大腫塊,質硬,能移動。但不痛不癢,也不影響生活和勞動,就沒在意。最近發現左腋下腫塊已長成紅棗大,仍不痛不癢,質硬;在左頸部也發現棗核大性質相似的腫塊。村衛生室醫生建議去大醫院看看。經醫院取淋巴結活檢,診斷為惡性細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