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鄂妹子何英,沒有語言障礙,沒有思維隔閡。雖然她現在是巴黎大區碧西市的副市長,但感覺上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鄂西妹子。
中國大陸留法學生第一人
中國大陸留法學生經過奮斗,當上法國市長,目前已知何英是第一人。
鄂妹子何英性格開朗,身材嬌小玲瓏。1983年從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和心理學專業畢業,次年來到法國求學,在巴黎第五大學攻讀教學心理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就像記者所接觸的大多數中國學子那樣,何英也經歷了一邊苦讀、一邊打工養活自己的艱辛歷程。
何英的老家在中國湖北省西部的土家族自治州,父親做過副縣長,母親是一位土家族女子,在縣教育局工作。
何英還是留學生時,就參加了中國留學生組織——留法學聯,她說她喜歡社會工作。
5月12日,巴黎迎來了今年第一個大熱天。出乎記者意料之外的是,和何英一起到火車站來接記者的她的夫君,并不是個法國人,而是一位來自浙江舟山的留學生。這似乎更說明了這位新時代華人女副市長的不簡單。她的夫君樂小華上世紀80年代初曾在浙江大學就學,后在法國國家工程橋梁學院留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在法國IBM公司工作。
開啟法國華人參政新時代
今年3月中旬,法國市政選舉,巴黎大區賽納—馬恩省一下出了兩位年輕的華人女副市長,成為迄今已知的兩位巴黎大區擔任公職最高的華人,開啟了法國華人參政的新時代。
這兩位華人副市長,一位是馬恩省艾斯玻利市主管公共關系的顏如玉,一個老撾華僑的后代,原籍中國廣東;另一位就是何英。有意思的是,她們所屬的城市還是“鄰居”,而且互相認識。
采訪何英從火車站開始,一路來到碧西市體育場,因為該市那天舉行學生運動會,作為主管教育的副市長,何英要為獲獎運動員頒獎。
在體育場,記者碰到前來觀看比賽的碧西市市長于格·龍多,何英就是應龍多之邀,加入這位代表法國民主聯盟的市長掛帥的競選名單,參加今年市政選舉,一舉成功的。
龍多市長看到中國記者來采訪,非常高興。他對記者說,何女士做事執著,頭腦機敏,熱心公益事業,她與市里社會各界有著廣泛的接觸,她出任副市長有代表性。碧西市20%是亞裔,其中5%是華人。華人家庭重視教育,在法國外籍族群融入法國社會方面起到了示范和啟發的積極作用,所以由何英主管教育事務是非常合適的。
頒完獎后,何英又和另一位女副市長帶領學生家長參加象征性長跑。這位才入法籍6年的華人市長已完全融入到她的市民中去了。
“我對當好市長充滿信心”
碧西市位于巴黎市中心以東二十多公里的馬恩河谷地區,緊鄰歐洲迪斯尼樂園,是巴黎的衛星城市。記者看到,該市到處綠陰蔥蔥,景色宜人。作為法國重點居民開發區,碧西市發展迅速,這座15年前還只有500多人的小鎮,如今已有1.2萬市民,年輕人相當多,所以,何英主管的教育也就成了該市市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何英負責直接管理的市屬小學和幼兒學校分6個學區,有1800多名學生。按照市府教育計劃,本學年還要增加好幾個班。另外,何英還要協調隸屬于省府的幾所公立初中和高中的行政管理工作。
據了解,碧西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長一職首次由女性擔當,而且是由華人擔當。對此,何英說:“雖然這個新工作對我來說不輕松,但我有信心做好。”記者問何英,當了副市長有些什么感覺?何英笑著說,她的公公婆婆從浙江來探親兩個月,這幾天就要回國。“公公婆婆對我的評價是:是個‘公仆’,不像市長。”記者參觀市府“大樓”,發現很小。市長們的辦公室僅僅能放一張桌子、兩張凳子、一臺電腦而已,文件柜是放在走廊里大家共用的,各占一格。她開的車是自己買的便宜車,她家的房子也是和先生一起剛剛貸款購置的。
“但是,我始終認為應該有更多的旅法華人去參政,這樣,有利于提升整個華人社會的威望。”何英說。
加強法中交流占天時人和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何英這位搭檔的原因,在龍多市長的辦公室里,想不到也擺放著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
“在過去幾年里,碧西市接待了來自上海、湖北等地的中國教育代表團,我也訪問過中國兩次,是何英陪同的。下個月浙江婺劇團將來碧西市為市民演出。我希望加強和中國的交流,讓市民們多了解中國文化。”龍多市長說起中國,似乎非常內行。
何英告訴記者,法國人民確實很喜歡中國文化。她當副市長后,市政府就訂了幾份華文報紙,放在市圖書館,“這可以讓懂中文的市民多了解中國的文化、中國的信息。另外,我們還經常搞一些活動,如開設‘亞洲市場’,展賣中國字畫、工藝品等,很受歡迎。”何英說,就像絕大多數華僑華人那樣,她也有一個擔心:兒子已上小學,可在學校里講的是法語,“我們夫妻倆可不希望將來兒子不懂中文。所以,在家里,我們盡量和兒子說中文,最近他爺爺奶奶來,給他講孫悟空、哪吒鬧海的故事,倒是學了不少中文。在適當時候,我們還要送他回中國,讓他親身感受感受。”現在,碧西市也開設了中文班,滿足了不少華僑華人和法國家庭的需要。
記者問:“你在這里,碧西市和中國開展交流有天時和人和吧。”何英說:“應該是這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