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星 謝 玲

周綺思依靠全靜脈營養生存15年了!按想象,她該是病病歪歪、一臉灰色;床前堆滿藥瓶,家中不事料理。筆者前去拜訪的路上,還想好了滿腦子安慰的話語。叩門后,出現在門前的卻是這樣的周綺思:個子高挑,略顯清瘦,頗有精氣神兒。她說剛打外面辦事回來。因為是周五,所有學校都早放了學,孩子也回了家。先生蔡漢躍也早早地等候在家。我們的談話自然引回到15年前。
戰勝死神
1986年2月19日深夜,27歲的周綺思懷孕7個月了。突然,她下腹部劇烈地疼痛起來,急送醫院,初診疑是早產,之后疼痛有增無減且大口吐血。第二天上午9點,嬰兒死于腹中。下午手術打開腹腔后發現:腸扭轉使全部小腸組織壞死。為挽救生命,不得不將她的全部小腸和部分大腸切除。此時,醫生不禁為周綺思今后要面對的生存難題憂慮。
小腸的全部切除意味著人體吸收營養的途徑徹底中斷。她年輕的生命似乎突然進入死胡同,她再吃什么,也不能消化吸收了,維持生命的惟一方式只能靠腸外營養輸入療法了。
周綺思接受的腸外營養治療在醫學上叫“全靜脈營養”(T.P.N.),就是通過靜脈輸入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為了保證長期T.P.N.的生活質量,上海中山醫院的專家主持手術將周綺思的胃、十二指腸與大腸接通,在她頸下大靜脈內“埋”入一根導管,管子口露于體外,每天靠從導管“入口處”輸入2000毫升的靜脈營養。每天晚上她得花8到10小時的時間“就餐”,食譜由脂肪乳、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電解質和葡萄糖組成。闖過了抗感染的難關,周綺思堅強地活了下來,并創造了我國依靠腸外營養生存時間最長的紀錄。
創造奇跡
就在周綺思依靠靜脈營養生活了6年之后,1992年,她又懷孕了。
她能承受再造一條生命的負荷嗎?醫生坦言,世界上還沒有完全依靠腸外營養生存者成功生育的先例,其意外情況的出現無法預料;同時不能排除非正常營養供給造成先天不足嬰兒出生的可能。談及當時的心理壓力,周綺思夫婦的言語中至今還流露著后怕……這是一次向充滿未知因素的生命科學的探險。
在孕期,周綺思先后出現嚴重的貧血、缺氧、缺鋅等營養不良癥狀,其間醫院悉心監護,使用特殊營養液,使癥狀有所緩解。懷孕第33周時,嬰兒通過剖腹產早早降臨人世,重量為2020克,明顯弱小,呼吸失常,繼而又出現了肺炎癥狀,處于搶救監護狀態。但是小生命與母親一樣頑強地活了下來。
周綺思夫婦給女兒取名“蔡惟”,取“世界惟一”之意。1992年4月8日,蔡惟成為世界上第一例完全依靠靜脈營養孕育的嬰兒,周綺思成為世界上第一例完全依靠靜脈營養孕育生命的母親,這兩個生命的奇跡載入了世界吉尼斯紀錄。
現在,小蔡惟已9歲了。除正常的學業外,她還學習彈鋼琴,鋼琴考級已達6級。她當場為來訪者彈奏了優美的鋼琴曲。她們以鮮活的事實證明:靜脈營養者也能正常生育。
愛的力量
周綺思的奇跡,離不開15年如一日給予她無微不至關愛的丈夫——蔡漢躍。
結婚1年多,周綺思即患病,營養液成了她終身的“飲食”。用周綺思的話說,從此,蔡漢躍就從“模范丈夫”變成了“麻煩丈夫”。
周綺思家的客廳邊有兩個很特別的小隔間,一間是存放“營養液”的小倉庫,另一間是蔡漢躍配制營養液的“藥房”。在只有一平方米大的斗室中,有紫外線消毒器、大大小小的容器、一次性注射器等醫用器具。在這里,他每天下班后要將葡萄糖、電解質、生理鹽水等與營養液“勾兌”好。
由于周綺思靜脈導入的位置位于心臟上方的胸腔處,營養液是不經腸道的濾化直接進入血液的,任何感染都會直接危及生命。一次,蔡漢躍在配制過程中,恍惚覺得針頭觸及了一下皮膚,當時未在意,但輸入體內不多久,妻子就感染發高燒41攝氏度;又一次,因輸液中途妻子不適起來,趕緊卸下輸液管上醫院,待回家后又重新輸上原先未輸完的營養液,不想營養液已被空氣污染造成感染。經過這兩次意外,蔡漢躍操作加倍小心,他還利用重力原理,發明了輸液報警裝置,每當營養液即將輸完時,就會發出警報。15年,5400多個日子,蔡漢躍在給妻子輸入生命養料的同時,也在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愛的力量。
周綺思夫婦參與并感受著奇跡創造的甘苦。在他們的經歷中,再次展現了現代文明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