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首腦會晤,中國得分;經濟反恐成焦點,世界矚目。出臺新法案,日眾院再為自衛隊松綁;巧借東風,日本又行擴軍之實。美地面部隊出動,無功無果;炭疽熱恐慌肆虐,有驚有險。痛下決心,俄關閉海外軍事基地;反恐為重,美俄反導談判取得進展。冤冤相報,以色列旅游部長遭暗殺;以牙還牙,以軍重占巴控區。
上海APEC
10月17日至21日,APEC第九次部長及領導人會議在上海舉行。自從APEC成立以來,這個經濟組織的職能和作用愈加突出。1993年,西雅圖APEC會議拉開了領導人會晤的序幕。自此,APEC各經濟體輪流坐莊,每年一度的領導人會晤也成為每個主辦國的慶典。今年世界經濟普遍趨于疲軟,在此情況下,APEC雖然不能扭轉世界經濟大勢,但統一各經濟體認識,調整政策,促進地區內經濟發展是APEC各經濟體能為世界經濟做出的貢獻。本次會議結束后發表的《領導人宣言》在此問題上無疑是凝聚了各經濟體領導人的共識,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另外,本次會議正值美遭受恐怖襲擊后召開,反恐成了會議上一大重要議題。各領導人求同存異,發表了APEC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的政治性《反恐聲明》,表達了攜手打擊恐怖主義的決心。今年可謂是中國春風得意的一年:贏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年內加入世貿組織已成定局,舉辦APEC會議......。作為這一連串盛事的組成部分,今年的APEC會議本身也就格外的引人注目。此次APEC會議是中國在新世紀舉辦的第一個大型國際會議。在中國日益融入世界的今天,本屆APEC會議為世人打開了一個了解中國的窗口,也給了中國一個進一步融入世界的機會。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行再一次證明了中國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繁榮,就連江主席在記者招待會上也幽默地用上海話夸此次會議\"頂呱呱\"。
日本
在美國內外兼顧反恐的同時,日本借機蠢蠢欲動。10月18日,日眾院通過了《恐怖對策特別措施法案》。該法案允許日自衛隊向美軍事行動提供補給與救助等支援,將自衛隊的活動范圍從日本領海擴大到公海及其上空和取得同意的第三國領土,還放寬了自衛隊使用武器的限制。該法案開啟了日自二戰后戰時向海外派兵的先例。反恐誠然需要國際社會的通力合作,但日本借打恐之名,行擴軍之實,其意昭然若揭,這對當年飽受軍國主義之苦的亞洲各國來說無疑是危險的信號。
美阿戰事
美軍10月7日發動對阿富汗的軍事打擊,迄已三周有余。美軍在經過十幾天的準備后,終于在10月20日派出了地面部隊。大約100名特種部隊當晚乘從\"小鷹號\"航母上起飛的直升機潛入阿境內,對阿南部城市坎大哈附近的塔利班陣地發起攻擊,但數小時后即撤出。這是美軍事行動開始后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地面部隊行動。美方對外表示有七名士兵傷亡,但塔利班方面則宣稱有20至25名美軍喪生,而且美軍一架直升機墜毀,損失不小。此次地面行動后,美軍仍然日夜不間斷地對塔利班目標進行轟炸,但效果甚微,塔利班迄無崩潰跡象。阿富汗境內有價值的目標本就不多,加之塔利班方面擅長游擊戰,早就做好了挨打不還手的準備,因此美軍摧毀的目標可能不過是塔利班軍事設施的冰山一角。目前,美在阿的軍事行動已陷入兩難境地。美若在拉登與烏馬爾毫發無傷的情況下輕易罷手,則顏面無光,對國內難以交待;若繼續打擊行動,則面臨著幾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首先,持續的打擊已造成逾千名平民傷亡和國際紅十字會在阿倉庫等非軍事目標被炸。其次,11月17日即進入穆斯林齋月,在此期間繼續行動將使美遭到整個穆斯林世界的抨擊。再者,即將到來的冬季也會給美行動造成非常大的困難。
戰后的阿富汗政權將由誰執掌也是突出的焦點問題。阿前國王查希爾年事已高,老邁不堪重用,至多只是個過渡性人物;北方反塔聯盟是目前阿國內惟一可在軍事上與塔利班抗衡的力量,但巴基斯坦堅決反對反塔聯盟一家獨大;阿其他各部族、派別雖然10月24日召開和平與國家團結大會,但仍缺乏一個具有凝聚力的領導者在阿富汗號令天下。在軍事行動已成僵局的同時,美國內及許多西方國家的炭疽熱恐慌進一步蔓延,有愈演愈烈之勢。美國內迄已有十四人確診為該病菌的感染者,其中三人死亡。10月15日,美參院民主黨領袖達施勒的辦公室居然也接到含有炭疽熱病菌的信件。美參眾兩院因此于18日至23日關閉檢查。美在阿軍事打恐的同時也要在國內防止再次發生恐怖主義襲擊事件,兩線作戰,頗感力不從心。
俄羅斯
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軍方高層會議上宣布,俄將撤出設在古巴的無線電監測站和越南金蘭灣海軍基地。俄決定撤出這兩個重要的海外軍事基地主要是出于經濟原因。俄在金蘭灣的25年免費租借期即將到期,如俄想繼續使用租用該基地則每年需支付三億美元的租金,而古巴無線電監測站的年租金為兩億美元。以俄目前的國力實難承擔這么高的租金。再者,衛星情報系統的發展已大大削弱了無線電監測站的作用,俄極需把有限的資金用于目前的軍事改革和國內問題。因此,俄作出這樣的決定也是不得以而為之。美國對俄此舉表示極大歡迎,稱這標志著后冷戰時期的結束。同時,美俄近來在反導問題上的談判也取得了一定進展。28日,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表示,美俄間有關反導問題的談判\"正在取得成果\"。這主要是由于美在反恐問題上要需俄的支持,因而在反導問題上態度有所緩和。分析人士認為,雙方很有可能在11月中旬普京訪美期間決定《反導條約》的命運。
巴以局勢
17日,以色列政府旅游部長雷哈瓦姆·澤維在東耶路撒冷哈亞特賓館內遭不明身份槍手襲擊身亡。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人陣)隨后宣稱對此事負責,并稱此次暗殺是對以軍兩個月前殺害人陣總書記穆斯塔法行動的報復。現年75歲的澤維一貫以反對巴勒斯坦的強硬立場而聞名。他領導的右翼政黨\"以色列家園--全國聯盟\"15日宣布退出總理沙龍領導的聯合政府,以抗議內閣此前批準的以國防軍從約旦河西岸城市希伯倫的巴控區撤出的決定。事件發生后,以政府要求巴方交出殺人兇手,并以發動戰爭相威脅。20日,以軍向約旦河西岸城鎮發動了自1993年《奧斯陸協定》簽定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進攻,并相繼占領六座巴控城市,戰爭陰云又再次在中東上空凝聚。然而,在滿天的陰云中也顯露出一線曙光。在以政府內溫和派的努力下,以軍按原計劃于28日晚從伯利恒撤軍,并承諾將從其他五個城市逐步撤軍。沙龍此次大動干戈,表面是要抓捕暗殺澤維的兇手,實則欲借全球反恐大環境,打壓巴激進組織。由于以并不希望因軍事打擊幅度過大而造成現有巴權力機構倒臺,因而極有可能在達到部分目的后從巴控區撤軍。▲