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平

星期天的圖書館,讀者很多,大家都在挑選著自己喜愛的圖書。突然,從里面傳來了爭吵聲:“換本別的,不能再借這本書了。”“不行,我就要借這本。”只見4歲的樂樂邊說邊跑到我面前,把剛剛還回來的《西游記》遞到我手上。他媽媽從后面跟了過來,沖我說:“老師,您說這孩子是怎么回事?這本書他都借過4次了,每次都讓我給他講好幾遍,故事內容我都能背下來了。可他選來選去,還要借這本。”我問樂樂:“樂樂,為什么還借這本書呀?”樂樂回答:“這里有孫悟空,我喜歡看孫悟空打妖怪。”我點點頭:“樂樂真棒,想像孫悟空那樣勇敢。這本書還沒看夠是嗎?”樂樂聽我夸獎他,立刻挺起了小胸脯,使勁兒點點頭。我說:“那就讓你再借一次《西游記》。不過我有個要求,你看了這么多遍了,下次來給我們講講這個故事,好不好?”樂樂點頭表示同意。“圖書館又買了很多好看的新書,下次老師幫你挑一本好不好?”“好!”樂樂干脆地說完,拿著《西游記》高高興興地跑開了。
看著因滿足自己的心愿而開心的孩子,我勸導著樂樂媽媽:既然孩子還想看,就證明他還沒有看夠。我們大人不要煩,一定要耐心地給他講。不過在反復講的同時,要引導孩子更深入地分析書中人物。如學習孫悟空不畏強敵、勇敢斗爭;學習唐僧不怕磨難,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要像豬八戒那樣在困難面前灰心退縮。聯系到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面對困難時應該怎樣去做,讓孩子來思考回答。也許孩子一時對這些道理還不懂,但當他經歷到類似問題時,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這個答案,而顯得從容、鎮定。
其實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反復聽一個故事是件好事,證明故事中有他喜歡的內容。他通過反復地去聽、去看,可以掌握很多知識,如記住故事情節,并通過講給別人聽鍛煉他的復述能力;記住書中的詞匯,以豐富自己的語言等等。對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一個故事只看一遍或只聽一遍是沒什么印象的。同樣一個故事,每聽一次、看一遍,孩子都能從中找到一些新的感受、新的經驗,因為孩子正在快速地成長,今天和昨天的他是不同的。
一段時間后,孩子可能對一本書的興致慢慢減弱,而對另一本新書感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孩子介紹一些新書里有趣的內容,如果他想看,再來圖書館時,他就會主動去尋找。如果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和眼光去選書,不但會弄得大家不愉快,即使書借回了家,也可能會在那里“睡大覺”。
責任編輯/段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