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所知的中共諍友梁漱溟

2001-04-29 00:00:00閻秉華
炎黃春秋 2001年4期

《炎黃春秋》發表過吳江先生的一篇文章《值得紀念和研究的梁漱溟》(見1999年第9期),文末說:“梁漱溟是一個真真實實的人,有益于中國文化的人,也是有益于探索中國社會的人。這樣的人是值得后人紀念、研究的。”

吳先生如此評價梁先生,真乃仗義執言,說出了許多真正了解梁先生的人的心里話。

我的亡夫李淵庭,是梁漱溟先生的學生、秘書,跟隨梁先生治學近60年。我是1945年11月在重慶見到梁先生的,不久由梁先生的夫人陳樹介紹加入民盟。如說我家與梁家“過從甚密”并不為過。特別是1985年3月至1988年初,我在梁漱溟先生親自指導下,編寫《梁漱溟先生年譜》(1991年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過程中,與梁先生交談較多,又閱讀了他的主要著作,對梁先生這樣一位愛國知識分子,又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愿意將我知道的一些事,和別人雖寫過而我認為需要補充或修正的事,寫出來以供參考。這大概是我這個年逾八十、身體多病的老人,為梁先生最后辦的一件事吧!

把梁漱溟兩次訪問延安概括為一次是“求同”,二次是“存異”,未必恰當

寫梁漱溟,特別是談到梁漱溟與毛澤東主席的關系,就不能不談梁漱溟1938年和1946年的兩次去延安。但是,有的文章把梁的兩次訪問延安,概括為第一次是“求同”,第二次是“存異”,我認為是不符合實際的。這只要認真看一看梁先生有關訪問延安的文章便可以知道了。

梁自謂第一次訪問延安是考察并交換意見。關于第一次訪問延安的動機,梁漱溟在1938年出版的《告山東鄉村建設同人同學書》中,明確無誤地說:“我去延安是有兩件事要做,一是對于中共作考察;二是對于中共負責人有意見要交換。”“若論其意緒動機,則蘊蓄已久。我是要求社會改造的人,我始終同情共產黨改造社會的精神,但我又深深反對共產黨不了解中國社會,拿外國辦法到中國來用……”“所謂考察者,不是考察別的,是專考察共產黨的轉變如何。其一所謂交換意見者,不是交換旁的意見,是專為求得國家進一步的統一,而向中共負責人交換意見。”

梁先生1931年與梁仲華一道在山東苦心經營“鄉村建設運動”工作,經過六年多的努力,已有所建樹,不料在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寇長驅直入,國民黨節節敗退。中國能否戰勝日寇,梁先生心中無數。

中國共產黨發出停止內戰、團結抗戰的呼吁,梁漱溟先生不知是一時策略,還是真誠實意。想探虛實,明真相。

七七事變后,南京政府于8月17日召開最高國防會議參議會,吸收一些社會名流參加。梁漱溟先生也在被邀之列。梁在此次會上,第一次見到周恩來,印象很好。會后,他就找董必武說:“我想去延安。”

說來梁漱溟與毛澤東還有一點舊緣。民國七、八年(1918、1919),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時,梁正在北大教書,既是毛澤東老師又是毛的岳父的楊懷中(昌濟)先生,同時在哲學系任教。楊住地安門豆腐池胡同,毛隨楊同住,梁去看望楊先生,便有了與毛澤東碰面的機會。

董老把梁漱溟想訪延安的信息電告中共中央,延安表示歡迎。所以他在1937年12月下旬,安頓好他從山東帶出的人員后,在1938年元旦就上了去延安的路。

據梁漱溟先生講,這次訪問延安,談話最多的是和毛澤東主席,前后共八次。除一次毛主席設宴招待,一次告別送行外,六次時間多半很長,至少亦有兩個鐘頭,其中兩次是通宵達旦。

梁漱溟先生在1938年寫的《告山東鄉村建設同人同學書》和1941年在香港《光明報》發表的《我努力的是什么》兩文中,對他與毛澤東的談話,都有重要記述(上述兩文均編入《梁漱溟全集》第六卷)。

毛澤東談話使梁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是毛的《論持久戰》的思想,梁說:“這篇文章那時還沒有發表。他就是以這篇文章內容來說給我的。說中國一定勝利。我聽他的談話,把我心中的煩悶一掃而光。”

梁漱溟先生坦陳他“是在悲觀失望中去延安的”。在編寫梁先生《年譜》時,梁先生對我們敘述得更為具體生動。他說:“日寇侵略我們,全國處于崩潰邊緣。日寇來了,各自逃難,抵抗不了,我非常失望,對蔣介石政府失望,對全國統一不起來悲觀。”“在延安時看到毛君澤東,談國家大事,毛澤東是完全樂觀的。毛澤東講日本是個小國,它侵略中國,兵力很有限。我們是大國,地方遼闊,大得很,我們退到西南了,日本的兵力就分散了,它的兵力不夠用了。日本的野心想獨吞中國,歐洲列強不會允許。日本人一定要失敗。”梁先生說,毛澤東談得很多,越談越使他興奮,中國有希望,也就使他“由悲觀變為樂觀了”。

梁漱溟曾向毛主席測探中國統一前途的消息。梁說:“我看中國問題有兩面,一面對外要求得民族解放,一面對內要完成社會改造(即建設新中國);你看對不對呢?”毛澤東答曰:“完全同意。”梁先生又問:“這兩面問題應當分別解決呢,抑或一并解決,不得分開?”毛澤東答曰:“這原是相關的事,不應分開來談,但究非一事。在進行解決上或時有輕重賓主之異。譬如眼前應當一切服從于抗戰,第二問題只能附在第一問題里去作。”梁先生說:“這在我亦沒有疑問。不過我卻要求在今日民族對外之時,決定我們本身社會改造之事,我認為此一決定,正為對外抗戰所必要……”

梁漱溟進而提出他“要確定國是國策”的主張,他說:“就是對民族解放、社會改造兩大問題,及其所涵細目,均有確切之訂定。尤其要緊的,在建國的理想目標,并其達于實現的路線步驟。如何來確定呢?這當然要全國各方開誠相商,共同決定。”

據梁先生回憶:“毛澤東表示單為抗戰而團結,誠不免一時手段之嫌。但他又慮社會改造問題重大,牽涉甚遠,各方意見或未易接近。倘各方意見不能歸一,豈不又影響眼前抗日?似不如走一步,說一步。我說你這種顧慮亦是應有的,不算過慮。但遇此困難,當以熱心(熱心于徹底團結)信心(相信彼此說得通)克服之,而努力以求得最后結果。毛澤東先生說‘你的意見是好的,此事最好由國民黨來倡導進行,或其他方面來推動提倡。中共方面,因為剛將抗戰促動起來,不過六個月又吵動什么社會改造問題,似乎不便。’”

談話中的主要爭論在階級斗爭問題上。談到中共的政治路線時,梁先生問毛澤東:“中共過去最大的錯誤是什么?”毛澤東笑著說:“你且說一說看。”梁漱溟據其所見,談了“兩個對照”。說北伐時,“革命軍并非以兵力或戰術戰略制勝”,“成功在政治上適合當時大勢需要”。對照十年內戰時期,在梁看來,“共產黨之革命無成,即是其政治上的失敗,政治上路線錯誤”。梁又與抗戰爆發前后的形勢比,他認為這一時期,“共產黨博得國內大多數的同情擁護和期待,聲光出于各黨之上”,沒有別的原故,“只為放棄對內斗爭”,“適合人心要求”。而且梁先生斷言,“過去十年之勞而無功”,證明了中共“政治路踐之不對”。對于梁先生這一番“宏論”,毛澤東的不能茍同是肯定的,但據梁先生的記述,說“毛澤東聽完我的話,笑顏相謝,說‘你的意思很可感’。”

有時二人也發生爭辯。據梁所述,在談到建設新中國要認識舊中國時,所見不同就爭辯。梁說:“毛澤東的理論主張四個字‘階級斗爭’,我就反對他的‘階級斗爭’。我認為老中國是缺乏‘階級斗爭’。明清近五六百年,階級分化不明不強,貧、富、貴、賤當然有,可是上下流轉相通,不固定,跟歐洲社會不一樣。中國的老話‘耕讀傳家’……還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農家的人讀書,學成中舉,點翰林,還可做官當宰相,近代社會工商發達……工人與資本家對立,關鍵是資本主義起來。中國資本主義沒有成功,只有萌芽。我與毛澤東爭論,毛澤東說‘你過分強調中國社會的特殊性’,我說‘你對中國社會特殊性認識不足’。這樣就沒有什么話好講了。”

盡管如此,梁說:“彼此雖有爭辯,而心里沒有不舒服之感。大致每次(談話)都可以讓你很舒服的回去。”

梁先生還曾問中共中央總書記張聞天:“你們都說團結御侮,是否不御侮就不團結呢?對內斗爭是一時放棄呢,抑永久放棄?”張聞天先生答復說:“我們原來與國民黨合作一起北伐的,但中途被排斥,十年苦斗非所愿,今得重合,將長久合作下去,共同抗戰,共同建國。”

首訪延安,應該說是梁先生政治上的一大轉折

梁漱溟這次訪問延安18天,通過實地考察和與毛澤東、張聞天、張國燾、郭洪濤等先生的談話,進一步了解了共產黨的團結抗日政策,政治思想上有所溝通,從而開始轉變反共的態度。筆者認為,一直自詡為“中間路線”和“第三者立場”的梁漱溟先生,開始了“中間偏左”的跡象。

當年春,他寫出《告山東鄉村建設同人同學書》并即時付印,講赴延安的所見所聞。1941年他又在香港民盟辦的《光明報》上發表長文《我的努力是什么》,詳談延安之行。

梁先生談到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毛澤東時說:“我非常佩服他,五體投地的佩服。”

他說訪問延安總的觀感是“延安確是苦”,“在極苦的物質環境中,那里的氣象確是活潑,精神確是發揚”。談到學校教育,梁先生講“花樣新鮮,趣味豐富。內容組織,課程科目,教學方法,生活上各種安排,值得欣賞之點甚多”。梁先生還說:“各項人等,生活水準都差不多,沒有享受優厚的人,是一種好風氣。人人喜歡研究,喜歡學習,不僅學生,或者說人人都像學生。這又是一種好的風氣。愛唱歌,愛開會,亦是他們一種風氣。”

梁先生這些文章的發表,實際上做了有益于中共的宣傳,反擊了國民黨蔣介石對中共的種種誣蔑,讓國內國際了解了延安的實情。

1939年2月初到9月中旬,梁先生曾帶著他的學生黃艮庸等五、六人到豫東、皖北、蘇北、魯西、魯南、冀南、豫北、晉東南等敵后游擊區考察。歷時8個多月,經過50多個縣市。其中既有國民黨軍隊駐地,也有中共軍隊駐地。在他的日記中有這樣的記載:“5月30日,行抵王莊(國民黨軍駐地)。翌日下午,沈鴻烈、于學忠同來住處看我,并邀赴歡迎大會(歡迎于學忠和我),七時歡宴,酒菜奢侈,竟有冰鎮啤酒汽水(從青島運來),絕不似身處山村之中,更無艱苦抗敵之意。”“8月11日,往張坊(紅軍駐地),與羅榮桓政委、陳光師長會晤,并承蘇孝順秘書長招待一切。他們缺乏糧食,生活艱苦之極,所云用膳,其實只有水煮南瓜一味,無所謂飯,無所謂菜。”僅此日記兩則,梁先生同情共產黨軍隊和厭惡國民黨軍隊的情感,躍然紙上。這與梁先生首訪延安時得到的好印象恐不無關系吧!

赴香港籌辦民盟機關報《光明報》曾得周恩來暗中支持

1941年初皖南事變發生,黃炎培、沈鈞儒、張瀾和梁漱溟先生等在為奔走調停國共兩黨關系的多次聚會中,取得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共識。至是年3月27日,調停工作未果,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卻于3月19日在重慶成立。黃炎培任主席(數月后改為張瀾),梁漱溟任秘書長。會上并決定由梁先生赴香港籌辦《光明報》。

據梁先生回憶,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得到中共方面的積極支持,特別是在重慶的周恩來先生,更是具體幫助指導,起了很大作用。對于該同盟成立,延安《解放日報》曾發表社論,稱其為“民主運動的生力軍”。

梁先生回憶說:“離重慶前夕,我到曾家巖密訪周恩來先生,向周恩來先生商談辦報方針。周恩來先生熱情支持我們辦報,我們直談至深夜,當晚住在曾家巖。我表示愿與他們在香港的人取得聯系。周恩來先生告訴我,中共駐香港代表是廖承志。”

梁漱溟先生到香港辦《光明報》,遇到許多困難,既有人才、資金的不足,又有國民黨的誣蔑和破壞。正是梁漱溟先生“煩惱痛苦”之時,周恩來暗中幫助了他,而他自己一直不知道。

筆者知道此事,是在1974年或1975年的一天,我去薩空了先生家中看望薩公,適馮亦代在座。閑談中,薩公談到他與梁漱溟先生在香港辦《光明報》時講:“1941年夏,當時我在重慶辦《新蜀報》(名稱似此),一天上午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通知我下午兩點鐘到曾家巖去,說周副主席找我談話。我雖是中共黨員,但還沒有見過周副主席,不知找我談什么。我按時到了曾家巖,周副主席在他的辦公室對我說:‘梁漱溟先生在香港辦報,決定派你去幫助他。他目前經費困難,給你帶上五千元港幣,交給他。’我到了香港見了梁先生,他頭一句話就問我‘你是不是共產黨員?’我看他神色很嚴肅,就沒有實說,告訴他‘不是’。原來當時國民黨正攻擊他,并說民盟是抗日中的‘第五縱隊’。他為了避嫌,所以問我。這一來,我帶的錢也不好說是周恩來同志給的了。后來由范長江出面轉了個彎交給了他。”梁先生安排薩空了擔任《光明報》經理。1985年編《梁漱溟先生年譜》中,我和梁先生談在香港辦《光明報》的經歷時,我將聽到的薩公的話告訴梁先生,他說他不知道。但梁先生又說:“當時就感到詫異,范長江說(錢)是一位南洋華僑捐獻的,我只寫個收條就行。我當時就曾懷疑是不是中共支援的,但未明問。”

據梁先生講,《光明報》在香港創刊,還得到了廖承志、范長江等人的多方幫助。但是,是年“九一八”剛創刊的《光明報》,由于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形勢危急,12月上旬便被迫停刊了。

梁先生再次訪延安,目的是要中共了解他“退出現實政治”的決定

梁漱溟先生第二次訪問延安是在1946年3月,舊政協會議之后。訪問情況的記述,見1977年梁先生寫的《追記在延安、北京迭次和毛主席的談話》長文(編入《梁漱溟全集》第七卷)。文中明確說到此次去延安的動機:“那是在重慶的舊政協開過后,我宣稱不參加將要組織的聯合政府,為求得中共方面的同意而必須去訪談的。”舊政協閉幕前夕,周恩來先生將返延安請示,回來才簽字,特到民盟總部交換意見。梁先生即將他預先寫好給毛澤東的一封信,交托周公帶去。梁先生在文中講:“(信中)表明我要退出現實政治,從事思想言論工作,不參加聯合政府之意。不料此意乃非共方所許。毛澤東手答一信,經周公帶回面交于我,略謂參加政府與從事言論工作不相妨礙。周公面語尤見嚴厲。他說:‘國民黨一黨專政,關著門,不容許各黨派參與,經我們大家合力爭取,現在門已敞開,你卻臨門后退,影響不良,絕對不許。’我一面在報紙先后刊出《八年努力宣告結束》及《今后我致力之所在》兩文表明衷懷所存,一面即不能不有延安之行。”

梁先生為什么不參加擬議中的聯合政府呢?梁先生在“追記”文中講:“要知道,當時且將實行的憲政是出于張君勱巧妙設計,為國民黨所同意,為共產黨所同意,為民盟內外各小黨派所同意,唯獨我一人卻認為其不可能行于中國。此憲政是以英國政制為藍本,而形式格局上襲取孫中山五權憲法的。英國政制原是我少時在清末所夢寐以求者,入民國后即逐漸覺悟其不可能行于中國(見1931年發表的《我們政治上第一個不通的路》一文)。在那時節各方面都同意之下,我一人無法持異議,只有悶在心里。但是要我隨眾參加實施其事,又豈可能因之我要退出現實政治,站在批評立場,發抒夙懷意見,自屬必要。去延安就是向毛澤東他們傾吐此中曲折。”

梁先生到了延安,見到了毛澤東并向毛澤東說:“我為增進共方朋友對我的了解,在我傾吐積懷時希望多有些人在座。”毛澤東允為約集十人聽他談。

梁先生與毛澤東和十來位中共領導人見面。談話時講:“我認為一月間政協會議所取得的協議行不通。可能用不到二、三年,或一年就失敗。”“大局到兩黨合作的憲政失敗而別尋出路之時,我有預先準備的一方案在此,愿提供中共朋友參考。”梁先生講他預備的方案有一個前提,但吞吐其詞,被在座的任弼時說穿:“是蔣介石死后?”梁先生點頭一笑(見前不久播出的《中國命運的決戰》第13集)。

梁先生追述說:“我預備的政治上各方面合作的方案,既非一黨壟斷之局,亦非多黨互競,而是多黨的合作。蔣是任何方式合作的死敵。蔣不去,皇帝制度在中國仍然名亡實存,群情不安,大局不定。”“多黨彼此為有分際的合作,……于理想有合,我籌思要綜合各黨派成立一個綜合體,以負起救國建國任務。”梁先生不但建議實行由一個革命黨(意指中共)領導下實行多黨合作,訂定國是國策,而且還提出各黨派在交換意見時應注意“求同存異”循行的四條原則。

梁漱溟先生在“追記”一文中,并未講此次訪問延安與毛澤東爭論過什么問題。只是在他傾吐積懷時提到八年前(1938年)訪問延安時與毛澤東爭論過的問題,實為敘述,并非爭論。筆者曾請教梁漱溟先生,1938年第一次訪問延安,提出各黨派團結合作時,先生希望各黨派團結在國民黨周圍,由國民黨領導,而在1946年第二次訪問延安,再次提出各黨派團結合作建設新中國時,先生則希望各黨派團結在共產黨周圍,這種轉變是什么時候發生的?梁先生答復說:“1939年我在山東等地的抗日前線視察,后回到重慶,目睹黨派關系惡化,執政黨——國民黨方面對其黨外和中共的壓迫鉗制無所不用其極,特別是其后幾年國民黨的行為,使我漸漸看清了蔣介石的真面貌,也更了解了中共。遂有1946年3月第二次訪問延安之行。”

剛剛申明“退出現實政治”的梁先生冒險調查李、聞慘案

1946年7月12日,蔣介石下令大打內戰。

7月11日、15日,民盟云南成員李公樸和聞一多兩位教授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

7月18日報紙發表《民盟秘書長談話》。梁漱溟先生是當時民盟秘書長。他說:“刺殺李公樸、聞一多先生是特務所為。”并說:“有第三顆子彈嗎?我就在這里等待著!……我個人極想退出現實政治,致力文化工作,但像今天,我卻無法退出了。……我要連喊一百聲‘取消特務’!我倒要看看國民黨特務能不能把要求民主的人都殺光。我在這里等待著他!”“李、聞兩先生都是文化人、學者,手無寸鐵,除了言論號召外,無其他活動,假如這樣的人都要斬盡殺絕,請早收起實行民主的話。”“快快取消這種特務機關,不取消,民主同盟斷不參加政府。”

7月22日,梁先生起草《民盟政協代表為李、聞案向政府提出嚴重抗議》,提出六項要求,主要有:政府立即選派公正人員與民盟所派之人同赴昆明,調查慘案真相,懲辦兇手,撫恤遇害人家屬等。

梁漱溟先生在得知羅隆基作民盟代表參與調查有生命危險時,自告奮勇和周新民先生一同去昆明調查此案,并慰問遇害者家屬。

在為時近月的調查中,曾有數起匿名信恐嚇,國民黨政府又暗中種種阻撓。梁、周兩先生置個人生死于不顧,深入細致調查,終于查清暗殺李、聞的兇手都是云南警備總司令霍揆彰的部下。李、聞慘案是國民黨特務有計劃有組織的罪惡行動。

梁漱溟先生親自寫出《中國民主同盟代表梁漱溟報告李、聞暗殺案調查經過》,于8月26日發表。報告最后要求把這案件移南京組織特別法庭審理。

當年民盟昆明支部負責人之一的馮素陶先生,1986年3月對筆者說:“當時民盟昆明支部為這報告提供了不少材料,并參與了起草工作。這個報告很代表梁漱溟先生當時的政治態度,立場很鮮明,是一份有價值的歷史文獻。”

梁自謂“糊涂不中用”,匆匆收回致“三方”文件

由于蔣介石蓄意消滅共產黨及其軍隊,實行國民黨一黨專政,舊政協一閉幕就頻頻制造事端,挑起內戰。偏袒國民黨蔣介石的馬歇爾,失掉共產黨的信任,調停失敗。10月初,民盟作為第三方面再次參與調停。

國民黨蔣介石不顧中共嚴正警告,10月初攻占張家口后,國民黨單方面宣布11月12日召開國民大會。和談雖已無望,第三方面仍不忍見大局破裂,還想做最后的努力。

10月25日,忽傳國民黨軍隊又攻占共軍在東北的駐地安東。當晚,梁漱溟、黃炎培兩先生和數位民盟朋友到梅園,將這一消息告訴周恩來先生。周先生聞言臉色立變,聲言不再參加和談。梁漱溟先生等再三苦勸。黃炎培先生提議“中共、民盟之間作一約定,今后任何一方如有新決定即互相關照通知,以示決不驟然單獨行動”。周恩來先生始首肯。

中共方面提出要恢復1946年1月13日停戰生效時雙方軍隊駐守位置,已得勢的國民黨軍隊不肯讓步。第三方面提出即日下令雙方軍隊各就現地一律停戰等三項解決辦法。

梁漱溟先生唯恐第三方面提出的原則和辦法不足以息爭,又主張把某些爭執問題,如東北駐軍地點等,應具體確定下來。當第三方面同人在交通銀行開會時,梁先生提議至再,獲得大家同意,并公推黃炎培、莫德惠和梁漱溟三個人負責研究提出方案。方案定稿后,各自簽名,清繕三份:一份給國民黨孫科,推定由張君邁、左舜生、繆云臺三人送;一份給馬歇爾,推定由羅隆基送;一份給中共,由梁漱溟、莫德惠、李璜送。

梁漱溟等人到了梅園,由梁向周恩來先生分條講解所提方案,第二條剛提兩句,周恩來先生面色驟變,以手阻梁,說:“不用再往下講了!我的心都碎了!怎么國民黨壓迫我們不算,你們第三方面亦一同壓迫我們?今天和平破裂,即先對你們破裂。十年交情算完。”周恩來先生態度憤激,淚落聲嘶。梁漱溟先生茫然不知所措。周恩來先生詰問梁:“25日晚約好,彼此有所決定,事先互相關照,今何失信?”梁頓憶前事,自覺理短,更無話可說。梁正急得不知該怎么辦時,莫德惠、李璜提醒他“趕緊把文件從各方收回”。李璜并表示青年黨方面由他負責。梁如獲救命稻草。李璜趕緊跑出去把黃炎培、章伯鈞、羅隆基三人找來梅園商量,大家齊聲說:“收回!收回!”莫、李、黃、羅四人急急奔向孫科公館,居然取回了原件。馬歇爾那一件,因人不在,還未拆封亦收回。將收回的文件均請周恩來先生過目,說明作廢,周恩來先生才息怒。梁漱溟才如釋重負。

筆者在民盟曾聽羅隆基講他到孫科公館收文件時的表演。羅隆基講:“我們商量決定‘智取’,四個人有兩人不下車,人多怕引起孫科注意。由我和黃老找孫科。孫科正在,黃老問孫科:‘我們送來的文件你看了么?’孫科面帶喜色說:‘看了,還不錯,可以研究。’黃說:‘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建議漏寫了,想拿回去補寫上。’孫科聽后從辦公桌抽屜拿出文件,并說‘你們就在這兒補寫上好了。’我急忙伸手拿上文件就走,孫科發怔說:‘怎么不在這里寫?’我一邊急急出門一邊說:‘回去寫好再送來!’黃老見勢也急急跟我忙上汽車跑了回來。馬歇爾那里,送去時馬歇爾就不在,是秘書收的,去取文件時也是說漏寫了一條建議,秘書就給了。真像演了一場戲!”薩空了先生也向我講過此事,我們聽了都笑。

梁漱溟先生講:“無疑地這是一大笑話,第三方面朋友糊涂不中用!特別是我糊涂不中用!然而我們非有惡意于中共卻甚顯明。究竟那折衷方案有何嚴重錯誤,我不太清楚。因為當時周恩來先生憤激之余,說話無倫次;而我在惶恐中亦聽不清。不過慢慢把周的話回味一番,似乎問題在這里:(一)第一條加入東北共軍駐地的三點內容,不算太要不得,但既規定關外駐地,亦應將關內駐地一同規定好;既規定共軍駐地,亦應將國民黨軍隊駐地同予規定。而我們則沒有。(二)第二條加入政府派縣長、警察接收共方之20個縣,于共方大不利。尤其是政府新編有一種保護鐵路之交通警察,為戴笠手下忠義救國軍所編,對于共方較之正式軍隊還更受不了。而我們卻沒有想到。”

梁先生說:“我真慚愧像我這樣人豈配擔當國家大事。幾天之內,向各方朋友告辭,我便離開了南京。”

梁漱溟先生在10月28日發生上述事件后,堅決辭了民盟秘書長職,于11月6日回到重慶北碚勉仁書院閉門著書,還寫下長文談他在和談中負疚的這段事,油印多份送與朋友和學生。

梁漱溟在1953年毛主席嚴厲批判他的前后

吳江先生在《炎黃春秋》發表的《值得紀念和研究的梁漱溟》一文中講:“正因為梁漱溟如此坦承了自己的根本性的重大‘轉變’,公開否定了自己堅持數十年的一套理論,這就尤顯出1953年毛澤東怒斥梁漱溟并為此展開一場批判,不僅不合情理,而且輸了道義。”

我是贊成吳江先生這一評說的。我這里補充一些梁漱溟先生取得轉變的事實。梁漱溟先生于1951年在《光明日報》發表《兩年來我有哪些轉變?》一文后,繼續一邊學習毛主席著作,一邊對照審視檢查自己過去的錯誤,于1952年5月初又寫出《何以我終于落歸改良主義》這一約五萬字的長文(后改標題為《我的努力與反省》,編入《梁漱溟全集》第6卷)。全文分15節,全面地敘述、分析自己過去幾十年思想、觀點的形成、發展、變化,和所致力的社會活動,進一步否定了自己堅持數十年的一套救國理論,承認自己過去是站在有產者立場,自己的錯誤根源在立場錯誤,并一而再表示自己錯了,毛主席對了。今后要在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為革命事業盡力。梁先生態度誠懇,句句真話。他在5月5日,親自將這篇長文先送林伯渠秘書長,請林看后轉呈毛主席,希望得到毛主席指教。8月7日,毛主席接見梁時對梁講:“你的自己檢討文章有幾萬字,太長。我請林老閱看后指劃出重要的幾段來我才看的,我看出來你思想識見有進步了。但還不夠,慢慢來吧。”梁先生雖對毛主席沒看他的全文感到遺憾,但說他“思想識見有進步了”,還是高興。

梁先生也依舊同過去一樣,想為建設新中國進言,反映農村存在的問題,希望政府加強農村工作。

1953年9月8日在政協擴大會議上,梁先生講到當前農村存在的問題時,曾講有人說“工人、農民生活有九天九地之別”等等的話,受到毛主席的斥責,遭受到人身攻擊。在大批判中,梁先生被扣上“破壞工農聯盟”、“反對總路線”、“暗中幫助蔣介石”、“一貫反動”、“反動派”等等大帽子。梁先生想不通。他雖然個人受委屈,為了保護老朋友始終不肯說他發言中的那些要緊的話是誰講給他的。

時過境遷,到80年代筆者為梁先生編寫年譜時,一再追問,他才告我,1953年9月8日政協擴大會議他講的那些話,是幾天前,老朋友彭一湖先生來家看他時說的。于此亦可見梁漱溟先生的處世為人。

我特意查閱梁先生1953年的日記(已編入《梁漱溟全集》第八卷),日記中雖無彭一湖來訪的直接記載,但在11月14日日記中卻記著這樣的話:“鮮特(生)老來談甚久,語及彭一湖掛念著我。”

讀梁漱溟的日記還使我發現,梁先生在1953年9月8日以前,生活得輕松、愉快,很有規律。每天早晚學習俄文,定時給他的老學生陳亞三、黃艮庸、李淵庭講學,先講他寫的《中國文化要義》,后講伍庸伯關于《大學》(四書之一)的講義。還常到公園散步、賞花。8月15日日記還寫著:“寬兒來,飯后談其入黨經過及其婚姻問題(寬兒即梁培寬,梁的長子)。”9月8日梁先生受批評后,情況便大不同了。9月11日日記只有一句:“午后大會上余發言,提三個問題,周(總理)似未能接受。”13日日記云:“晚七時晤毛、周,對于我發言意旨所在根本沒有弄清,且氣不順。”有好長一段時間,梁先生晚上失眠,有數次做噩夢驚醒。

回顧建國后毛澤東與梁漱溟先生的交往

吳江先生文中說:“1953年風波后,梁漱溟與毛澤東中斷了聯系,但毛澤東并沒有把梁漱溟這個朋友忘卻,1975年即毛澤東逝世前一年,毛澤東還在講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那段批語中專門提到梁漱溟,含保護梁漱溟之意。”

毛主席1976年9月逝世,梁漱溟先生以懷念與自責的心情從12月開始撰寫《追記在延安、北京迭次與毛主席的談話》的長文,于1977年2月完成(約11000字)。文中談及1950年至1952年毛主席四次接見他的談話主要內容,梁先生在總結中說:“事隔兩年之后(約指1954年——筆者注),我始于主席的美意大有所悟。此即毛、周兩公常談的知識分子改造問題,指出知識分子必須下廠下鄉接近工農,以至知識分子勞動人民化,工人農民要知識分子化,這一方針是向著共產社會走所必要的。回想從1950年3月起到1952年8月,同毛主席先后談話四次,每次他總勸我出去看看走走,只頭一次我聽從了,其他三次我均拒不從命,大大辜負了他。”這字里行間,既流露了梁先生懷念毛主席的真情實感,也透露出梁先生感到的毛主席對他的某些不悅。

1950年3月,建國后毛主席頭一次接見梁先生,寒暄之后毛主席就問梁先生:“這次來你可以參加政府吧?”梁先生稍遲疑后回答說:“把我留在政府外邊不好嗎?”毛主席從梁先生拒絕參加政府工作的這一態度中,當然會看出他對新政權還有想法,還在堅持其“中間”立場。梁先生自己在“追記”一文中也承認,他所以如此答復毛主席,“蓋此時我尚信不及中國能以就此統一穩定下來,以為我如其參加政府,就落在共產黨一方面,莫若中立不倚,保持我對各方面說話歷來的立場資格。”

“追記”中記述說,毛主席動員他帶上身邊的人到河南、山東、東北去看看。他向主席陳明在川中辦學情況。主席指示“勉仁文學院可交西南大區文教部接收,所有教職員工及學生各予適當安排”。梁先生回憶說:“這次談話到深夜12時,在左右向主席請示開飯時,我立即申明自己素食多年,請給我一二樣素菜。主席忽大聲說:‘不!全都要素菜!今天是統一戰線!’……飯后,我告辭,不敢勞主席相送,主席竟堅持送我到門外登車。然而看他詞色間似不愉快者。”

梁漱溟先生在第一次面見毛主席后,提出五個人名單請周總理安排,除陳亞三外,有黃艮庸、李(李淵庭學名)等,周總理都安排在全國政協。梁先生按照毛主席所囑,和統戰部長李維漢、副部長徐冰洽商去各地參觀訪問事宜,并由統戰部向預定訪問的各省知照。梁先生帶了夫人和秘書李淵庭等三、四人,于4月上旬離京,9月中旬返京。

毛主席于9月23日,第二次接見梁漱溟。毛主席聽完梁先生講述他在參觀訪問中的收獲體會后,提出梁先生可以去參觀土改工作,梁以疲累為由表示拒絕。

一晃又是一年。1951年梁先生參加土改回京后,毛主席聽完他講述感想體會,提出請他去廣東參觀土改,他又表示不去。此后將近一年,毛主席沒有找梁漱溟先生談話。1952年8月7日,梁先生通過林伯渠請求會見毛主席,毛主席在下午2時接見了梁先生。除談梁先生于5月初送審的《何以我終于落歸改良主義》長文外,梁漱溟向毛主席提出想去蘇聯作學術研究事,毛主席表示不同意,并針對梁先生提出的第三個緣由說:“你不是想考察了解俄國社會的傳統文化,歷史背景和現狀嗎?你不如且就我們自己國內作一番社會調查。”梁先生在“追記”中講:“先是我曾問過主席有什么任務給我,我以為這便是給我的任務,于是請問調查項目。主席說‘隨你要調查什么就調查什么。你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你可以帶幾個助手,公家將給一切方便。’我感覺出主席的好意,不便辭拒。但我內心有自己要做的事,又不想從命而行,含糊了之。不料主席卻很認真,次日乃知(他)立即交付統戰部給我準備出發之事。”

8月9日,統戰部徐冰副部長請梁先生商談,梁先生對徐冰“坦率說出一心想去蘇聯,不愿為國內漫游”的話,徐冰不能強求,只得據實回報主席。從此,將近一年毛澤東沒有再找梁漱溟先生談話。在毛主席逝世后,梁先生以“追記”表達自己懷念主席之情,并責備自己“大大辜負了他”。

關于編寫《梁漱溟先生年譜》

接受《梁漱溟先生年譜》的編寫任務,在1985年3月中旬。我和丈夫李淵庭到木樨地去看望梁先生,問及先生年譜的事,梁先生說:“已擱下好幾年了,培寬(梁先生長子)又顧不上。”李淵庭說可先讓秉華搞,梁先生欣然應允,轉身取來了好幾本書和寫好尚未發表的數件長稿,對我說:“先看看材料,看完再來取。不要怕,我給你修改。”我自覺能力有限,難以擔此重任,但又不便再推辭。當年我已69歲,李淵庭已80歲,他雙眼視神經萎縮,看和寫都很困難,但給我以具體指導還是既勝任又方便的。這也是該書出版時,我們共同署名的原因。

梁漱溟先生對編寫年譜很重視,硬是一頁一頁仔細看,認真修改。第一次修改,偏重內容安排與取舍;第二次偏重文字修改。梁先生的審閱很認真,據我統計僅在400多頁的第二稿中就有97頁留下了梁先生的筆跡。

動手編寫《年譜》時,有人曾暗示我,對梁先生過去反對中共的言論最好不涉及。我和李淵庭去請教梁先生,梁先生毫不猶豫地說:“當然要寫進去!”梁漱溟先生這種尊重歷史、正視歷史和敢于承認自己錯誤的態度,我深為敬重。

(責任編輯 洛 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天天操天天噜| 国产jizzjizz视频|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亚洲一级毛片|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久久性视频|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国产黄色爱视频|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日韩精品毛片|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第二区|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久久美女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99在线视频精品|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看国产一级毛片|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999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欧美激情成人网|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国产系列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不卡视频国产|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九色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热|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91色国产在线| 欧美成人第一页|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二级毛片|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天堂自拍|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免费高清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