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鵬 龍在淵
獻血的人
HI:周輝!情人節快樂!
請到這里看一看吧!祝你旅途愉快!
我
“想要富,袖子捋。”花坪和福臺的農民,早在80年代前就開始偷偷摸摸地賣血。
王祥和和他的堂兄弟們,大概是第一批摸到這致富門路的人。
后來村里的成年人都上了陣,婦女生了孩子也加入“賣血隊”。王祥和和他的兩個堂兄弟當上了“血隊長”。
吳家川的李有清,每月抽3次血漿,每次400毫升。
李有清之妻趙翠連,每月抽3~4次血漿,每次400毫升。
同村的王氏七兄弟,年紀最小的已44歲,均超量頻繁賣血……
他們的“獻血”地點只有一個——地區中心血站。
他們迷戀著“賣血”制造的物質成就:獨門獨戶的小院,彩電、收錄機、媳婦閨女的體面衣裳、娃娃的學費。對于上交鄉里村里的提留——只要有血賣,他們“再不用鎖上門,朝后山上跑了”。
感染的人
沒人統計定西地區有多少人因輸血感染了丙肝,短短幾年間,僅定西縣醫院醫護人員就被“放倒”了3個。
1997年11月26日,定西縣的劉女士因卵巢腫瘤動了手術,輸了定西中心血站提供的400毫升血,手術后一個月她又進行了化療,又輸了200毫升血。第50天,她復查時發現自己的肝功異常,1999年她被確診患了丙肝。
記者了解到的5位感染者,沒有人敢站出來打官司。
地區工商銀行的秦和平1997年9月被確診為丙肝,疑點也被集中在血站供應的那袋血上。但折騰了兩年,毫無結果。去年9月確診肝硬化后,他就心灰意懶,精神和身體全垮了。
定西地區醫療用血,由中心血站統一供應。但時至今日,“血案”如毛,卻無一家醫院或衛生管理部門公開以單位的名義,質疑中心血站的血源問題。
被污染的血液的危害肯定已超出了定西地區。在中心血站最鼎盛的1995、1996年,有不少“賣血人”看到中心血站內停著河南、陜西、內蒙、新疆等地的拉血車。
一份不被認可的調查報告
這份報告的全名為《甘肅省定西地區既往獻血員丙型肝炎流行病學調查》,長達16萬言。調查的領銜者是定西醫院的雷成多主治醫師和上海曙光醫院的任進余博士。
這份調查報告共調查了245名“獻血”人員,發現其中240人是丙肝病毒感染者。從調查的結果可以斷定,“獻血”人員大規模丙肝病毒感染是由于“單采漿法”的不規范(消毒不徹底、一針多用等)導致的交叉感染。
這份報告前年年底經過了省級鑒定,推薦申報定西地區“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一等獎”,但連論文答辯的機會都沒有。
在定西地區衛生處,記者說明來意后,李志林處長立即說,“肯定是雷成多叫你們來的,他的論文沒評上獎,不滿意。”下面是記者與她的對話——
記者:我關注的是文章所坡露的大規模丙肝感染是否存在?
李處長:這歸定西縣管,我沒接到過正式報告,不掌握。
記者:245個賣血人員,98.12%的感染率。你是雷成多論文的衛生方面的評委;而且又是定西地區衛生行政方面的最高領導,有責任核實調查所述的情況,如屬實應立即上報。丙肝是乙類傳染病。
李處長:噢,我們好像上報過。
記者:你們上報的是乙肝。
李處長:丙肝是通過血液傳播的,不用上報,控制就行了。
記者又到“中心血站”,采訪了趙云生副站長。
記者:關于你們血站曾因單采漿導致丙肝感染的說法,你們是否聽說過?
趙:1995年還是1994年,國家下了29號文,之后才規定進行HCV(丙肝病毒)檢測。我們立即執行了,不合格的堅決全部淘汰。
記者:淘汰了多少人?
趙:說不清楚。
趙還說,為保證血源質量,他們大量發展新成員加入“獻血員”隊伍。現在總數已達1000人。
根據《定西地區既往獻血員的丙型肝炎流行病學調查》,丙肝在獻血員中如此高發病率除與貧困和當地群眾知識甚少等因素有關以外,血站管理存在問題也應引起主管部門注意。
摘自《南方周末》
(請本欄目作者與本刊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