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競雄

隨著社會的高度現代化,兒童受交通事故的威脅也越來越大。世界上一些交通發達的國家,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兒童死于車禍,它已成為5~14歲兒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除此之外,這些發達國家每年還有數以萬計的兒童因車禍導致嚴重的顱腦損傷和肢體受損,成為殘疾兒童,因此而耗費的醫療費用高達數億美元,對家庭的打擊和給受傷兒童造成的心理傷害更是難以用金錢衡量。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關于兒童期車禍傷害的完整資料,但從農村局部地區的調查情況看,車禍導致的死亡和傷殘在兒童期意外傷亡原因中居第一位。城市交通擁擠、車多人多,兒童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更為嚴重。
車禍種種
根據車禍發生時受害者所處的狀況分類
1.乘員受傷:受害者是機動車的乘員,當車禍發生時,受害者在機動車上,從車上摔下來或者從車里被甩出去。
2.行走受傷:
(1)受傷者在行走時因沒有遵守交通規則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性的車禍(如在路口橫過馬路時闖紅燈,或者在非人行道上橫過馬路)。
(2)受害者在便道或非機動車道上行走時被車撞傷。
根據車禍發生的性質分類責任編輯/晏然
1.撞車:機動車與其他車輛或物體相撞而發生車禍。
2.非撞車:機動車沒和其他物體或車輛相撞,而是突然剎車或躲避其他車輛、物體而發生乘員受傷。
此外,還可以根據發生車禍的車輛類型來分類,如機動車車禍、摩托車車禍、自行車車禍等。
為什么會出車禍
1.未遵守交通規則
因沒有遵守交通規則而發生的車禍在交通事故中占大多數。查閱公安交通部門的交通事故檔案可以發現,兒童期交通事故的責任方多半是兒童受害者,例如小年齡孩子穿越馬路時沒有成年人帶領,不走便道或人行橫道,騎自行車技術不熟練或逆行,在公路旁玩耍,橫過馬路時不注意看信號燈及車輛行駛情況,騎自行車帶人,在機動車道上騎自行車等等。
2.交通標志不醒目
因交通標志不醒目而造成的車禍也占交通事故的一部分。一些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交通燈長期壞損無人修理或亮度不夠難以辨認,人行橫道標志不清,學校、市場等人多擁擠的路段沒有設置標牌等。某些惡劣的自然條件,如有霧、下雪、下雨、黑夜、停電等,使交通標志難以辨認,也是造成車禍的原因。
3.違章駕車
司機酒后開車、疲勞駕駛、不系安全帶、超速行駛、闖紅燈、無證駕駛、未成年人駕車,12歲以下兒童騎自行車上馬路、騎車下坡不減速、騎車猛拐、騎車撒把、騎無閘車等等。
4.其他
國外一些研究兒童交通事故的資料表明,緊挨著停在路口的車輛過馬路、橫過馬路時奔跑,是兒童發生車禍的常見原因。另外還發現,交通事故多發生在12歲以下兒童特別是男孩中。
車禍對兒童的危害
交通事故對兒童的危害輕重不一,可分以下幾類:
1.輕傷:有皮膚擦傷、挫傷、扭傷、脫臼等。
2.重傷:多見于腦震蕩、顱內出血、腦挫裂傷、骨折、內臟出血或破裂、休克甚至死亡。
3.殘廢:多見肢體殘疾和精神、智力殘疾,也有視力殘疾、聽力殘疾等。
4.心理損傷:車禍除了會給兒童造成身體損害以外,對兒童心理的傷害也是不應忽視的。有的兒童因經歷車禍而懼怕乘車,有的兒童在目睹親人或其他人因車禍受傷甚至死亡后,出現心理障礙或性格改變。心理的損害不像身體上的傷害那樣容易被發現,但對兒童性格、氣質、個性,以及今后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
怎樣預防兒童車禍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在交通事故的發生中有不同的危險因素,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預防。
1.學齡前兒童
幼兒是行走交通事故的高發人群,也是三輪車車禍的危險人群。在機動車車禍乘員受傷者中,也有幼兒。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預防交通事故:
(1)對嬰幼兒加強看管,不要讓孩子在人多車多的路上獨自行走。
(2)在托兒所幼兒園進行交通安全常識的普及宣傳。不少經常接受安全知識教育的孩子不但自己注意交通安全,還能提醒家長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不闖紅
燈、不逆行、不超速行車等等。
(3)孩子上街要走人行道,而且一定要有家長陪伴,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家長要牽著孩子的手行走。
(4)不要讓孩子騎三輪車上馬路旁的人行道、機動車道或狹窄的馬路。
(5)黃昏以后不要讓孩子在有其他車輛通行的地方騎車。
(6)帶孩子乘車要給孩子系上安全帶,家長也要系上安全帶。要讓孩子從小耳濡目染交通安全常識,并從成年人的行動中懂得如何采取安全預防措施。目前已有不少國家設計了專門的兒童安全座椅,可將孩子固定在車座上,以減少兒童乘車的不安全因素。
2.學齡兒童
小學低年級兒童(6~9歲)發生步行交通事故的較多,而在駕車交通事故中,危險人群是小學高年級兒童(10~14歲)及青少年(15~18歲)。對于學齡兒童及青少年,建議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在學校開展交通安全知識教育,使學生懂得如何遵守交通規則,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2)學校應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如學校門前的路口設專人執勤,在學生上學和放學時護送學生過馬路。
(3)教育學生不在馬路上奔跑,不緊挨著停在路口的車輛過馬路。
(4)12歲以下的兒童不騎自行車上馬路。騎自行車要遵守交通規則,不搶行、不逆行、不騎車帶人。
(5)定期對自行車進行檢修,以避免因車閘失靈等原因發生交通事故。
(6)禁止學生騎車撒把、下坡不捏閘和騎車下臺階。
(7)15歲以下兒童不獨自騎摩托車,坐摩托車要戴頭盔。
(8)乘車要系安全帶,要養成習慣,形成自覺反應。
已有不少國家在車內兒童安全座椅的前方設置空氣袋,以減少車禍對兒童的傷害。國外已有法律限制17歲以下的青少年開車,我國青少年開車的情況雖不普遍,但隨著私人汽車的增多,青少年駕車的問題會日益突出,應引起重視。
交通事故的預防,涉及社會、家庭、學校等各個領域,降低車禍的發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