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yī)簡介]張金哲現任北京兒童醫(yī)院外科主任醫(yī)師,首都醫(yī)科大學教授,中華小兒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教授為我國小兒外科創(chuàng)始人之一,有不少手術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被一些國際同道稱為“張氏鉗”、“張氏辯”、“張氏膜”等。發(fā)袁論文150余篇,著書30余部,科研成果獲獎10多項,曾任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2000年獲國際小兒外科最高成就獎——英國皇家學會“丹尼斯布朗”金獎。
大凡做家長的都遇到過自己的孩子喊肚子痛。小兒腹痛有兩種,一種是腸痙攣,痛的時間不長,痛過后一切恢復正常,在小兒中非常常見。另一種是急腹癥,疼痛嚴重,有時會危及生命,有一定的危險性。家中孩子如果經常喊肚子痛,常會使家長擔心不已。下面分別介紹兩種腹痛的特點及區(qū)別方法。
一、腸痙攣
腸痙攣是指腹內臟器無實質性損害,因為腸管痙攣(腸管肌肉抽筋)引發(fā)的腹痛。這和游泳時受到寒冷引起腿抽筋一樣。腸痙攣腹痛的特點是:腹痛時間不長,多為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很少超過兩個小時。小兒痛后照舊玩耍、吃東西。一般疼痛不嚴重,但有時也會出現劇痛,致使小兒哭叫和出汗。腸痙攣腹痛可以偶然發(fā)生一次,也可連續(xù)發(fā)生數次,或時好時壞連續(xù)發(fā)作幾天,甚至斷斷續(xù)續(xù)、時重時輕持續(xù)1~2年。
經常有家長問腸痙攣是什么病?嚴格說來它不算病。因為腸痙攣既不妨礙小兒的健康,又不影響生長發(fā)育。小兒身體內部無實質性損害,當然更不會威脅生命。它只是腸管一時性功能紊亂,疼痛消失后就沒事了。
家長還會問是什么原因引起腸痙攣?發(fā)生腸痙攣的原因有兩個:①過敏反應。常見的過敏反應有皮下水腫、皮疹瘙癢、氣管痙攣喘息和出血紫癜。小兒過敏性腸痙攣主要是因為不適應飲食環(huán)境,第一個好發(fā)期為嬰兒時期,即小兒斷奶加輔食的時候。小兒斷奶后加輔食應該有個適應過程,大多數小兒反應不明顯,個別小兒反應比較嚴重,這就是過敏反應,表現為腸痙攣,嚴重的會導致腸套疊,成為真正的急腹癥。第二個好發(fā)期為學齡兒童。小兒從家庭走入學校,雖然飲食沒有發(fā)生變化,但每天吸入的塵土與以往大不相同,包括花粉、草子、垃圾等各種可吸入性顆粒物。這些顆粒物被小兒咽入腹內則可引起過敏。所以小學生常會發(fā)生腹痛,每次腹痛時間不長,也查不出病來,二三年級時會逐漸自愈。②繼發(fā)性腸痙攣。這是體內疾病引起的,如寄生蟲、潰瘍病、腦脊髓病、代謝病、膠原病、血液病以及藥物中毒等。這些疾病都有自己的特有癥狀和診斷依據。如果癥狀不明顯,只像一般的腸痙攣,不影響營養(yǎng)吸收,則不需要休學住院治療,只要抽空去門診逐項進行檢查,查清病因之后,再對癥治療。
腸痙攣發(fā)作時,小兒應立即臥床休息,家長也可用熱水袋給孩子捂一會兒肚子,疼痛很快就會消失。如連續(xù)反復發(fā)作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則可在平時服用解痙攣抗過敏藥,如顛茄、非那根、撲爾敏等,連服3天,發(fā)作可減少,并減輕疼痛。要注意的是,小兒腹痛時即刻服用解痙藥大多無效,因腹痛時間本來就不長,藥效趕不上病程的變化。
有些家長由于不了解腸痙攣是怎么回事,盲目帶孩子看病,既浪費了精力,又花費了不必要的財力。如我有一個病人,從小學三年級就由父母帶著到處看腹痛,休學3年,從四川到武漢、上海、北京等地的幾家大醫(yī)院去看,并且住院檢查,做了各種診斷,如CT、MRI、纖維十二指腸鏡、纖維結腸鏡,也未明確診斷。家長越來越緊張,認定兒子患了疑難重癥。最后經人介紹找到了我,帶來的病歷及片子有半寸厚。孩子母親一見到我就說:“人們都說‘看腹痛找您就算到頭了,我只想請您告訴我,我兒子能否復學?”我看孩子長得又高又大,超重約50%,滿面紅光,精神充沛,并已有半年未再腹痛。我摸摸他肚子,檢查了肛門,然后對他母親肯定地說孩子完全可以復學,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不限飲食,照常上體育課。父母高興極了,可孩子表示堅決不回小學上三年級。這個悲劇的發(fā)生,孩子的父母有責任,但是為什么沒有一個醫(yī)生肯早對家長下一個結論?當然,我下結論是看了半寸厚的病歷、片子,以及檢查之后。其實每個醫(yī)生都早已查出孩子“無病”,只是未能說服家長,未能把病情講透。
二、急腹癥
急腹癥是指腹內臟器有實質性損害,如發(fā)炎、梗阻、破潰等,從而造成腹痛,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常見的有闌尾炎、腸梗阻、胃腸穿孔等。急腹癥腹痛的特點是:患兒腹內臟器損傷嚴重,因此腹痛長時間不消失,肚子怕摸怕碰,同時無食欲、怕活動,較小的孩子會出現煩躁不安,愛哭并伴有發(fā)燒。發(fā)生急腹癥腹痛必須早送醫(yī)院,及時治療。以下幾種疾病會造成小兒急腹癥。
(1)急性闌尾炎。闌尾炎發(fā)病率最高,好發(fā)于學齡兒童,突然右下部腹痛,數小時后可能有低燒、惡心、嘔吐、怕活動、走路小心緩慢不敢直身現象。應及時送醫(yī)院治療,否則腹痛不但不能緩解而且可能加重。及時手術可痊愈。耽誤3天以后的闌尾炎,如果小兒精神、食欲好轉??刹槐厥中g,如病情惡化則需搶救治療。人體內的闌尾很細小,發(fā)炎腫脹時會把管腔堵死,腔內分泌物多了,就會漲破穿孔,膿到處流,引起腹膜炎。小兒腹膜的總面積和全身皮膚總面積一般大,如果全部發(fā)炎會有生命危險。它不像患腸炎和鼻炎,分泌物可隨時由腹瀉、流鼻涕來解決。所以,闌尾雖小,危險卻大,小兒患闌尾炎后必須早做手術切除,避免穿孔。20世紀初期,不做手術的患兒大約有25%的死亡率,近30年來,小兒患闌尾炎包括穿孔腹膜炎,在大城市經手術或綜合治療,幾乎無一死亡。這首先是醫(yī)學的進步,更重要的是家長能及時將患兒送往醫(yī)院治療。
(2)腸梗阻。是指腸管不通、腹絞痛、嘔吐黃水、不排氣。腸梗阻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有:腸套疊,蛔蟲團、黑棗團、毛發(fā)團等堵塞腸管,及粘連性腸梗阻,疝氣嵌頓絞窄等腸管外閉塞等引起。小兒腸梗阻一般是指粘連性腸梗阻,腹內有粘連壓閉腸管或發(fā)生扭絞造成腸梗阻。粘連可以是先天存在的,也可是腹內發(fā)炎或手術后形成的。任何年齡的小兒發(fā)生上述癥狀,特別是小兒精神不佳,面色蒼白,必須急送醫(yī)院治療,有時需開腹手術。但必須了解,粘連是腹內自然保護性變化,一年內多可吸收,而腸梗阻的發(fā)生只是偶然的。腸梗阻發(fā)展到最后會引起腸管堵塞憋破,胃腸穿孔的致命原因也是腹膜炎導致的,比闌尾炎更嚴重,因此家長要特別引起注意。
(3)腸套疊。腸套疊高發(fā)于1歲左右的小兒,一般是痙攣的小腸套人大腸,重疊起來造成腸梗阻。發(fā)作時小兒陣陣哭叫不停,幾小時后大便呈紅果醬樣,患兒精神不佳,面色蒼白,家長要爭取在數小時內將孩子送往醫(yī)院治療。發(fā)病一兩天的病兒90%在門診用氣灌腸(向肛門內打氣)治愈。極少數晚期患兒需要住院手術。長時間腸套疊易造成腸壞死而危及生命。
(4)嵌頓疝。小兒平時有疝氣,時大時小,疝內的腸管時出時回。發(fā)作時腸管突然出來太多而被卡住不能回到腹內,使腸管不通,叫做嵌頓疝。這也是腸梗阻的一種,不過毛病在陰囊或腹股溝,不在腹腔里。小兒腹痛就診,應在檢查腹部的同時也檢查陰部,如發(fā)現一又硬又脹的小腫物,捏摸引起劇痛,這就是嵌頓疝,應立即手術。如時間一長,腸管卡死則會危及生命。雖然嵌頓疝有時可以捏回,但是疝總是要手術修補的,不如一并手術,免得小兒多受一次痛苦。嵌頓疝多見于男孩子,但女孩子也有發(fā)生,不可忽視。
(5)卵巢囊腫扭轉。女孩子有先天性囊性畸胎瘤,平時毫無癥狀?;チ鐾蝗蛔孕信まD則會引起劇烈腹痛,下腹部稍鼓起,有壓痛。時間長了,卵巢、輸卵管及腫瘤必然壞死,不但會損失一個卵巢,還可危及生命,所以要早做手術。
近年來,B超的使用與腹腔鏡手術的開展,使急腹癥的診斷更加迅速和準確,并且基本上避免了開腹手術。其安全而簡便的特性很受家長歡迎。
家長掌握了小兒腹痛的特點,并學會加以區(qū)別,可使小兒免受不必要的痛苦,對其健康成長極為有利。
(編輯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