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 偉 夢 月

嬰幼兒得了病,不能向醫生清楚而準確地敘述病情,需要家長代述,以便醫生更好地為孩子診病、治病。
怎樣才能比較準確、全面地為孩子代述病情呢?家長應重點介紹以下幾方面的情況:
體溫:患兒就診,醫生一般都要詢問是否發燒,必要時會為患兒量體溫,家長可以用額頭有點熱、燙手、滾燙等大概地說明發熱的程度。如在家中量過體溫,則要將測量的結果告訴醫生。
時間:患兒發病時間、發作間隔時間、病情惡化時間等對鑒別不同疾病有重要意義。因為醫生只能通過家長代述來了解患兒患病時間的長短和發病過程。所以家長在代述患兒發病時間時一定要準確,不能含含糊糊。
狀態:要把患兒發病時的狀態表述清楚,如四肢活動是否自如,頸項是否強直;神志是否清楚;有無煩躁不安、哭鬧、嗜睡、昏睡的現象;疼痛是否劇烈;咳嗽是干咳還是嗆咳,是否咳痰;嘔吐是溢出性還是噴射性等。
飲食:應主要說明患兒的飲食量比正常時增減多少,飲食間隔次數的改變,以及孩子是否有饑餓感、飽脹感及厭食、停食等現象。偏食情況應主要說明患兒是喜干還是喜稀,喜酸還是喜甜,喜素還是喜葷。
睡眠:孩子得病,睡眠是有變化的,也是家長容易觀察的。首先是睡眠時間,即每次睡多長時間;其次是睡眠的狀態,是正常睡眠還是昏睡,睡眠中有無驚叫、哭泣等。
便溺:注意說明患兒大小便的次數、顏色、有無血樣或膿樣物;大小便時有無疼痛感,氣味變化是否明顯;是硬便還是軟便或稀便等。
出汗:主要說明患兒出汗多少,是活動多汗、吃喝出汗,還是睡眠多汗、疼痛出汗,有無長時間無汗現象。
病史:包括患兒病史和家族病史。比如患兒以前得過什么病,什么時候得的,有無后遺癥等;家族有無遺傳性疾病,家庭成員中有無患肝炎、結核等傳染性疾病者。
求醫經過:孩子在來醫院就診以前,是否去其他醫院進行過診治,作過哪些檢查,用過什么樣的治療方法,服過什么藥,劑量多少,有無藥物過敏反應等,都要說清楚。
此外,為孩子代述病情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1.不要自己亂下結論,還未經醫生診斷,就說孩子得了什么病。比如腹痛就說得了腸炎,頭痛就認為是感冒,這樣會影響一些臨床經驗不足的醫生的分析和辨別,增加誤診的可能。
2.不要隨意夸大或淡化孩子的病情,以免影響診斷的正確性和準確性。
3.不要隱瞞以前的診治情況。有些家長怕醫生反感,不愿把孩子以前的就診情況告訴醫生。這樣容易走彎路,給治療帶來困難。比如在以前就診過程中,患兒可能服過某種藥,不管用,你不告訴醫生,醫生有可能開的還是類似的藥;或患兒已對某種藥產生了抗藥性,醫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繼續應用該藥,必定會影響治療效果。
總之,為孩子代述病情,要盡量準確、簡潔;敘述內容的詳略可根據醫生的需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