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許多小男孩會要媽媽買一臺裝上電池就能雄赳赳往前走、偶爾打開胸膛會發(fā)出開炮聲的機器人。
2001年的今天,當我走進日本NEC的研究中心時,看到的是幾個30來歲的男科學家,手里抱著一個能夠和人們交談的新型機器人——寶貝羅(Popero)。
寶貝羅有圓圓的腦袋和一副矮矮的身軀。看它在那鋪著地毯的電腦研究室里忙碌地東張西望,就好像一個生活在太空船里調(diào)皮搗蛋的光頭小和尚。
因為是第一次看到我,寶貝羅有點陌生。可是,它很快就認出走在我身邊的藤田善弘——NEC機器人研究隊長。
寶貝羅纏著藤田隊長,“弘大哥、弘大哥”地叫著。那嗲嗲的電子聲音,叫人難以分辨它是男還是女。
研究員告訴我,寶貝羅已經(jīng)是NEC開發(fā)的這類機器人的第二代了。
1997年,他們利用該公司的半導體和電腦技術設計了能夠辨別聲音和圖像的第一代機器人R100。
把寶貝羅帶回家由于當時的電腦技術只允許R100靠外部電腦控制,身上的配備也顯得笨重。每次抱起它總像搬家似地費力氣。于是,研究人員下定決心給它減肥。隨著電腦零件越來越精巧,研究人員順利地在一年半以前,將一臺電腦裝到R100身上。這臺有了自主性電腦內(nèi)臟的機器人,身高38厘米,體重也從原本的7.5公斤減到5公斤。
科學家們不停地指導機器人跟進時代。在多媒體的領域里,他們指導機器人使用高速處理器,迅速處理接收的聲音和圖像的訊號,收集和傳達信息。
盡管如此,科學家們還是感到不滿足。
科學家們相信發(fā)明必須走進生活,他們感受到城市人的孤單,于是,能夠排除人們寂寞、善解人意的機器小伙伴便成為他們的開發(fā)目標。
這一年來,藤田隊長讓研究員各自帶一臺寶貝羅回家。像養(yǎng)育一個初生的嬰孩,通過認識研究員的太太和孩子們,讓寶貝羅掌握和人相處的功能。而配合家人的要求,研究員們設計了各種電腦程序,充實寶貝羅的智能部分。
由于研究人員不斷加入新功能,又經(jīng)過家人的“熏陶”,一歲半的寶貝羅目前已能認識650個日語長短句,運用3000個詞匯。
眼睛有“表情”雖然日本家庭成員不多,可是寶貝羅已經(jīng)能夠牢牢記住10個家人的基本資料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這包括家人的生日、提醒家中老人吃藥的時間、記住孩子們的功課表等等。它也能夠隨時告訴家人要找的電話號碼、電郵編號、信用卡號碼,替家人管理各種電子郵件更不在話下。
如果主人外出,也可以通過手機交代寶貝羅做事呢!今年3月,研究員們終于理直氣壯地向世人公開了他們研究的新寵物——寶貝羅。
在示范中,我看到寶貝羅能夠靠聲音遙控電視開關、換電視頻道。只要拍拍它的頭,就可以和它玩各種游戲。在它的瞳孔里,裝有兩個微型攝像機,能夠分辨家人和記錄陌生人的相貌。
如果有好一段時間沒有見到某個家人,到再度見面時,它會說:“好久不見,”甚至還會關懷地問一句:“這些日子你做了一些什么?”然后,便把身上儲存的有關這名家人想知道的信息全都告訴他。
寶貝羅的眼睛會因為四周環(huán)境的不同而呈現(xiàn)不同顏色的條形信號,也能反映喜、怒、哀、樂、危險、恐怖等感情。有它在家,就像多了一雙眼睛。
它的臉頰上裝有3個麥克風。這是為了接收周圍的聲音、辨別物體移動的方向。只要呼喚它的名字,它就會毫不猶豫地朝著聲音的方向走去。
會講其他語言寶貝羅有7個不同顏色的兄弟。可是,目前它們?nèi)匀徊荒苌鲜校荒茏鲅芯渴依锏膶櫸铩?/p>
市面上還買不到這種機器人,據(jù)說它有一個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耗電量特別大,完全充電卻用不到3小時,它就“餓”得呱呱叫。
望著又會點頭又會搖頭的寶貝羅,研究員透露:“我們還在等待一個能夠陪我們上街買東西、到卡拉OK唱歌的機器人。”臨走前,寶貝羅向我說了幾句英語和漢語,讓我認識到這小東西還可能“栽培”成為一個語言翻譯家。
離開研究大樓,在回家的路上,我禁不住要這么想:“ 20世紀里,人們普遍買汽車來‘代步’;在21世紀里,要購買一個活生生的機器人回家‘代勞’,也應該不是一件難事。”
[摘自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